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识飞速更新的时代,保持持续学习的状态拥有极强的学习能力非常重要。
个人认为我虽然学习不咋地但还是挺擅长考试的,大学期间划水考了两个证(人力资源管理师和心理咨询师)都很水,不过作为跨专业考生,我的复习过程相对其他大多数考生还是挺轻松的,没有报班,一边实习,一边晚上复习,复习时间不超过2个月。最近自己在准备考研,简单总结和分享一下我的学习经验。
怎么衡量你掌握了多少知识呢?
看了10本相关专业的书籍?一本书看了10遍?书里的话能够倒背如流?其实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不妨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以终为始”的观点来思考这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掌握知识?当然是为了用这些知识啊,那么怎么才算是掌握了知识呢?答案呼之欲出,自然是知识能够为你所用,并且灵活调用。
下面这个小图展示了我自己总结的一些行之有效的记忆方法:
记忆分为长时记忆和瞬时记忆,显然任何成人考试中,(成人高考、考证、资格考试)都需要长时记忆,因为题量大,需要记忆的东西非常多。长时记忆有以下四种方法:
一、理解记忆:大量的实验表明,对于知识的理解程度会影响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经验丰富的老师和贴心的培训机构会把历年考试内容总结出重点和知识点,一条一条列出来,告诉你只要这些背会了,包过。这样的总结非常好,因为任何一门考试都有重点和难点,任何一门考试都不会把整本书所有细枝末节的内容都覆盖到。
但是我并不建议考生一开始就拿着讲义,狂背。
一定要看书,书里没有颜如玉,但是有上下文、有语境、有案例,帮助理解知识,理解之后,有些东西,甚至不用背都记得住;
比如社会心理学中有一个概念叫“闭门羹效应”讲义会告诉你,“闭门羹技术指在某些情况下,提出较大请求后再提出较小请求,比直接提出那个较小的请求更有可能被接受”。这是概念,背这样七拐八弯的文字,又枯燥又难记,书上的案例会告诉你,“闭门羹”效应举个例子就是跟别人借钱时,如果你想借100,可以先跟别人借200,当被拒绝时再借100 ,比直接提出借100,能借到100的概率要大。记住了这个小例子,根本不用再去刻意记忆概念。
画思维导图可以帮助你理解记忆,比如各种包含关系,举个列子,“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其中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躯体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脑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这样一大段文字,很容易被搞晕,不如自己动手画一张脑图,既好记又清晰明了。
二、及时复习:看过艾宾浩斯记忆曲线,都应明白及时复习的重要性,好不容易记住的东西可不能白白忘了,既然这是记忆大师通过无数实验且被后继大量科学家研究证实的脑科学,那我们就直接用起来吧。用科学的方法学习科学。
三、复述记忆:复述记忆其实也是理解记忆的一种。一个概念、一个事件、一个科学事实,看课本的时候我们都看得懂(特指文科类),但是合上课本,这一章讲了什么?两眼一抹黑,我看的都是啥,无奈到怀疑人生。
这就需要我们在看书的时候不仅要看懂,还要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把看到的知识讲出来,不仅要讲出来,还要尝试合上书后讲出来。
这时候如果有另一个爱学习新知识而且是不同领域的“伴读”就很不棒啦,我和男朋友就时常在晚上睡前说相声,一个逗一个捧。
-老公,你知道感觉是什么吗?
-不知道呀,快给我讲讲?
-其实成年人很少有感觉
-为什么呀?我不是经常能感觉到你打我?
-我打了你,你马上就知道我打了你,而且能迅速知道我为什么打了你,就不是感觉了,那叫知觉。。。
老话怎么说来着,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交换一下,还是一人一个苹果,但是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交换一下,就一人两个思想了。和伴侣一起学习不同的知识,再通过自己的理解加工,讲给对方,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哦~
四、巧记:这个就不用说啦,学生时代,特别是小学时代,老师经常会用到这种方法,适用于所有学科,把需要记忆的知识,编成顺口溜,一旦记住,终身难忘。比如我现在,看见宋朝要回忆、推算好久,它大概在那年,但是看见唐朝第一反应就是公元618年,因为历史老师说“李渊见糖留一把”,这样的小例子不胜枚举。这种方法记忆一些小知识点,历史年份,元素周期表、某个事件,屡试不爽,非常有效,但是不适合构建知识体系和理解难点。而且不是所有的知识都这么有趣能编成好玩的顺口溜的。
今天就分享这么多,个人经验,希望对看官有帮助,祝大家都记忆力棒棒,考试过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