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几年的相处,我们也分析出小菁现状产生的大概原因。
学习好就是所有
小菁从小学开始就是学霸(尽管那时候还没有这个词儿),也是典型的独生子女,确切地说,独生女儿,彼时人们的观念也倾向于女儿是个小棉袄的说法,也有了穷养儿子富养女的观点。
其实最主要的是家庭具备富养、不要求孩子干任何家务活的条件,父母都是县城里最好的单位(一个是gq,一个是福利待遇非常好的事业单位),而且小菁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家里条件也不错,小菁的姑姑叔叔舅舅姨姨家的孩子学习都一般,所以,所有的亲戚都众星捧月般地一股脑对她好,在自己家里、去所有的亲戚家,都不可能让她做家务活,自然而然地,她也理所当然地不会、主要是不会想到要去主动做家务活,只要学习好了,其他的事儿跟自己没有什么关系。现在看来,溢出的爱至少没有影响她的学霸地位。
初中是县里最好的学校,高中考上了市一中,当然是最好的学校,最好的班,最好的班主任。
我们经常祝愿别人,“一顺百顺”,小菁从小学到大学,就是最好的一个例证。
自动驾驶般的大学生活
小菁学习好了不会也不用干家务活,其他的比如:放假去哪儿玩儿,穿什么衣服,喝什么饮料......这么说吧,除了听课、作业和考试,其他的一概不用自己操心,妈妈都安排好了,即使有点不周全的,爸爸有若干个方案早就预备在那儿了,小菁还有两个优点,父母怎么安排,从来都服从,基本不存在异议,甚至不会花零花钱!
就像一辆自动驾驶的汽车,父母早就给设置好了的软件,她只管坐上就可以了。
上了大学以后,这种幸福的不操心的模式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需要什么,告诉父母就可以了,父母认为该给的,马上就给,父母没给的,她也不问,肯定是父母认为不应该要。这里不得不第三次夸奖小菁的优点:几乎不提额外的特殊的要求,比如从来没有什么奇装异服(这个词儿今天读来真的是太古老了)。
这里必须隆重地提一下最重要的要求,父母在她接到录取通知书就郑重提出来的:大学不准谈恋爱!
她大学四年真的没谈过!最意外的是,她认为父母是对的,自己也不需要谈恋爱!
继续做父母的乖宝宝
关于就业
大学毕业了,第一篇文字里说过,她的学校是京城一个仅次于985的211院校,专业也非常好,是一般男同学也可能学不好的纯理科的基础学科专业的应用专业,尤其是现在看来,这个专业是国内最好就业的之一。最近经常听张雪峰推荐学生高考填报自愿的视频讲座,他听到有人咨询她的这个专业就业前景时,马上眉开眼笑、神采飞扬:这是国内最好就业的专业之一,可以说那些好单位想去哪儿久可以去哪儿。
毕业后,她按照专业的就业选择,在校园里守株待兔地参加校招,应聘了北京、上海、深圳和广州几家非常著名的大型金融企业和研究机构,全部被通知参加面试,或者直接录取。
她也就是没有什么异样地告知父母,父母告诉她,要么留京,解决户口,要么回省城,父母退休后也到省城。
后来父母觉得京城房价太贵,工作太累,就只有一个唯一的选项了:公考回省城。
于是,她理所应当地回来参加省考,轻松考上了体制内的一个专业性很强的省级单位:笔试、面试均第一,此次此单位共招考5人,报名200多人(对这个专业来说,在本省,超过50人报名就很难得了)。
关于工作
上班后,单位有食堂,父母过来给租房子,在给打扫好,准备好生活用具。
前面说过,她干工作还认真,专业对口,上班就是骨干。
自从上班,加班是常态,不加班反倒很奇怪。但是,从来不觉得加班多么难受。所以,工作的事儿父母、亲戚谁都不担心她,她自己好像也从来不担心,也不关心,不是好像,是骨子里的不担心和不关心。单位的领导、同事都不跟她提额外要求,只提目标就OK了。
按正常发展,匆匆现在起一、两年内稳稳的副c长。
上班后,又读了京城的985的研究生,已毕业3年。
关于谈对象
父母说,上班了,也二十大多了,可以谈对象了,所以,她也不反对,等着别人给介绍,也就陆陆续续地谈着。六七年的时间,至少谈了六七个,见面的只有两个,都是只见一次面,吃完饭、看完电影,说再见——再也不见。
父母问,主要是母亲问:让***给介绍对象了,介绍了吗?介绍了,联系了吗?联系了,谈了吗?谈了,怎么样?不知道,或者不怎么样。
她母亲经常跟我爱人犯愁这件事,说也不是,不说也不是,反正就是愁啊愁。
现在嘛,还是没有对象,是不是还那样地谈着,不知道,也应该没有。她不会装,也从来不装。
她不是没反抗——几乎看不见的非暴力不合作
关于高考志愿
小菁的高考成绩600多分,是市里的前15名,本省的教育水平属于全国下游,其所在的市在省里也不属于前列,但是这个分数,根据上年的录取线,在全国只有6所顶级的学校不能报,6所学校以外的,有一些专业可能录取线比较高,综合看起来,一般的985院校还是可以进去的,尤其是她的数理化成绩非常好。
她自己初步选定了厦门大学、浙江大学,而父母及亲戚让她报北京的这所211,理由是离家近,上学、放假方便,也方便他们去看她。而清北进不去,另外的6所,她想学的专业并不突出,而次专业最好的确实个211,所以,家人一直没有最后确定。
父母找了个一直做填报高考志愿的高中老师,这位老师也认为厦门大学、浙江大学更合适。
本地高考录取是全国有名的“阳光录取”,全是限时网报,只有一次机会,而她这个分数段的填报时间只有30分钟。过了时间,几乎没有机会了。
填报开始,她和她爸在电脑前操作,她妈、她姨、姨夫、姑姑等都在旁边焦急地等待,都在不停的说北京的学校,她爸也是点击北京的学校,而她在厦门大学、浙江大学和北京的这所学校间来回查看,从分数位序看,这三所大学的本专业都没问题,28分钟多了,大家都急了,因为每一所学校登录进去再点击专业,就接近1分钟,再退出来登录下一个学校根本来不及了,也就是说,不管选哪个,只有一次机会了,她不知所措,这时候,她妈、她姨几乎异口同声:北京,北京!她爸和她姨夫:南方又远又热!
她不假思索点进去北京的这所211,刚填报完成,就被踢出来,时间到!
于是,家人欢呼一片,而她,跟以前她做过的所有的事情一样,没有什么大的感觉,这个事结束了,等着开学吧。至于剩下的假期干什么,开学准备什么,那是父母的事。
对父母来说,挺好的,从父母的角度来说,她也没有什么不同。
我看出来不一样,是她几次来我家,我们闲聊,经常谈起报志愿,老觉得她上211亏了,应该上985,应该去珠三角或长三角城市的985。
她好几次不经意间说到,真喜欢厦大,喜欢浙大,喜欢厦门、喜欢杭州,她的这个专业,厦大的就业率全国是前三名,仅次于清北。
填报志愿的最后不到2分钟的时候,她还是满心里是厦门大学,但是妈妈和姨的一句话,让她鬼使神差地把唯一的机会点进去了北京。
我和爱人聊起来,觉得小菁其实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而且挺清晰,也挺坚定,但是还是被父母所左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