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
今天距4月1日的封闭式管理已过去22天了,小区继续实行7+7隔离政策,希望小区不要再有阳性病例了。
今天和大家聊一聊居委公众号这个话题,我将从信息传播的维度入手,看看如何在信息传播上为居委公众号赋能,实现顺畅且高效的信息传递。
1
在此次上海疫情中,绝大多数居委始终担任着所辖社区的主心骨,他们和物业团队、志愿者团队一道,不眠不休,将自己的时间完全投入到这场疫情防控战中,身处防控的一线,奉献着自己的汗水,守护着每一位居民。
最近这几周,随着封控的持续进行,居委每天都处在“累成狗”的状态下,也许是这个原因,不少原本有专属公众号的居委会几乎停止了公众号的更新和运营工作,这是相当可惜的。
越是在这个时候,公众号这样的公共发布平台越是重要。
为什么呢?因为公众号是目前传递信息的最佳途径,是居民与居委之间实现信息传递的最佳桥梁。
通过居委公众号,居民可以充分知晓本小区的疫情进展情况和封控现状,能充分获悉居委和物业发布的最新政策和实时信息,也能充分感受目前居委、志愿者和物业三方共同做出的努力。
这是一种基于公众号的信息“对等传递”。
对于居委而言,如何保证信息能高效传递给各位居民,并减少社区与居民之间的信息差,应该成为居委在信息传播方面的重点思考方向。
在我看来,目前这两大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而公众号其实可以成为一个重要抓手,通过在公众号上及时发布相关的政策和通知,消除任何潜在的信息差,确保信息能触达所有居民。
另外,通过对信息的深入洞察和咀嚼,可以设计出更易使居民理解的信息展现形式,如图片、图表,各种信息图等,再发布到居委公众号上,使居民能够第一时间获取重要信息,不需要将时间大量消耗在对信息的寻找上。
2
以我所在小区为例,居委公众号目前同样处于停滞状态,最活跃的反而是以志愿者群为代表的“小众群”,很多信息的传递都是从志愿者群开始的,比如每日的社区疫情通报。
另外,一些全新的政策通知也是在志愿者群中进行的,比如最近发布的团购守则对团购和团长的职责做出了规定。
这里面存在着三个信息传播方面的问题:
第一,存在信息差。
在居委每日发布的社区疫情通报或各种政策通知中,虽然明确指明了阅读对象是“各位居民”,但却选择在志愿者群,而非公众号这样的公共平台首发,很多居民可能收不到这样的信息,自然也无从知晓目前社区的现状。
第二,使用公文体。
我一直有这样一个观点,居委会在发布面向居民的各种信息时,应该尽量少用公文体,因为公文体本身在体验度上略有缺失,并不是居民所喜闻乐见的。居民们所需要的,是能够快速抓取重要信息的传播类型。
针对不同对象,采用不同的信息传播方式,这是基本的准则。公文体可以用在向上级机关汇报的场景,也可以用在组织与组织之间的信息传达场景,但绝对不适合面向普通居民。
第三,阅读对象不明。
志愿者群目前是各种政策和通知优先发放的首要途径,居委应该是希望志愿者能够将这些信息传达给所在楼的居民,这是在没有充分利用公众号这一平台下的无奈之举。
这样存在两个问题,一个就是上文中所说的,存在潜在信息差,志愿者不一定能将这些信息及时同步给居民;另一个就是阅读对象不明,志愿者会将一些适用于他们自身的信息直接传达给居民,让居民自己从这些信息中“发现”所需信息,这样的体验就非常糟糕了。
举个例子,志愿者会经常接到通知,第二天在某某时间段內到居委会领取防护服,准备核酸检测。注意,这里并没有指明核酸检测的时间。
对于志愿者,这样的信息没有问题,因为这本身是向志愿者通知明天工作的,但对居民其实没有任何意义,因为居民需要知道的是核酸检测的时间,这才是最为关键的信息。
3
如果能有一个时刻处在信息沟通前沿的活跃居委公众号,那么可以完全消除这几个问题,我会在下一篇文章中尝试将公众号的信息进行初步规划。
公众号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在提前做好信息规划的情况下,所花的时间并不会多于花在公文体上的时间。
比如,对于每日疫情通报,如果在公众号上发布的话,我们完全可以抛弃原来的纯公文体,而是通过简单的数据分析工具,形成以数字和图表组成的infographic(信息图),哪怕就是PPT生成的,也能获得比较好的效果。
我的设想是,在信息图的上半部分,可以以小区平面图为基底,用不同颜色标记出目前的非封控楼和封控楼,使居民能做到心中有数。
在左下部分,可以用更为醒目的数字表示当前小区确诊人数、昨日新增人数、已转运人数、新一轮封控开始时间等;
右下部分则可以进行相关的数据分析,比如描述目前确诊人数占比的相关图表、近一周确诊人数的折线图等。
当我们提前做好这样的信息规划时,所有图表和最新信息都将与基础数据绑定,我们只需持续关注当天小区相关确诊人数和楼栋的变化,更新相关数据即可自动生成相应的图表和数值,这样,每天的工作量要远小于在公文体中修改,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