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断绝想要进入自己家的不需要的东西。
舍=舍弃家里到处泛滥的破烂儿。
离=脱离对物品的执念,处于游刃有余自在的空间。
断舍离的主角不是物品,而是自己。
而时间轴永远都是现在。
收拾,是一种筛选必要物品的工作。在筛选必要物品的时候,我们要考虑两个维度,一个是我与物品的关系,另一个是当下这条时间轴。
完全以自己为中心,重新打造自己,用“需要、合适、舒服”代替“不需要、不合适、不舒服”,让自己周围只剩下当下最需要的物品。
1. 从关系轴和时间轴看物品
1)只有对当下的自己适合且必须,也确实在用的东西,才会留在自己的空间里
2)选择和当下的自己相称的东西,在这样的过程中,就不再需要收拾了!
3)允许自己使用高级的东西,这种机制一旦运转起来,看到自己的方式就从过去的减法变成了加法。
4)断舍离的任务是:取回以往所有被浪费掉的一切。
5)先诊断出物品从你身上掠去了多少能量,然后通过筛选物品的行动实现自我完善,这就是断舍离的精髓。
6)和廉价物品不相称的自己--潜意识自我贬低。
7)从不穿的衣服着手,去除自己的执念
这种筛选物品的工作,也具有改变自己与他人关系的力量。
如何对待自己,就决定了一切。从家里的衣柜、抽屉开始,进行有意识地改变,慢慢就连你与周围人的关系都跟着改变了。
8)让身边的物品保持优胜劣汰的自然循环,既留下适度的量,又确保留下的都是精挑细选的,那么将会将物品的丢弃程度降到最低。
9) 东西要用才有价值
自己与物品的关系:
物品要用才有价值。
物品在此时、当下,应该出现在需要它的地方。
物品处于恰当的位置,才能展现美感。
10)断舍离的目标:让整个社会上的物品都能各得其所。
通过有意识的选择让物品自然而然地回归到它应该在的地方,回归到需要它的地方。
2. 无法丢弃的原因
1)物质过度泛滥的社会
2)捡便宜心理和折扣的陷阱
我们会在不知不觉中掉进折扣的陷阱,完全忘记了“东西是不是适合自己的品位”。
3)三种扔不掉东西的人
逃避现实型:太忙,无时间在家,也没办法收拾屋子。对家庭不满,不愿意待在家里。
执着过去型:喜欢收藏。对过去幸福时光的留恋。
担忧未来型:过分地囤积纸巾等日用品,致力于投资不知何时会发生的未来的不安要素。
4)认清自己与物品之间的关系
除掉那些破烂儿、垃圾、灰尘,就能消除停滞运和腐朽运。
5)破烂儿还可以分三类:
不用的东西--漫不经心保存或放着不管的东西。
还在用的东西--其实并不喜欢,所以就随便与on挂着。乱七八糟乱放,毫不珍惜。
充满回忆的东西--因为充满了怀念和回忆总也丢不掉。
6)时间轴要锁定在现在。把能量留给未来,让未来去处理。
聚焦现在的物品可以分为几类。分成日常和非日常型。
7)不要把重点放在非日常上。
为一年一次,甚至是几年一次的事情花钱,说到底不过是虚荣罢了。
8)重新思考住所的意义
断舍离以“住育”为目标
提升对居住环境的意识
让家成为最棒的放松地
居住环境是凭借一己之力可以改变的环境。要打造出能够款待自己的空间。
3. 断舍离的思考法则--先从整理头脑开始
1)以自我为轴心,把时间轴放在当下
“自我轴心”的窍门--注意提问时的主语
a. 同样是可以用的东西,对它的判断却是因人而异。能用的东西,和我用的东西是不同的。
b. 物品是因为“我用”才有价值。“眼镜可以用”、“筷子可以用”、拿物品当了主语,这就是把焦点居聚在物品上。
2)将与物品的关系必做人际关系,了解当下的含义
选择对当下的我来说最必要的朋友。
高阶--只选择真正必需,而且自己又喜欢的东西的阶段。
选择物品的窍门,不是“能不能用”,而是“我要不要用”,这一点必须铭刻在心。
3)扫除分为收拾、整理、以及表现为扫、擦、刷的打扫。
4)关注不扔东西造成的损失
你舍不得扔掉的东西,是不是一年十二个月有十一个半月都派不上用场呢?
