我每天也写个禅定时刻
今天的(算是21天的习惯)
1 买物质越晚越好,体验享受越早越好(时间允许)
2 富人怎么思考,你就怎么思考
3 我们觉得黑暗的门后有魔鬼,等我们去看的时候,发现原来什么都没有
36节
需求第三定律
倒过来,每当人们不得不支付一笔巨大的附加费的时候,那就只有那些精选品才值得人们去运送,才值得人们去提供,才值得人们去享受。
好东西在远方
在200多年前,亚当·斯密的那个年代,印刷成本是非常高的,所以不是谁都能够著书立说的,也只有亚当·斯密这样的大思想家才可以著书立说。因为那个时候出版书籍的附加成本非常高,只有高质量的内容才值得印刷。
你想想看,那时候一般的家庭可能只买得起一本书,那么全世界如果只印一本书的话,这本书是什么书?那可能就是《圣经》。如果印两本书呢,那第二本可能是亚当·斯密的《国富论》。
能够刻在石碑上的文字,那一定是精心雕琢的,而发电子邮件,那是非常便宜的事,所以电子邮件里面的文字质量当然是比较低的;
不远万里从美国跑到中国来演出的乐团,他们要支付高昂的交通费用、住宿费用,这时候只有高质量的乐团,才值得花这笔钱;
跑到拉斯维加斯去的中国游客,他们下的赌注比美国当地人下的要大,也是这个道理;
中国的留学生要跑到美国去读书,他们也要付出更大的成本,所以一般来说,是好的同学更容易跑到外面去读书;
从澳大利亚进口到中国的肉,运输成本可不低,当然事先要把骨头去掉;
如果你有机会从美国坐飞机到中国,你能够带一瓶液体,那么你更可能带的是红酒或者香水,比较不可能带的是一瓶矿泉水或者一瓶啤酒;
50年前出的唱片,它的艺术价值,跟今天出的唱片的艺术价值相比,当然是50年前的更高。因为50年前出唱片的成本可高了,所以只有最好的音乐家才能出唱片,而到今天,好多走音的歌手他也能够出唱片。
这就是需求第三定律。它的含义是,每当消费者必须支付一笔附加费的时候,高品质的产品就相对低品质的产品变得便宜了,这笔附加费越高,高品质产品就变得越便宜。有时候我们把这个定律叫做“好东西运到远方去定律”。
这是好事坏事?这是坏事。虽然中国出口商品的平均质量提高了,但是出口商品的品种减少了。国外的消费者和中国的生产商,都因此蒙受了损失,减少了机会。
比方说,在市面上我们有各种各样品质的香烟,有1块钱一包的香烟,有5块钱一包的香烟,也有10块钱一包的香烟。如果政府要对香烟征税,说每一包香烟我们征5块钱的税。那么我问你,这时候市面上留下来的,是便宜的香烟还是贵的香烟?答案是:只有贵的香烟才能留下来,便宜的香烟就留不下来了。
1 刘润老师说,即使是同一个品牌的商品,往不同地区发的货也是不一样的以前我去云南旅游,发现云南额一些衣服,在济南没有,在北京也没有。原来是这样,不过,我们的选择也少了很多。
2 关于知识,我现在也因为付费,也不吃不付费的了。
3 如果这样的话,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以前的女明星的美是无人可以超越的,因为那个时候的成本太高了,所以,全是特别优秀的,但是现在成本没有那么高了所以,什么性格的都可以,现在是增加了人们的选择,但是也限制了质量。
人们说,既然好东西在远方,为什么要逃离远方,因为质量高,所以价格高,你得承受的起,如果承受不起就去小地方,这种地方虽然东西不会很好,但是可以选择的也多,这样看来,我还是喜欢“远方”。
我们在理解税负分担的原理的时候还要注意,我们讲的税负,是意外,是冲击。但是,好事也是同样的道理。比方说,某位教授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谁是真正的受益人呢?当然,他自己是最大的受益人,但那并不是全部。
坏事情像是涟漪,一层层推开,好事情也想涟漪,层层推开。现在想起来我们上学的时候都想自己的学校被评价的更好,最好突然变成211,这种意外可以发生,但是为什么不希望坏的意外呢,这也是可以发生的。所以,指望这些意外,还不如指望自己。
你看,政府先给自己定了一个不能改动的政策,然后又想办法找到了一个灵活处理的对策,所以不仅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还是“上有政策上也有对策”。
对于新疆西瓜
1 如果保鲜技术够好的话,就是可行,那么就可以运输,(条件达不到,好东西还是在当地)
2 如果运输成本高,就运输好的,如果随着技术的提高,运输的成本低了,甚至可以忽略不计了,那么好东西和坏的,远方都会有。
3 所以国外的也就是进口的就更加的贵,因为确实是因为运输成本高,如果运输成本低,低到可以忽略不计,那么什么质量的都会有的。(但是像化妆品这样的东西真的就外国的就是好的,还有很多东西适合当地,并不一定在国外有市场,或者说,不同地方喜好也不一样,不一定你认为的好,大家都认为好)
4 出国旅游买了国产货,估计也可以用上述解释。
我的经济学禅定时刻
1 好事情坏事情,像小时候看到的做饭的工序一样,把中心的面匀开,中间多,周围少。市场也是有的时候甚至会达到均匀的效果。
2 既然是倾斜向下的,那么就没有所谓的垂直的需求曲线(不论价格多么高,我们都需要),没有刚需。大不了就怎样……
3 在另外一个角度,人任何时候都是有选择的,只是人的“歧视”更加的表里如一,代价就会越小,因为人为自己的选择付出代价,所以,要做最好的选择。心理学上说:你所选择的肯定是你当时想到的最好的,你需要改变的不是当时的那个选择,而是当时的你的那个认知,只有认知提高了,才会做出更好的选择,付出更小的代价。
4 你有没有自己提高的认知,让你付出了很小的代价,因为认知提高?
