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上南太行 再骑晋东南(D4)

        2015年5月19日,星期二,晴间多云,偏北风2-3级,阳城温度14-24度。沁水县端氏镇--坪上村寨上-嘉峰镇窦庄村-郭壁村--嘉峰镇-郑村镇湘峪村-嘉峰镇尉迟村-阳城县润城镇-下、中、上庄-北留镇皇城村-郭峪村-尧沟村-北留镇,66公里。今天的路程不长,但要到达的地方不少,要看的好东西也多,基本是在晋东南的沁河流域游走。沁河是山西仅次于汾河的第二大河流,沁河在沁水县端氏镇至阳城县润城镇之间长不过三十余华里,但四百里沁河却将它所有的钟灵毓秀与文运才思,都毫不吝惜地集中赐予给这带状的区间中了,古村落、古寨堡星罗棋布,至今仍然闪耀着传统文化的历史光泽。所以对今天的骑迹充满期待,惟恐有所遗漏和走错路,自然在床榻上又温习了一遍功课。早上四点半刚过就起来如厕,怕是有人争用,后知二楼其实并无其他人入住。六点许睡不下去了,起床。近七点搬车到楼下,操作手的车子后轮丧失了胎气,即帮助补好了。然后四人一块儿跨路在一家小店早餐。三根油条,豆腐脑、豆浆各一,共五元。八点许启程。早期的天气预报今天有雨,但看见的仍然是阳光明亮、晴空万里。沿着几乎干涸的沁河在端氏的镇区南行了好一段,才见一道大桥横跨河道之上,这就是台商郭台铭资助修建的沁河富沁大桥。骑过大桥,一个上坡就到了坪上村,一眼就看见村边的小路旁一块简陋的石碑上写有“刘东星墓”,而其后是平坦的麦田,并无墓丘及其它。来坪上村,其实就是为了寻觅刘东星的踪迹。刘东星何许人也,其乃明代万历年间的治黄专家、工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后死于治河任所,被后人赞誉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坪上村是刘东星的故里,其故宅听村民说是被日本人烧了,而资料介绍是明朝壬申年,贼首王家胤到了沁水的坪上烧杀抢掠,刘东星的老宅子也是在这个时候被一把火烧尽的。现在唯存坪上寨的北门阁和南门阁,寨中的老街道和院落也不连贯和残缺了,也不具太大的观赏价值了。离开刘东星的故里,一个大下坡又骑在河边田间颠簸的土路上了,南去窦庄只有两公里的距离。这个窦庄,大名鼎鼎,以其寨堡中的古建筑群已经是国家级的历史文化名村、国保第六批保护单位了。窦庄已经归属沁水县嘉峰镇管辖,我们从村西的寨门三圣阁进入后,看见重要的古建也正在维修。村庄内的古建筑基本保持完整,庙宇、楼阁、祠堂、城墙、城门楼、牌坊、店铺和大量的碑刻等散布其中,置身在里面,仿佛穿越的时空,明清的味道扑面而来。窦庄村内以窦氏宅院为主,据称窦氏家族于宋哲宗元祐八年(1093年)迁居于此开始建设庄园,从此窦氏在这里延续了一千多年。明代中期以后朝政混乱,曾官居大理寺正卿的张五典告老还乡后开始构筑窦庄城堡,至明代崇祯二年(1629年)才最终建设完成。窦庄有古韵,但我们是过客,也只能匆匆一走,何况还有更多的期待在途中。下一个国家级的历史文化名村、与窦庄同一批国保文物单位的郭壁村,向南距离窦庄还不到一公里,曾经号称“金郭壁”。 郭壁村保存有多座“进士第”,这些建筑外观豪华,门楼、外墙和门内照壁均装饰有精美的砖雕、木雕、石雕,石质或木质门匾多以“进士第”、“大中第”等为内容,有的还刻有宅主的历任官职。然而面对我们的游走、拍照,当地人显然不太理会和理解,连上了年纪的老头也说,这老房子有啥可看的,对仍在享用的前人留下的遗产不屑一顾。南北郭壁停留的时间更为短暂,九点半,就又跨过村边沁河上的小桥,回到东岸的南北公路上。上了大路,这才放开了手脚猛骑了一阵,但又得谨防来往的大车小辆了。过嘉峰镇不远,向东七公里,在属郑村镇的湘峪村,有湘峪古城堡,也称三都古城。只所以也叫三都古城,是由于明代孙氏四兄弟中的孙鼎相排行第三,其曾担任过都察院右副都御史,他的府第都以“三都堂”为名,后人故也把湘峪称为三都古城了。湘峪古城竣工于崇祯七年,依山就势,规模宏伟,结构精巧,是一座典型的防御性城堡,被有关专家誉为“中国北方乡村第一明代古城堡”,有着极高的历史、文物、艺术价值。