骄阳似火的七月,一早太阳就有点烤人,自打搬到三环外,很少在周边转。
昨天发现几双鞋子前头都有点小裂口,想找一个修鞋的摊点,或有啥胶买回自己动手补。
打着遮阳伞,人有些茫然,小区挺大,进出三个门,不知该从哪个门出去找自已想要的东西。
寻思着,还是从东门去找吧。出了东门,向右不到8分钟,有一排门面。
看到里面摆了不少好像似什么胶的店子,铺面还挺大,进去正准备问,老板娘正忙着接手机,看到我进来,她还是非常客气地说,"姐要什么,稍等一会"。接着她又大声同手机里对方说着什么。
我正准备转身出店,门口进来一憨厚的小伙子,笑着问我要买点什么,听说是补鞋的胶。他揺了摇头,热情地告诉我向前走,有一家五金店看看有没有。
我道了一声谢,满怀希望地向前面寻着五金店铺去。
这是一条卖建筑装饰的门面街,五金店很快就到,门口的躺椅上斜卧着一男人,估计是店主。
"请问有补鞋的胶吗?"
"沒有。"躺着的人懒懒的回答,那人连身体都懒得动一下。
第一次碰到这种做生意的,天气热,人也懒。我失望地不想再找了,掉头准备找补鞋摊了。
看看对面,好象有几个铺面,穿过马路,看到有家配钥匙的小店,就上前问,
"请问附近有修鞋的吗?"
"那得穿过白色的创意城,走半小时到马湖才有补鞋的"。
"半个小时,还真有点远,还有近点的吗?"。
穿着鲜亮红衣服的老板娘特仔细,她说,"本来我这店门口可以摆个补鞋摊,可我不喜欢那味,你去武南那边,菜场傍有个补鞋的"。
我謝过了老板娘,望着天上挂着"火球",想象着拎着四双鞋子,汗流浃背得走半个时间。脑子瞬间闪过"放弃"两字,还是等天凉吧。
唉,我叹了一口气,算了,到西门买点菜回家。这里真是又偏又不方便,还是以前住的二环地方好。
边走边四边张望,突然看见南门对面巷子里有菜卖,那是一处破烂要拆的地方,什么时候开始卖菜了。
走近一看,一共有四个卖菜摊子,菜很新鲜,我买了几样菜,价格比西门门店便宜,顺便又问了一下有补鞋的吗?接着又叨了一句,有补鞋的胶也行。
那小贩一边秤菜,一边不紧不慢地说,"上边挂着就是。"
我有点不相信地追问了一句,"补鞋的胶。"
"是的,2块钱一支",她仍是亳无表情地回答着。
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今天从小区东门到南门还是走了不少路,拎着菜回家小歇了一会,兴致勃勃地动手补鞋了。
按照上面的说明,把胶挤在鞋的小裂口上,说是要等晾十几分钟再用手压压就可。
那就先晾晾,看看书,等我想起来压鞋子,时间已过一小时间,好在无大碍,仔细闻闻,那胶味就是小时候用来补胶鞋的胶。
看着自已亲手补的漂亮皮鞋,心里很是惬意。
不禁想起德国的女儿,她在德国无论是水管坏了,还是装灯,装厨柜都是自己动手。
自已动手,丰衣足食。
可能有人要笑话,还穿补的皮鞋,有何不可。
穿着舒适,走路踏实。
那些攀比和奢靡之风,实在不敢恭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