我为什么要提高认知―如果说人在每时每刻都是选择的最好的,那么,你后来会后悔,不是因为你选择的不是最好的,而是当时的你不是最好的,你的认知不够,所以,为什么提高认知,就是为了给自己最好的选择,换句话说:我要给自己正确的选择,然后用正确的方式。
37
经济学里有一个非常根本的观点,就是人与人之间的效用是不可以比较的。尽管人自己,每个单个人,他对不同物品的效用是可以比较的。
所以个人的偏好,是不能做横向比较的。我们说,人际之间的效用不可比较。
1 人际之间的效用不同,但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所以,人们会主动寻找自己真正需要的东西,就比如得到,这时候在这个人群中,你就会收集到数据。
2 收集数据的时候让别人不知道你的目的,医学上,因为呼吸可以控制,所以不会告诉对方你在测量呼吸,假装测试脉搏,看的是胸廓起伏。
3奖惩也是根据人群特性
37节我最大的收获是,人不仅仅是不了解自己的兴趣,有时候自己的真实的样子都是不了解的。
第一,很多人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真正的兴趣排序是怎么样子的,有时候你问他们,他们自己也分辨不出来。
第二,人家凭什么告诉你?时间挺宝贵的,人家不愿意告诉你。
第三,人们会误导你,因为人是有能动性的。比方说,咱们中国要做一个人口普查,这个普查的数据能准确吗?这取决于人们对普查目的的理解。
如果人们认为这次普查的目的,是要惩罚那些超生家庭的话,那么统计出来的人口数据就会偏低;但是如果人们认为这一次人口普查的目的,是要给每家人口都分宅基地的话,那么统计出来的人口数据就会偏高。
统计的结果是随着人们的预期而变化的,这也是社会科学中的一条“测不准原理”。
测不准和测的准都是相对的,所以古典的那个游戏还是挺好的,因为让我明白,我的最重要的是独立性,以前我还埋怨别人不联系我,其实我没有联系别人,我也讨厌联系。其实,我更加的喜欢孤独而不喜欢没有内容的没有价值的乌合之众的群居或者狂欢,我想起来大学的同学,几百块钱的事情,所以,我果断放弃,然后用深刻剖析和富人思维活在未来。
第四,很重要的一点,人会对你的预测本身作出新的反应。一个陨石要飞过来了,地球不会作出反应,但人会作出反应。你预测什么是流行的,就会倒过来,影响什么会流行。
第五,数据永远保存在不同的人那里,永远无法集中,所以要把这些数据收集起来是非常困难的,根本做不到。
39
价格能够非常有效、非常节俭、目标非常明确地传递关于稀缺的信息;
价格能够指导人们进行生产,选择不同的生产方式;
价格能够解决奖惩的问题。
我想到了新疆的西瓜,不一定哪里都需要,所以价格可以帮助筛选。换一个地方不见得有效。静态看平衡,边际平衡。动态看的是价格的调节。
甚至是一些经济学者讨论价格的时候,其实忘记了价格真正的本源。他们以为价格是一个可以随意控制的指标。当你喜欢它的时候,你说我尊重价格;但不喜欢它的时候,他就要去调这个价格。
他不知道价格只是一个指标,只是一个信使,它只是反映事实的一个信号。
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人会说如果控制不了温度,那么就要去控制一下温度计。但他们会说控制不了价格,就要去控制市场
这种说法误解了做饼和分饼之间的逻辑关系。他以为可以先把饼做大,然后再把饼分匀。实际上,怎么分饼决定了这饼能做多大。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最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重新界定分饼的方式,从而决定了饼能做多大。
这个拜杜法案的意思是说,政府过去资助的所有这些科研项目,其知识产权仍然归政府所有,但是它的商业开发权,科学家或者科研机构可以选择拥有,他们可以去开发,开发完了以后,收益归这些机构。
这就是一个新的分饼游戏。一旦有了这个分饼游戏,科学家搞科研的积极性就不一样了,科学家搞科研的方向就不一样了。这个《拜杜法案》带来了今天美国科技的蓬勃发展。
第一,我们对价格最地道的理解,是要理解价格的形成机制,价格永远是由一宗一宗的具体交易、一个一个人的具体需求出发,来形成的一个综合指标。我们不能把这个逻辑顺序给搞混了。
第二,价格的三个作用:传递需求的信号,指导生产以及指导分配,这三个作用里面,指导分配这个作用,奖惩的作用最重要。也就是说,如何分饼会决定饼能做多大。