一路漫上坡,转过一山就被山坡上鳞次栉比、层阶而上的褐黄色古建筑所震慑了,好一派古人留下来的好风光啊!搬车跨过新建的石拱桥,就存放在城堡入口的高台之下,只见一边树立着两块石碑,分别标示着湘峪是“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尽管是个游览的好地方,也不收门票,但还是来者寥寥。进入其中,如入迷宫,藏兵洞、古街巷、看家楼以及相府院,都体现着明末乱世间城堡的防御和抵抗功能,叫人不禁为古人建筑的智慧而叫绝。城堡里还住着村民,古建施工单位也正在维修着一些项目,我们上上下下,凭着脚力还是走到看到的地方有限,但也不得不下撤了。其时,接到了老同学的电话,都是为这个周末同学聚会的事情,尽管是三十二年后的大团聚,但我也不得不回称后会有期了。韶华老兄早早地就回到了放自行车的地方,称后轮扎胎了。帮助扒带找孔,几遭也无结果,只好换上了新内胎应急。原路回嘉峰镇,都是下坡了。已经中午,镇边找饭无着,就往南走一点儿进了尉迟村。尉迟村是被誉为人民艺术家、山药蛋派创始人赵树理的故乡,我们寻找到了故居大院,是一座二层带木制围廊的四合楼院,显然是清朝当地有钱人的民居建筑。院子还住着人,正在吃午饭的妇人回应我们“全国人民都知道赵树理”的赞语,骄傲地补充应该是“全世界都知道”。还上到村后的小山上,拜谒了赵树理的坟墓。尉迟村也是古村,民俗中当作门神的唐朝大将尉迟敬德,传说曾在此隐居而更现名。我们还参观了村中的尉迟庙。山西人稀,村子里空空荡荡,大路边也少有街市,这给我们来自中原的惯常思维带来了误解,以致午饭遍寻也无着落,只好骑奔下一个大地方,阳城县的润城镇再找吃的吧。一个大上坡就是一道高岭,也是两个县域的分界处了。上坡快到顶部的时候,后面的操作手又大呼车胎撒气了。帮助补好,下坡到了润城,摊棚中午餐,炒面、鸡蛋汤、凉雪花啤酒,吃喝得香甜。未吃完,涌进来二十多个重庆万县人,说是这里的熟客了。急忙吃完,就想躲于对过广场的树荫下小憩一会儿,然此时操作手又说车胎没气了。搭手寻找漏点,几遍也无发现,用水也枉然。后来雪上飞说了一句,天热也会漏气的,便又重新装上了,果然以后再无泄露。下午两点半进入润城窄狭的老街中,在东街隔者栅栏门遥看了经过维修的东岳庙,这也是一处国保文物,只遗憾未能趋近看看。润城城北也有一座临沁水而筑的防御性民居城堡砥洎城,在润城老十字街一条仅能骑车通过的长条胡同可直达砥洎城的南门。原来以为砥洎城和其它古城堡一样是孤立的,不想与润城街道紧挨着。砥洎城的寨墙有特点,使用材料的内里是炼铁废弃的旧坩埚,可想这里的制铁业也是源源流长了。砥洎城也正在维修施工,看来这一带古建的施工是统一组织的。在城堡的街巷中盲目地走了一通,形制、格局都基本与看过的几处大同小异,只是集中地发现临街大宅的外墙上,都留有孔道,原来这都是集中收集居民便溺的中转地。砥洎城其创始年代应在明末以前,现在已经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了。出了砥洎城,继续我们的城堡之旅,折头往东北方向骑过去,山坳间自下而上排列着下、中、上庄古村落群。三庄沿河依势而建,建筑风格与周边其它村庄迥异,四角或二角房突兀高耸,非常壮观,其中下庄杨家大院(老狮院)、中庄的汤帝庙和上庄的明代名臣王国光的故居,都极具明清建筑的代表性,我们当然还是走马观花,也有点儿审美疲劳了。上庄王国光的“天官王府”虽然宣传力度大,知名度也提高了,但四十元的门票还是阻挡了游人的脚步,来者无几,我们自然也是路过了。水喝完了,在上庄的小卖部贡献了七块钱,两元买两瓶水,五元买一瓶梨罐头,除了解渴,是得补充一些维生素了。下来翻山,去此地著名的景区皇城相府。当地旅游部门为了打造“美丽乡村连片区”,显然要把三庄与皇城相府组合到一起,于是就利用原来的山道加宽铺油,使之成为一条旅游通道。但是路好了,坡度却未减,最后的山包海拔有九百多米,足足比下面高出近三百米,盘山路又陡又急,怎么坚持也蹬不动了,只有推了。下山也陡急,握闸缓降,人觉得要打滚翻将过去。又到了阳城县北留镇的范围中,下去就是人头攒动的皇城相府景区了。我们大概都未曾来过,但不买票进入又都一致同意了。