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红色釉料是瓷器中最难以烧制的颜色,它不耐高温,而且原料难得且贵重。在中国,红色代表吉利,喜庆,因此中国瓷器历朝历代都有优秀匠人致力于发现最正的红色。我们今天能看见的最早的红釉是唐代长沙窑的铜红釉;宋代钧窑之玫瑰紫色在当时可算最红的颜色; 而真正意义的纯正红色诞生在元代。那么,与我们隔海相邻的日本瓷器呢?
初代柿右卫门的「赤绘」
有田烧初期的瓷器基本是青花染付,起步晚,还没有彩绘瓷器出现。后来,据说是初代酒井田柿右卫门的喜三右卫门(原名)抬头望见自家的柿子红了,由此触发灵感想制作出犹如柿红般颜色的釉料,而后经过反复的试验,在十七世纪中叶终于调配出了自己理想中的釉料。由此,有田烧除青花之外的「赤绘」瓷器,开始了它辉煌的历史。
柿右卫门窑它生产的素瓷是一种乳白色的不透明白瓷,称为「濁手」,然后在濁手上以红色为主调,以绿,青,黄,紫釉为辅手工绘制大和风花鸟图案,讲究不对称和留白之美。这一样式后又被称为「柿右卫门样式」或「柿右卫门风格」,受到全世界的争相模仿,其中又以德国Meissen为代表。
世代相传的那一抹红
柿右卫门窑的历代柿右卫门传承者都有一本「赤の配合帳」(注:(柿红配制记))代代相传。柿右卫门红只能由柿右卫门继承者配制,这一制作秘法又记载在「赤絵之具覚」里(注:(柿红记忆))。红色主要原料有玻璃,铅白,绿矾三种;绿色只要是玻璃,铅白和铜锈。紫色是玻璃,铅白和青花料混合而成。
为了烧制出那一抹红,釉料比例要经过反复的配制与调配,另外还需考虑到周围的环境,天气等。就像人做菜一样,一些细微的差异最终所呈现出来的味道也不尽相同,因此历代柿右卫门(至今15代)配制的红也有细微差异,但每一种都备受好评。其中,十四代柿右卫门的红据说最美的。
玻璃料研磨成粉末后加水上下分层,再用氧化铅的铅白溶解,到这里发色仍不透明,必须加入氧化金属让其显色。因此,先将铁或是铜板放在室外让其尽情氧化,氧化之后敲碎放入匣钵里,利用窑里400-500度的余火练熟。然后把原料浸到水缸里,铁离子在水里会水解形成氢氧化铁沉淀,原料沉淀后先倒掉上面的水,再重新加满水,接下来1-1.5年的时间里每天都这样倒水再加水,周而复始。
这样完全不依靠机器,全部手工操作,制作的还仅仅是原料的一部分,任何一种釉料的制作都不容懈怠,这种精细的手工作业工匠精神,大约就是柿右卫门赤绘秘密传承至今并受人喜爱的原因之一吧。
当然,在科技发展的过程中,为了不落后于时代,十四代柿右卫门也尝试过工业原料,但他认为“化学比不上自然”,工业化学原料成色太美,反而失了韵味。毫无杂质的颜色绘制出来会没有深度,像是刷油漆一样,釉料虽然完美,但却浮于表面,有些浮躁了。
赤绘窑
柿右卫门的成品一般烧制三次,赤绘是最后一次烧制。先做出器型素烧一次,然后釉下彩绘制基本轮廓,施釉后本烧一次,最后再用赤,绿,黄等完成图案最后烧制一次。这个赤绘窑是电窑,因为釉上彩烧制比较简单,只需要有热量就行了。只需要注意在烧制前留好物与物之间的距离,避免颜色混杂到一起产生粘连就行了。
不同的红
虽说都是红色,但在柿右卫门中,不同的红有不同的运用。
红得有些发黑的是「赤蒲」(红褐色),这个主要用作描绘图案轮廓。
深一点的朱红「彩赤」,被用作描绘柿子颜色。
另外还有专门绘制花朵的红是被称为象征柿右卫门的「花赤」。
调制过程中,氧化铁的颗粒分得越细,氧化铁和红色颗粒调配的比率越好,就红得越是鲜艳。这个制作过程叫做「研磨」,也只能是历代柿右卫门家主才能亲自操作。
不同于机器调配,复制率高,历代柿右卫门都在用独属于自己的方法,创造出代表个人特色的红。即便到现在也还在尝试研发出新的红色,在不断的继承和创新中,柿右卫门的历史将永不止步。
灵感来源的柿子树
初代柿右卫门看见的柿子树现在就位于柿右卫门古陶瓷参考馆,资料馆的后面是一排稻草屋顶的房子,树就长在房子前面。在这个资料馆可以初步了解到柿右卫门从江户至今约300多年的历史。还可以亲眼感受到受世界人所喜爱的柿右卫门风格的磁文化魅力。展示的有柿右卫门家世代相传的文书资料和匣钵。另外还可以浏览柿右卫门样式的花瓶器皿等文化价值贵重的古陶瓷。近代柿右卫门的代表作也能一饱眼福。另外当然还有柿右卫门的产品展示店铺,不可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