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看过张德芬写的《遇见未知的自己》,告诉了我们人的“真我”,被身体、情绪、观念、角色层层包围,所以“未知”。通过哲学的沉思、宗教的证悟,心灵的修行,终极目的都是要破处包围层,去遇见那个真我,从而才不会迷失。
今天,看到这本《重遇未知的自己》,更是收获满满。
一、爱上生命中的不完美
困难来临的时候,你是否能够活得出来,就算活不出来,也没有关系,事后你是否能清楚地看到自己,承认、接受自己的不足,进而很快原谅自己,也是成长的关键。
1、自我成长最困难的一件事就是接纳自己。
在生活中,我们往往最不喜欢的人是自己,觉得自己不够漂亮、不够能干、身材不好等等,从而时刻处在自我否定的自卑情绪中。
其实不然,我们要相信,现在的你只是你扮演的角色,职工、妈妈、女儿等等,角色只是角色,永远不是真正的你。但角色也的确有好坏之分,这个是你可以选择的。
我们要学着用不同的眼光来看待悔恨和内疚。所有已经发生的事情,都是一定会发生的,不存在因为你的某种作为或不作为,就可以改变。
我们能做的就是接受现在的一切,不管是好是坏,先全盘接纳自己,从自我矛盾中解脱出来,从而才能够更好的去找寻那个更好的自己。
2、放下掌控,没有什么事情的一定需要像你想的那样发展。
3、相信所爱之人的爱
(1)面对父母的不完美:想象父母是你自己挑选的;
(2)面对自己的不完美:降低期望值,明白孩子都是独立的生命体;
(3)面对爱人的不完美:爱人是我们的投射板,爱人身上的不完美,其实都是自己身上的。
二、快乐是一种选择
1、要和我们的生活和睦相处,不去抗拒它。(将抗拒、抱怨改为臣服、行动)
当你因为厌烦身边的人、事、物而感觉不快乐时,问自己“是否能够欢迎它”、“是否能够允许它的存在”。把眼光由外界收回到自己身上,发现自己的内在力量。
2、顺其自然地接纳,别问“为什么”
圣严法师——碰到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我们要“接纳它,面对它,处理它,放下它”
3、父母的痛苦不是我们能承担的,面对父母,我们要坚持自己的立场,但仍然爱他们如昔。
拜伦•凯蒂——做自己的父母--你先要的那种父母,这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
4、为自己的人生负起责任。
5、当你的情绪被触动的时候,把焦点放在自己的身上。面对痛苦,化解、整合,就能从牢笼中挣脱。
勇敢地面对你的脆弱,这是从受害者牢笼中走出来的唯一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