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去住校了,被她霸占了数年的书房没有了小主人,这下我可以随便出入,也可以时不时坐在书桌前体验一下在书房里读书感觉,顺便瞅瞅有什么好书,但书柜里大多数是她的学习用书,还有一些青少年读本的小说,我也没有去读它们的欲望。不过前两天我在书柜里发现了一本路遥先生的《人生》,这本小说我没有读过,但年少的时侯在收音机里听过连播,电影也是很多年以前看过的,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还是了解的,一直到现在,我都深切同情巧珍,她勤劳美丽善良又痴情,当然,我对负心汉高加林深恶痛绝,简直一个陈世美,他最终的结局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真是令人解恨。因为了解小说的大概故事情节,所以也没有打算读它,只是随手翻到开头的那几页看了看,不成想我被深深吸引住了,不能释手,整整一个下午,读了多半本,晚上牵心地睡不着,又悄悄跑到书房把后半部读完了。
看来听广播和看电影是不能和读纸质的书比较的。读书是和作者思想交流的过程,不单只是输入,还有读者的心底共鸣。路遥先生写得真是好,这不必我说,不然我也不会如此入迷和感动的。读完小说,我的关注点已经不再是高加林和刘巧珍的爱情故事以及他的人生际遇了。我突然发高加林是个不折不扣文学青年,现在我们来说一说这个典型的文学青年高加林吧。
高加林虽然出身农民家庭,也没走过大城市,但在学校时读书很多,涉猎范围很广,小说,音乐,绘画,及国际问题。他从初中就养成了天天看报纸和杂志的习惯,一天不看总像缺了什么,他骨子里热爱读书,而且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回到农村后,许久都没读报纸,杂志和书了。父母让他去城里卖馍,他一个馍也没卖掉,却跑到县文化馆的阅览室,看了一天的报纸和书,直到工作人员要关门,阅读使他浑身感到一种十分熨帖舒服的疲倦。这是真正从心底喜欢读书的人才会有的感觉。
他也喜欢写作。当他被他二爸的下级弄到到县委工作后,他代替同事老景冒雨去南马河公社去追踪报导水灾情况,那时,他像一个真正的记者一样,充满了无畏的牺牲精神,不怕苦,不怕累。他精力充沛,精神集中,思路清晰。他在公社窑里微弱的灯光下,写出了一篇又一篇感动人心的灾区英雄模范事迹,以致于黄亚萍在广播站播稿的时候都差点哭了,可见他的文采真是不一般呀!这也是他长期积淀的结果他得了领导的认可,高加林在县城里混得如鱼得水,深思熟虑后,和农村的恋人巧珍断了关系,和县广播站工作老同学黄亚萍谈起了恋爱。谁知被黄亚萍前男友张克南的妈妈告发高加林走后门找工作,事发后高加林只得和又回到了农村,他后面的人生,我们不得而知,只能猜测。但如果他生活在现在这个网络年代,以他的资质和热情,一定会成为一个出色的写作者,这只是我的一种推测。
最后,再重温一遍路遥先生写在《人生》扉页上的话: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