看了一路的名宦古宅,已经是有点儿麻木不仁了,所以门口看看,拍张到此一游的照片足矣。下来倒是与皇城相府紧邻的郭峪值得一看,这座明末修筑的古村堡隐藏着尚且原汁原味的老东西。郭峪也想沾沾皇城相府的光,一度试着想收门票,但就是吸引不来游客,也就罢了,今天我们也是长驱直入。郭峪城是郭峪村在屡遭劫难之后为避战乱自保而修建的,明清两代,该村文风鼎盛,共出了十八名举人和十五名进士,并把儒家礼制观念体现在村落、户宅的建筑上,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我们到了汤帝庙的前面,隔墙仰望了高耸的豫楼,抚摩了老狮院门楼下那威武的石件,在热闹景区眼皮底下还有这么一块安静幽思的地方,确实难得。郭峪的南面,是国保的文物海会寺,今天因为旅游日实行免票,双塔中高个的琉璃塔正在维修,给这标志性的风景打了折扣。海会寺创建于唐,初名郭峪院,后历代重修,增修,规模宏大,明清时遐迩闻名。解放前后损坏严重,现存多为明清遗物。双塔为现存的主要建筑,由宋代砖塔和明代舍利塔构成。最后在南下北留镇的途中,取道再游今天的最后一处古村落尧沟古村。尧沟古村,始建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创始人曹家二兄弟从山东曹州府迁至此,其中一人从事农业,另外一人从事炼铁业和煤炭业。明崇祯年间(1628-1644),尧沟曹家曹仁宇一代最为兴盛,当时曹仁宇与其父同为侍郎,其三兄弟同在朝中为官。帅府第一院,又叫“总兵院”,因在村子的上部,村民也叫“后头院”。上去走走,老宅院落大多荒弃、寂无人迹,但细观庞大的架势仍在,傲气十足,基本的脉络保存完好。村子的半山腰上还有一座济渎庙,下面的鼓水泉仍汩汩流淌,村人饮用洗濯还在使用,我们也禁不住灌上一瓶喝上几口,果然清冽味甘。夕阳红霞中,蹬上公路的大坡,六点多到了今天的目的地北留镇。皇城相府景区虽然攘来熙往,但在一箭之遥的北留镇却留不住人。在冷清的十字口寻到富祥旅馆入住,每人二十元。车上二楼,公浴洗澡,洗衣服,设施方便,且无其他宿者。入夜,就在门口邻店就餐,鱼香肉丝,素拼,刀削面,凉崂山啤。西走卫生院一条街,无人走动,大多关门,更加冷清了。九点多归宿处。吃多了,胃里搅扰。码表计数71公里,软件未完全记录,终采用雪上飞计数,今天骑66公里。全天费用56+7=63元。乏困了,手机备忘只记了个少字的提示,寝时又过半夜了。测得北留海拔是海拔683米。


沁河流域的厚重历史,看得见、摸得着的,除了文字,就是这些星罗棋布的古村落、古城堡了
沁河,发源于山西太岳山东麓平遥县境,南经安泽县、沁水县、阳城县后,切穿太行山流入河南省境入黄河,全长456公里。流经端氏,也只有这浅浅的静流了,好多河段,还出现了干涸断流
端氏镇的沁河富沁大桥,是由台商郭台铭出资建设的
跨桥到了沁河的西岸,明代万历年历任官河漕总理、工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的重臣刘东星,他的故乡坪上村就在这里
从北寨门中进入村中,并不见刘家的深宅大院,村民说是被日本人给烧没了,而资料介绍是明朝壬申年,贼首王家胤(到了沁水的坪上烧杀抢掠,刘东星的老宅子也是在这个时候被一把火烧尽的
坪上现存南北寨门,分别为二层、三层的砖砌阁楼,周围寨墙尚存,寨内有横贯南北和纵向东西的小胡同,两旁全是青砖灰瓦的老房子。漫步其间,古风犹存
1966年6月8日沁水中学的“红卫兵”,砸碎了坪上村明代工部尚书刘东星墓葬石刻,使大批珍贵文物毁于一旦,一代名臣的身后,如今也只有这块寒酸的墓碑了。刘东星任上廉洁敬业,最后是累死在治水工地上
坪上之南的窦庄村,有大型古堡建筑群,是我国第四批的历史文化名村,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宋年间,左屯卫大将军窦璘由陕西扶风迁居至此,因此得名
明末崇祯初年,因陕西农民军王自用所部屡犯山西,时任南京大理寺正卿的张五典为家乡构筑了窦庄城堡,至明代崇祯二年(1629年)才最终建设完成
明崇祯四年,陕西流寇王佳胤率军进入沁水,张五典的儿媳霍氏毅然率族人与入城避难的乡民坚守,激战四昼夜,直到流寇退去,窦庄因此被兵备副使王肇生又称为“夫人堡”
