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真的是一件很奇妙的事。
记得之前和一位好友探讨过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在某个当头选择了不同的道路,现在的生活会是什么样?答案自然是没有,或许在平行时空中存在着另一个完全不同的自己,但至少从我们目前所处的角度是无法看到的。
从小便是一个思想上独立的人,所以很多事情在既定范围内也拥有自己选择的余地,到目前为止,最为关键的一个应该算是在高考结束后对大学的选择。从地址到学校再到专业,虽然有所参考,但填写志愿的那一刹那,还是自己深思熟虑后落的笔。哪怕当时思想还不成熟见识还不长远,哪怕最后被调剂,但我从来都知道,这怪不得别人。转而到现在,得到一份工作,心甘情愿的选择、接受,即使清楚接下来会面对的困难,还是会一个人硬着头皮走下去。从一个成年人的角度说,要敢于为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从漫长人生的角度看,无论是否接受他人的帮助,自己的生活还是得自己过。选择,是件关乎勇气的事。
很多事情都没有十全十美的结果。选择留在家乡,生活上得到了便利,就失去了一种人在他乡的历练。选择一个不喜欢的专业,虽然失去了学习的乐趣,却在转角处遇到一群更有趣的人。生活总是这样,我们总是希望得到更多的选择权,可是除开违背法律、触及底线的事,在选择之前似乎很难预知到判断的对错和未来的走向。
蒋勋在解读王国维提出的人生三大境界时提到: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是说对生命的领悟常常开始于繁华下落的时刻;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是一种痴迷、执迷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最长久也是最痛苦的;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说要找的人或物一直在那里,我们看不到只是因为太执着。
我们大多数人都是走过第一境界,然后停留在第二境界,在这个“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尴尬阶段中我们满怀激情地向前冲,却又一次次因为现实与理想的错位而迷茫,陷入自我怀疑,我们羡慕别人的生活,遇到困难下意识地选择逃避,对于犯过的错误以为重新开始就不会发生。
当我们越走越远,拥有的资本越来越多而生活过得又不那么尽如人意时,难免会埋怨之前的选择。转头仔细想想,大多数情况下,从本心与利己的角度而言,在当下那个环境里我们也许已经做出了利弊权衡后最好的选择,只是人总有不被满足的欲望,当我们一步步强大起来的时候,常常忘记曾经软弱而无助的自己。
作为一个宿命论者,我重视每一次选择,同时也相信命运,相信缘分。就像“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会再相逢”这句话说的一样,该遇到的人总会在某个转角处遇到,只是时间和方式不同罢了,而属于你人生里的那些难,从出生开始便逃不掉。每一次选择,无论它关乎什么,都是人生的必经之路。在这条单行线上,我们没有后悔和重来的机会,能做的不过是尽力打好手中的牌,选择当下所能承受的那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