与其说是价格不如说是需求。满足人们的需求,就会调动人的积极性。“斯德哥尔摩”也可以这样理解。
40
其实,医生不就利用了病人的生病吗?老师不就利用了学生的无知吗?但是医生对病人来说是有帮助的,老师对学生来说也是有帮助的。但不管怎么说,这个道理还是不容易明白,不管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
我们在超市里面看到一个鸡蛋,标价是一块钱,你知道这一块钱什么意思?它不是装饰,它的意思很清楚,它是在说,那些口袋里面只有九毛九分钱的人,你离开,我在这里是等待那些口袋里面有一块钱的人。
需求决定价格,而不是情感,不是经济学是研究事与愿违的,科学都是理性的,而理性就会有问题,因为可能跟情绪冲突。
所以,暴力不仅仅在过去,而且到今天为止,还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非常常见的,决定谁是赢家谁是输家的竞争规则。
中国有句古话,“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好多人们争取的东西,房子、车子、票子,最后都是看文凭。你要争夺文凭,基本就靠智力,所以考试是人们竞争的一个重要的办法,当然它相比暴力要文明一点。
所有这些竞争的办法,都是我们人类社会曾经试过的。暴力、智力、先天的禀赋,比方说你的种族,你的种姓,你的出生,你的户籍,你付出的劳动时间,你付出的等待时间,你的社会关系,需求的高低,甚至是随机分配的运气等等。
原来世界上就没有公平,我们看的是效率。对于个人而言你可能是独一无二的,但是对于社会而言,找的是大多数人都认可的方式。
3.许多竞争带来的成本,其他人都难以得益
所以我经常说,如果只用一句话来概括,中国的经济改革是改什么东西,我就说它是一个游戏规则,一个竞争规则的改变:从过去看你排队的时间,看你出生的地点,看你的政治面目,看你的需求大小,变成另外一个规则,就是出价的高低。
到今天改革开放30多年,巨大的成果就是我们今天所需要的绝大多数的商品服务,基本上都是按照出价的高低来分配的。就这么一个简单的社会竞争规则的转变,造成了我们整个社会财富积累的巨大变化
所以从公平的角度看,出价高低不是一个更公平的办法。但是从效率的角度,从社会财富积累的角度,从如何减少竞争带来的无谓损失的角度来看,出价高低是比别的竞争方式更有效率的,它直接带来了社会财富的高速集聚。
如果一种商品,用出价的高低来竞争,而且只用出价的高低来竞争的话,这种商品就永远不会短缺,而只会稀缺。
而短缺,是什么意思呢?短缺的意思是,它的价格受到了抑制,人们仅仅用出价的办法买不到这样的商品,人们不得不采取其他的竞争方式才能得到这种商品。这时候,我们就称这种商品处于短缺的状态。
稀缺是价高者得,短缺是需要价格之外的方式获得。价格收到了抑制。
政府减少补贴,过剩就会消失;
政府必须限制农民的产量,这时候农民之间,就会争夺所谓的配额;
强制勒令那些超出需求量的产品,让他们自找门路进行处理。
我现在明白了,看了留言之后
其实人们总想控制价格,觉得人可以控制,但是实际上,需求决定价格也仅仅是需求决定价格。
如果定的价格低了,有的人就不想卖了,还不如玩玩儿呢!
如果定的高了,人就会寻找替代。
所以,不要相信通往天堂的道路,这其中有魔鬼般的细节在。
如果这样说,就不要轻易相信别人的美好的话,没有坏处只说好处的事情,永远不值得相信。(这种角度就看明白了甜言蜜语)
44
第二个命题,经济学家一般说,人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动物,但这句话也可以反过来说:人是追求损失最小化的动物。
你对住户说,这房子因为政府的管制,现在我只收你60块钱,不过我顺便问问你,你要钥匙吗?钥匙就值40块钱。或者我问你,你喜欢我们家的这件家具吗?你看见这张旧椅子吗?这是我们家的传家宝,如果你喜欢,说明你识货,我卖给你,咱们是朋友。这张破椅子值多少钱?40块钱。
器官移植不只是看的钱,还有匹配的器官找的到不,在找到的前提下,还要看意愿,因为排斥反应很多,患者也遭罪,成功率因器官而异。在这些之后,看金钱吧,不然还得迂回,迂回耽误不起,人都没了,迂回的策略可能有买卖器官。就非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