窦庄村平面大致呈正方形,四边各长500米。村庄内的建筑基本保持完整,除了城墙以及大量民宅外,还有庙宇、楼阁、祠堂、书房、校场、法庭、地牢、城墙、城门楼、牌坊、店铺和大量的碑刻等
村内的民居建筑以窦氏宅院为主,其中尚书府总面积为3800平方米,是村内较大的一组建筑群
旗杆院,清代建筑,因留有标榜功名所树立的旗杆而得名,青砖门楼上书“笃实辉光”。作家赵树理小时在窦庄读书,这儿是他常来玩的地方。后来他把旗杆院的主人李常有写进了《三里湾》,塑造出一个非常有心计的农民形象常有理
明朝廷为旌表张五典、张铨父子而敕建的尚书府下宅院门楼,门楼上有木制彩绘斗拱九层,两边飞檐挑角,门额书写“天恩世锡”
在我们有点儿盲目地到处探访时,遇上了这位回老家走动的少妇,她把我们带回了一条大院林立的深巷中
而且她们原来居住的地方在这条街上,老房子正在维修中。她说她的爷爷是老红军,后来安家时分给了这套院子
根据我们打听,虽然村里还有窦姓、张家的后人,但他们先祖的豪宅解放后都充公分给了普通的人家,连旗杆院的主人也不是一脉相传
如今的窦庄,早已物是人非。城墙尽失,“小北京”的九座城门只剩下了四座,但“天恩世锡”的高大牌坊和一座座“尚书府”、“进士第”完全可以让我们想象出当年的规模与鼎盛,追寻到张氏祖孙三代的功业成败
窦庄南去不足一公里,是郭壁村。与窦庄一样,以同样的古建筑群列入了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名单
如今郭壁村已经被划分为郭壁南和郭壁北两个行政村,过去两村不仅连为一体,而且规模远甚于今,仅村中的主街就长约五华里,“金郭壁”的赞誉绝非溢美
由郭壁村北进入村内,一座低矮的古城门印入眼帘,城门门额上“郭壁”二字依稀可辨
张、王、赵、韩,是古郭壁的四大姓氏,也是当时的名门望族
明代以来,郭壁先后出过16位进士,均出自四大姓氏。这些当年的风云人物,至今在村里仍然留有宅院。这些宅院就坐落在“五里金郭壁”古商业街两侧,由北至南依次排列
在街道西侧,一座高达十几米的门楼上有三个大字“进士第”,两侧八字靠壁下置威风凛凛的滚球狮子,狮座抱鼓,气派非凡,直观感觉非常排场、讲究
拾阶而上,精雕细刻的影壁迎面而来。影壁为一幅砖雕图案,中间为梅竹松鹤,周围镶以各种小型花卉,古朴典雅
影壁两侧分南北两院。这就是韩范的宅院,也是村里现存最讲究的院落
韩范(1556-625),字思谦,号振西,是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丙戌科进士。“进士第”是他得第后在家乡修建的一处住宅
从郭壁沿沁河南下,再逆湘峪河东进十里,就是沁水县郑村镇的湘峪村。古城堡、古村落,同样是国家级的
湘峪古城竣工于崇祯七年,由孙居相、孙鼎相兄弟主持修建,孙鼎相在孙氏四兄弟中排行第三,曾担任过都察院右副都御史,他的府第便以“三都堂”为名,湘峪古城因此也称三都古城
古城共开三座城门,西门已毁,现存东门、南门。涉过湘峪河,爬上平行于城墙的坡道,便进入了南门
古城的城墙上,可以看到城墙与城内房屋上的拱型窗孔,密密麻麻,有如蜂窝,民间谓之“蜂窝城”
古城中,村民们依然固守着自己本土的生活方式,默默厮守着这一方净土,悠闲而与世无争
湘峪城内的街巷为“五纵三横”的棋盘式格局,不过,这些街巷大多并不是笔直延升、相互垂直,而是顺应地势的走向或是有意弯曲成一定的弧度,有些地方甚至连续出现两个九十度的拐弯,其军事防御目的非常明显
明朝万历皇帝为孙氏兄弟赐建的“三世少宰”和“二世清乡”两座石牌坊,也只有石柱还依旧挺立,其余物件均已佚散无踪。这座石牌坊好象是后立的
湘峪古城城墙建于石壁与陡坡上,高度多在十余米至二十余米之间,显得极为高大宏伟,防御功能极强
从湘峪村出来,回返至嘉峰镇的尉迟村。尉迟村之名,来自于唐代名将尉迟敬德曾流落于此的传说,村中建有全国唯一的尉迟敬德庙和敬德阁。人民文学家赵树理的故乡就在这里
这座清代乾隆年间的四合院,就是赵树理出生、两次婚姻、逝世后安放遗骸的地方
院子里现在还住着村民,问是不是赵树理的亲戚,都不置可否
村后的小山上,是赵树理的陵园
