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们身边总是围绕着各种各样的东西,错综复杂。你也许会觉得,东西越多越好。但久而久之,你难免会有着一种被压迫感。要做的事情太多,要收拾的东西太多……
近年,人们越来越重视整理术,比如时尚新词“断舍离”的出现。
哈佛商学院调查研究表明,一个人的环境,思维,心态三者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可见,整理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有力的作用。在我看来,学会整理的第一步,是远离“囤积症”。
囤积症,顾名思义,就是喜欢集聚东西。但其实囤积东西是一个不断消耗自身能量的过程。
举个例子,你买一大堆衣服,衣柜不断在添加,于是你每天都要思考该穿哪件,如何搭配呢?清理时,你要思考哪件已经过时了呢?装不下的话,该丢掉哪件呢?丢掉太浪费,那该怎么处理呢?
心理学上的研究表明,囤积症会使人的大脑过度活跃,更容易引发抑郁症。
简单来说,囤积的物品越多,你就越分不清事情的轻重缓急,越来越难以集中注意力。而注意力就是生命力,你注意什么就容易得到什么。分散你注意力的东西越多,你所拥有的力量感就丧失地越多。
因此,如果你想要生活得更好,必须要远离“囤积症”。这其中的关键,就是减少不必要的“买买买”。
02
如何减少不必要的“买买买”?
①抛弃这几个理由
“有了这个我干起XX事来会更方便吧”、“我可以先买一个放着,总会用得上”、“这个东西最近很受欢迎,不如买一个试试看”“反正价格不贵,买了也不亏”……
亲爱的,从现在起,不要再因为这几个理由而乱买东西了!
买东西前,你最好认真地问问自己:“这个东西我真的需要吗?如果不需要,我真的喜欢吗?如果都不,那一定要买的理由是什么?”
多一丝精挑细选的耐心,少一份以后抓狂的可能性。
②买东西前列好清单
你有没有试过这种情况:去商场想买商品A,但逛着逛着被商品B吸引了目标,后来发现商品C也不错……可还要去找商品A啊,那先把B和C买了吧。到最后,你发现B和C没啥用。
每次采购前,我都会列好清单,把需要买的东西写好。进了商场后,我先选好要买的东西,有时间的话再慢慢逛。这样既不会有遗漏,也减少了乱买东西的风险。
买东西不列清单,就像出门不看地图一样,走着走着就很可能会偏离轨迹,浪费时间和精力。
③能租的租,能借的借
这一条主要用于使用频率很低的东西。
就我个人来说,我很喜欢阅读,从小看到喜欢的书就会买下来,看完了舍不得扔,于是家里堆了很多书。后来,我实在受不了,就办了张借书证,想看什么书就去图书馆借。看了以后觉得还不错,值得再看的书就买一本回来。
当然,租借要合理,也要注意分寸。
④尽量不拿免费的东西
说起来很无语,我妈去商场总爱带一些试用品、抽奖品、小样回来。家里的碗明明已经很多了,商场搞促销,买牙膏送碗,于是我妈又拿了一只碗回来……我以前也习惯带一些化妆品的小样回家,堆积起来,但后来发现作用不大又浪费空间。
很多人觉得,这些免费的东西很划算。如果是尝试,用用无妨。但若是经常出于“不拿白不拿”的心态去拿,那还是算了吧,否则也只是给自己增加负担而已。
⑤替换品能少就少
朋友之前特别苦恼地跟我说,买了两三支洗面奶,但自己只有一张脸,都不知道用哪个好了,于是这个用点那个用点,最后都没用完就过期了。
有句话是“东西贵精不贵多”。东西多了,选择余地大了,思考方向多了,不一定是好事,特别是替代品。
花钱讲究质量,与其随便买一堆替代品,不如买一个质量好的耐用品。
⑥三条购买原则
a、耐用顺手:质量是关键
b、喜欢:以自己的标准来选择
c、能搭配现有的物品:思考清楚它能“放在哪里”和“怎么使用”
⑦这些东西要买好的
a、随身携带的:钱包、名片夹、记事本、眼镜盒等
b、与身体健康有关的:营养品、护肤品等
c、长期使用的:电脑、空调、汽车等
d、能给生活带来价值的:衣服、厨具等
总之,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能管理的东西也是有限的。我们“买买买”的最终目的,在于活得更精致过得更舒心。
共勉。
参考书籍:有川真由美《极简生活》
你好,我是成长中的王小青,喜欢整理,热爱生活的姑娘。
很高兴认识你,如果觉得文章还不错,请点个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