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收集故事。
喜欢把日常生活中听到的、看到的故事都记录在备忘录中。
只是简简单单“哗哗哗”翻页,脑海里嗡嗡嗡得闪现,内心顿感激烈的震荡。将每一个微小的线索图像化,有一种共同见证,共时经历的感觉。
最近故意地放空自己,看了好些书和剧,眼见之处即素材之源,即时收集才至关紧要。通过这些大大小小的故事,我们将会解构生活,提炼日常场景中的“值得去讲”情节,学习把喜怒哀乐浓缩成一个完整的故事线。
《媒介审判》纪录片里,二十几岁女孩在酒吧被轮奸,无人问津,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
《Normal People》中男女主惺惺相惜,在成长的过程中成为对方,并成就对方,这是一个互相治愈的故事。
大象点映与独立电影制作人四处声援用付费观看的方式而不是传播盗版资源来赋予作品真正的生命,希冀改变一些电影行业的土壤和生态,这是一个听起来十分无奈的故事。
19年的夏天,认识了一个男孩。和他肩并肩走在路上,我第一次感受到了自己的存在,好像周围的世界都静止了,只有我和他,和我们的对话……这是一个值得静静思念的故事。
无意中看到微博中一句很温柔的话——“达洛维夫人说,她会自己去买花”,而后去看《达洛维夫人》这本书,弗吉尼亚•伍尔夫笔下的人物纠结着矛盾着,这是一个有着自我意识的女人的故事。
这些,都是故事……
《人类简史》里面说,人类正是因为掌握了讲故事的本领才开始统治地球。
“我们的语言,不只是用来描述现实,更能用来创造新的现实,想象的现实。”
竹子短视频中说,“一切都是故事,国家、宗教、公司都是故事,当今世界上最会讲故事的人,是银行家……”
“一张纸,上面印个人头,然后他告诉你这张图值十根香蕉,如果你相信他,我也相信他,大家都相信她,这张纸就真的能够买到十根香蕉。”
乔布斯讲了“苹果”的故事,库布里克用光影讲故事,梵高用画笔讲故事……能把故事讲好的人,他们才能被这个世界和此刻生活着的人记住!
有时候我会想,那些很感性且善于从生活中发掘故事的导演,她的生活本事就很跌宕起伏像电影一样,她将无时无刻不会意识到,生活就是由一个个碎片化的故事组成的,它们有的宏大叙事,有的细微道来。
她们将长期独立思考的点滴故事,汇聚起来,形成积思顿示、灵光一现的瞬间,恰如时间的河流中突然跃起的晶莹水滴,渺小而珍贵,闪闪动人,别具一格。
而后,若想讲出自己编的一个故事,只是轻轻松松发生在一念之间……
我也试着回忆讲讲自己的故事,将琐屑的生活场景提炼出专属自己的记忆点来。
最近的记忆点,就是……5•20和与男友吵架的小姐妹在大街上吹风拍照;心急等不到的公交我便酷酷地大步去书店;做公众号的读者小伙伴找我作图谈心;为即将改造的农村旧房拍摄最后的影像……
它们真的很小,小到平平无奇不能掀起生活的多大波澜,似乎凭借着一推干净的办法努力撇清与某种宏大主题的联系,渺小之中却真真实实令人回味。
每一个故事都闪着奇迹的光芒,身在其中不知自己所处位置的作用,总是在事后回忆起来的时候恍惚觉得“神奇”,有点脱离自己,并不真实的感觉。
那些因为真实发生而形成记忆点的,就像是内心的真正抵达和契合,它们在我们的心上划下了一道深痕,在照片上留下了最有意味的样子,为我们日后的记忆和思考留下了依据。
如果不曾去发现并叙述它们,我们很容易囿于自己所认知的天地,常常误以为自己目前所经历的就是全部,从而忘记了世界之大和复杂性。
不管是讨厌这些故事,喜欢这些故事,还是琢磨透了试着去讲故事,也不管是有目的地寻找还是无目的地邂逅,一旦回忆起这些故事,脑海里除了闪现鲜明的视觉形象外,同一时间,也能激发持有想象力和创造力,启发去挖掘并记录身边的故事的我们,我的方式便是再用摄影和文字的方式呈现出来。
做公众号久了,越来越觉得每一个写文字的创作者都是需要具备“讲故事”能力的人,因为一切都承载在故事上,故事不成立,什么都是虚空,图片、说明和配乐都帮不上忙。
一篇推送的内容、色调、风格、情绪、主张等等都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共同说话,这都需要一个完整的“故事”,加上一些“讲故事”的技巧,整合起来才行。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感觉自己就像在“讲故事”一般,安静叙述,缓缓道来。更悬的是,它在我脑海中已经逐步立体化,出现了视频的模样,大概是一种很抽象、潜意识的表达……
人生就是一本故事集,每个人讲的故事不同,讲的方式也不同,那些收集的片刻想法和思考拼凑出我们这个人,那些琐碎的生活点点滴滴像是剪辑成了一部浓缩的电影。
发现别人的故事,讲出自己的故事,讲好自己的故事,都很重要……
不要丢失了寻找故事的恒心、讲故事的耐心,和讲好故事的决心呀!
因为故事,就在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