赵树理(1906年—1970年),原名赵树礼,山西沁水县尉迟村人,现代小说家、人民艺术家,山药蛋派创始人
阳城县润城镇,2010年7月22日批准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润城镇,一直是阳城县最繁华的城镇之一,富商巨贾辈出,因冶炼业兴旺曾称“铁冶镇”
东街的“东岳庙”是金代建筑,2006年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
修旧如旧的东岳庙,只能隔着木栅栏远看一眼了事
润城镇北的古城堡“砥洎城”,同样是为了抵御李自成起义军的袭扰、抗击入侵和保卫村寨而在明末筑建
2006年,砥洎城成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也正在大规模维修
砥洎城内城墙上,使用最多的建筑材料是熔铁用的坩埚,这在沁河流域的诸多堡寨建筑中是罕见的
堡内民居被划分为十大街坊,由于受地盘限制,建筑密集、街道狭窄,街巷皆为“丁”字状,主要巷口都设有巷门和过街楼
当年商幌飞扬的老巷如今已是寂寥无语,与城中大大小小的院落构成一幅神秘的“八卦图”。这些民居院落大多为二进式的两三层小阁楼,大门外常有雕刻精美的抱鼓石和威严的石狮把守
润城镇外的遇真观,已经年久失修了
慈泉庵旁的这个三岔路口,是连接各个景点的关键路口,我们往天官王府方向
润城镇的下、中、上庄,一字排开,都有文物,先看下庄的老狮院
老狮院即杨家大院,详细介绍看照片
只可惜名为老狮院,可狮子却不存在了
院子的雕梁画栋还在,当年的气派还在
中庄汤帝庙,不久前作了维修,维修的有点过了,失去了古韵
商汤是尧、舜、禹之后的又一个圣君,汤灭夏桀而建商朝。登基不久,即遇连续五年的大旱,汤帝亲自到桑林之社祈雨,表示愿意代民受过,感动了上天,征服了民心。汤帝庙在山西晋城阳城一带多有分布
中庄汤帝庙现存殿宇、房舍为明、清建筑,是阳城县文物保护单位
中庄李家大院,其主人李豸曾在明朝嘉靖、万历年间在河南、山东两省任布政史
上庄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曾经人才辈出,其中以明代吏部尚书王国光最为著名。现在已经成为天官王府景区,门票40
上庄村自古以来就有文化之乡的美誉,从明代中叶至清初的百余年里,这里涌现出了五位进士,六位举人,贡、监生员等有数百人之多
最显赫的明朝重臣王国光,是官至刑、户、吏三部尚书,曾辅佐明王朝达四十年之久。王国光及其家族数代相承建造的大型官居建筑群,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构成了今天的天官王府景区
阳城县北留镇皇城相府,又称午亭山村,是清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加三级、《康熙字典》总阅官、康熙皇帝35年经筵讲师陈廷敬的故居
皇城,原叫黄城,后来为了开发旅游改为皇城,自2007年起创建国家5A景区,历经3年,投资2.8亿元,2011年2月正式挂牌
皇城相府,枕山临水,依山而筑,城墙雄伟,雉堞林立,官宅民居,鳞次栉比,朴实典型,错落有致,是一组别具特色的古代建筑群
与皇城紧邻的是郭峪村,其古城堡建于明崇祯八年(公元1635年),是郭峪村在屡遭劫难之后为避战乱自保而修建的
村中名胜古迹众多,汤帝庙修建于元代,俗称郭峪村大庙,为村之社庙,已被列为第六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院内尚存20米高的挑角戏楼及罕见的九开间大殿,气势恢宏。全庙分上下两院
郭峪村明清两代,人才辈出,共走出过15名进士、18位举人、50余名贡生,陈廷敬就出生在该村。2006年6月被国务院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6月又被国家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老狮院,位于村中央三叉路口,原为某没落家族故居,于明末被陈家买下,成为陈家重要的房产之一
