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篇个人原创。
感恩关注,欢迎转发。
昨天出门,路上买了瓶水。开始我像平时一样习惯性去拿农夫山泉,后来不知怎么下意识里闪过一个念头,想换成娃哈哈,超市水柜里没有,最终换成了怡宝,扫码付款走人。
一次再普通不过的购物经历,事后却引起了我的反思。为什么当时我忽然执意要换水的品牌?为什么即使没有娃哈哈也不继续买农夫山泉?更重要的是,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把买水就买农夫山泉变成了日常习惯?还是在完全无意识的情况下?
答案略一思索就清楚了。因为随着最近娃哈哈老板宗庆后去世,网友发现原来这是个爱国企业,据说对员工也特别好,因此最近风评上涨得厉害。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据说农夫山泉老板钟睒睒曾是娃哈哈的代理商,经营期间曾和后者闹过矛盾,后来公司还有日方资本,儿子还入了美国籍,因此最近遭到了众多网友的讨伐。
我是因为无意中看到了这些新闻,还不止一次,所以才会在消费时做出更换品牌的决定。至于之前为什么会把买农夫山泉当成习惯,好像是因为多年前见证过一次小实验,实验结果是农夫山泉的PH值更接近人体PH值还是什么的,具体细节已经记不清了。唯一能确定的是,那并不是农夫山泉的产品宣传实验——不过背后有没有它们赞助我就不清楚了。
这不禁引发了我的进一步联想:我们平常还有多少事情多少决定,是在自以为独立思考,其实早就受了外界不知不觉的影响的情况下做出来的?“被人卖了还在帮人数钱”在多大程度上根本就不是个玩笑?
比如:你消费时首先想到的肯定是那些你至少见过或听过的品牌,而很少考虑那些你完全没听说过的品牌;你做出人生重大决定或判断时根本没有明确合理的依据,选择这么做仅仅是因为别人都这么说这么做……
人人都说应该保持独立思考,人人都不乐于独立思考;人人都说不应该从众,人人都在不亦乐乎的从众。无它,因为后者更省时省心省力,也更符合人性。
有时候人脑的确就像电脑,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就已经被社会安装好了一些底层应用程序。它们是如此悄无声息,不显山不露水,以致于我们竟然常常以为这些都是系统自带程序,从出厂那一刻就已经安装好了——不,完全不是的,它们都是在我们出生以后才安装进去的,只是我们没意识到而已。
记不清在哪里看到过一个研究,说是儿童在7岁以前是最容易受影响的,也最容易被“洗脑”。那时他们的大脑发育还不完全,几乎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就会相信什么,这种情形后来随着年纪增长才会逐渐改变。
不过即便过了儿童阶段,消费社会的商家们也有办法影响你按照他们想要的方式做决定,有些方式甚至看上去毫无技术含量:只要在短时间内大量重复就好。比如全国人民都熟悉的那些“神级”广告:“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XX金”“XX祥,羊羊羊”“怕上火喝XX吉”……
你别管它们难不难听讨不讨厌,你就说你是不是听过几遍之后就再也无法把它们从脑子里抠出去了?对于商品销售来说,产品只要让客户记住就是成功,至于由此引起的那点反感和厌恶,可以忽略不计。
由此可见,我们自以为所有决策和行为都出自个人独立思考和判断,这根本是种幻觉。事实上我们早就已经被各种思想、文化、势力影响而不自知,就像是满身线索的提线木偶。今天我们的大脑在绝大多数时候可能并不属于自己,而这,是个人与社会共同合谋的结果。
人性总爱从众,不要总是顺着它;大脑总爱偷懒,不要每次都让它得逞。下次在下任何判断和做任何决定之前,先问自己一句,“我这么想这么做的依据是什么?这些依据本身是有道理的吗?”
说不定你会就此发现一个全新的自己。
《如是我闻》
脑子是个好东西,别轻易把它交给任何人,即使他们以任何理由要求你这么做。
——唐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