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早起”跟“读书、跑步”一样成了一个有些泛滥的概念,或者某种自我感觉良好的标签。在各种鸡汤里面多多少少都会提一句,似乎不早起就不正能量,或许不文艺,甚至不正常。所以在这种背景下说早起,有些自我吹嘘之嫌,就好像说社会主义好一样了无新意——其实我倒觉得睡觉是一件非常私人的事情,没有一定之规,早起晚起只要不妨碍别人,就都是自己的事(看书跑步,莫不如是)。所以一直犹犹豫豫要不要把这篇文章发出来。不过考虑到早起总归是一部分人想要的选择或想达成的目标,我觉得不妨以自身经验聊一聊。
总的来说,我习惯于早起。之前我会说我“喜欢”早起,后来发现,其实也没有喜欢不喜欢 ,只是习惯了而已。
2008年和别人合租房子,是老式的三室两厅,却只有一个厕所。为了错开早晨使用卫生间的时间,我把闹钟定到了6点半。从那以后,在工作日基本上没有比6点半更晚起过床。后来陆陆续续搬过几次家,住的地方离公司有远有近,远的时候自然要早起,而住得近了也没有往后调闹钟,时间一长,生物钟就固定下来,早起也自然而然地成了生活的常态。早上起来有时候会出去跑步,回来以后可以喝杯水,冲个澡再上班;如果不跑步的话就可以直接洗澡,然后喝杯咖啡,或者看会儿书,或者听会儿音乐,磨磨蹭蹭到上班出发。
当然也不敢说从来没有睡懒觉的时候,不过一年可能也不过三五天,大多是因为喝酒宿醉、打牌熬夜之类的事情。不过经常熬夜以后仍然会在平常的时间醒来,哪怕晚上只睡了三四个小时也是如此。周末因为不设闹钟,通常会比工作日晚起半小时,7点钟左右。当然这个时间对于周末来说应该也算不太晚吧!常常有人说理想的人生有一条就是“睡觉睡到自然醒”,我觉得这个很容易做到。我就几乎天天都睡到自然醒,可惜并没觉得自己的人生就因此而美满起来——美满人生需要的条件太多啦,睡到自然醒只是很不重要的一个。
不过早起惯了,难免对这件事也会有一些体会。总体来说,早起怎么看也算一件十分划得来的事情,尤其是当你喜欢跑步、看书、喝咖啡、发呆等等这些事情的时候。
我觉得早晨最让人喜爱之处就是那种安静。早上出去跑步的话,能看到这个城市完全不同于白天的一面。她的一切都没有醒来:店铺没有开门,私家车没有上路,或许街灯在白色的晨光里尚未熄灭。早班公交车上稀稀拉拉坐着几个赶火车的人,大家也都不怎么出声,抱着胳膊看着车窗外面。公园里跳广场舞的大妈们还没有来,广场显得比平时更大更方正。不过那时已经有许多跑步、打拳的人出来锻炼了:以我的经验,永远都有人比你起得更早。环卫工人在打扫街道,扫地车开着警示标志,一边洒水,一边旋转它的四个红色扫地轮,完全无视交通规则缓缓开过路边。平日里繁忙的路口,一个灯时只有那么一两辆车在等候。如果你这个时候驶上貌似任何时候都在堵车的南二环,甚至可以开到100公里的时速(只要你清楚每一个限速摄像头的位置就行)。
清晨的城市和其他时候的她似乎根本不是同一个事物,有一种完全不一样的美丽。
还有朝阳。天气好的时候,早起的城市必定沐浴着朝阳。城市地平线的边缘是高高低低的楼群,最上面的一小段被阳光最先照到,整个城市披上一层柔软的金色,那时的光影极为温暖动人。如果在公园里跑步,就会看到朝阳从树叶和枝桠的缝隙里洒下来,照在路面上,照在草坪上,那种感觉让人感动。朝阳这种东西,是深植在人类基因里面(或者是在一切生物基因里)的记忆,不论科技发展到什么时候,看到朝阳总是让人觉得充满激情、快乐和正能量。
不跑步的时候,早起也是一种惬意的选择。夏天清晨,醒来以后不慌不忙地洗澡、换上干净的内衣,一边听听自己喜欢的音乐(或者“罗辑思维”也不错),一边用电热壶烧开水,给自己冲一杯不放糖和伴侣的黑咖啡。有时看会儿电视新闻,但大多数时候会看看书,或者写点东西。以我自己的体会,早上的时光过于美好,以至于舍不得浪费(我就舍不得在早上的时候看美剧)。如果把这段时间放到晚上,恐怕我就会随便在网上东看西看,不知不觉间就浪费掉了。
甚至加班都可以放到早上——早起是治疗我的拖延症的办法之一。我已经习惯了在必须加班的时候,早上4点钟起床(头一天要稍微早睡一点),洗澡、喝咖啡,听着轻音乐做事情。这种环境下常常能做到心无旁骛、物我两忘,可能因为这时候有一种“绝对不会有人来打扰”的安全感吧。这时常常会极为高效,可能在上班前的两三个小时就能完成拖延了一个礼拜的事情。这种情况特别会让人在心理上有一种优越感。当你去到单位,跟人打招呼说“早上好”的时候,你会知道自己已经完成了很多事情。看着窗外楼群稀稀拉拉亮起的灯,你知道绝大多数人还在梦中,而你却已经醒来,精神抖擞,充满能量,还做了很多事情,这才是真正的“众人皆睡我独醒”,是一种实实在在的优越感,你会觉得这一天比正常状况下长了一大截——好像生命被拉长了。
而要得到这些,实在并不怎么难——闹钟提前15分钟,过2个月,再提前15分钟……一年以后,你就发现每天都比原来多出来一个半小时,慢慢就发现自己似乎总能睡到自然醒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