位于城内中央的“豫楼”,高30米,共七层,建于明崇祯十三年,亦为军事防御建筑  
海会寺位于阳城县大桥村西。该寺创建于唐,初名郭峪院,唐昭宗乾宁元年(894年)赖赐名额为“龙泉寺”,后历代重修增修,规模宏大,明清时闻名遐迩,现在已被列为第六批国保文物单位
寺内著名的景观有“海会龙湫”、“流觞曲水”、“龙涎飞瀑”等
海会寺塔院,院内矗立着海会寺的标志性建筑---被中国建筑专家赞誉为“国之珍宝”的海会双塔
尧沟村原名“窑沟”,离北留镇不远,以曹姓为主,2004年被列入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东山的凤山山头上建有明代的济渎庙
凤山脚下的鼓水泉长年流淌,至今村民还用来饮用和洗濯
尧沟始建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创始人曹家二兄弟从山东曹州府迁至此,其中一人从事农业,另外一人从事炼铁业和煤炭业
明崇祯年间(1628-1644),尧沟曹家曹仁宇一代最为兴盛,当时曹仁宇与其父同为侍郎,其三兄弟同在朝中为官。帅府第一院,又叫“总兵院”,因在村子的北部,村民也叫“后头院”
尧沟村明、清建筑华雍而规整,这些院落基本为单进四合院,建筑高大宽阔,庄重典雅。其出檐楼、门窗、楼栏和照壁等做工精细考究,表现了明清时期民居华雍而规整的时代特征
太阳落山的时候,终于走完了计划中的景点,落脚在阳城县的北留镇
入住镇中十字路口的富祥旅馆,晚餐就在相邻的迎宾饭店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2,980评论 5 47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178评论 2 380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9,868评论 0 336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498评论 1 27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492评论 5 364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521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10评论 3 39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569评论 0 256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793评论 1 296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559评论 2 31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639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42评论 4 31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31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04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44评论 1 25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833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350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