5)如何处理别人的东西
先不要去管别人,高高兴兴地收拾自己的东西。
6)将周围人卷入断舍离的漩涡。
7)勤做练习,做到知行合一。
4. 断舍离的实践方法--身体开始行动
1)提高收拾动机的方法
a.只集中于一点,把它搞完美,以此提高动机。从能用多少时间出发,找出今天想要进行断舍离的场所,这样的话效率更高。
b. 根据目的选择不同的场所。
从生存的基本场所做起。吃饭、睡觉、排泄的场所。
2)一切从扔东西开始
a. 自己很在意的东西留到以后,那些怎么看都是垃圾的东西先扔。
只问要不要--舒服不舒服
b. 扔的时候要说“对不起”和“谢谢”
c. 把东西送给别人时,要说“请收下”
3)将大中小三分法用到整理收纳上
将物品分为三类。
a. 厨房三分法。
4)利用七、五、一的总量限制原则,打造充裕的空间
a. 看不见的收纳空间只能放满七成。
b. 看得见的收纳空间放东西的限量是五成。
c. 装饰性的给别人看的收纳空间只能放一成东西。
通过限制总量,更加严格地筛选出自己喜欢的物品,自然而然提升了品位。
5) 打造物品外观形态的两大原则
a. 只需一个动作原则:靠一个动作就能完成。
b. 自立、自由、自在法则。
让物品能“自立”。
选择的自由。
不能立起来的要卷起来,自在地放。
c. 如果只靠本能和物品打交道,物品就只会有增无减。关键词是“每次”。
5. 看不见的世界在变化
1)自动法则:启动自动整理的机制
2)利用物品不断提升自己
不管东西多贵,有多稀有,能够按照自己是否需要来判断的人才够强大。
a.试着使用高于自我形象的物品
-
-------------------------------------------------------------------------------------------------------------------
在看这本书之前。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收纳控,家里有各种经典的收纳书籍以及《怦然心动的收纳方法》的电影。平均每个月就要购入一堆家居收纳的小工具、框子、无纺布盒子、几大包压缩袋等等。
虽然我家的柜子已经比很多人家里多很多了,虽然我把家里能利用的空间已经滴水不漏地完全使用。于是,我一边不停买,一边不断开发创意开辟更多的收纳空间。为了让柜子更能放,我订做了很多抽屉和隔板;为了让马桶上都能利用上,我又装上了活动隔板;为了能让柜子放更多的东西,床底下塞满了东西。
书房里堆满了促销时买的卷纸、改装的大镜面柜里塞满了囤积的各品牌护肤品以及大量的小样。
总之,我是一个不断买,不断想办法收纳的囤货控&收纳控。
虽然每个来我家的人以及认识我的人都认为我很会收拾东西,一切井井有条,所有的都分类清楚。但是我自己知道,每个换季和大扫除的日子都让我很痛苦,虽然时间变少,东西变多,我越来越痛苦。于是,在生完孩子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家里都像垃圾堆。老人来照顾孩子后会帮着清理东西,但是所以的归位、分类还是得靠我自己,每整理一个房间都精疲力尽。于是,我购入更多的收纳用具,开拓更多的空间来存放更多的垃圾。
有很多次,我都整理得想哭,怎么有那么多东西,怎么永远没个头一样。
在今年,我决定做出改变。
1. 我慢慢开始丢东西。每个季度整理衣橱时都丢一半的衣物。
2. 减少买东西。不逛淘宝少购物。
3. 不断学习提升自己对物品的判断。
一切都在进行中,希望自己尽快做到能准确地断舍离。真正只留下那些对当下的现在有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