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成绩一公布,各地状元们就开启了刷屏模式。
大家惊讶地发现,最近几年的状元们都不再是以前我们认知中的“纯学霸”。
嗯,有几个美貌与才华并存的状元,大家一定已经关注过了。除此以外,更让人不得不佩服的,是他们都很会“玩”。
有健身达人,有做播音主持的,有参加义卖勇敢“献身”扮作萌妹子的小哥哥,还有大提琴艺术特长生,各类奥赛拿起奖来也是毫不手软~
颜值、智商、特长都在线,以我为代表的学渣哭晕在厕所……
颜值是天生的,撇开不说。那么其他方面呢,为什么状元们,学和玩,能两不误呢?我决定从《如何成为一个学习忍者》一书中找答案。
1.每天进步一小步
以前总以为,高考完,考上大学就没事了,就不需要学习了。
工作后才发现,什么是真正的学海无涯、学无止境。
相比于学生时代,学习是第一要务的纯粹,步入社会后的我们,要面临更多的选择和压力。
都说班后的时间如何利用,决定了人与人之间的差距。那么,就让我们利用好这短短的时间吧!
假设每天下班、吃完晚饭后是7点,每晚11点入睡,这之间就有4个小时可以利用。
但是因为我们的工作可能会比较劳累,每天也会因为处理一些特殊情况,不能保证完全精准的时间分配。这时,就可以从4个小时中,抽取固定的1个小时来给自己“充电”。每天保证1小时,听起来并不多,但长期坚持下来,日积月累的成绩,是不可估量的。
比如我们每天写作,一天只写1000字,一年下来也有36万多字。
但若是一次性,别说36万字了,连3万字,也会让我们头大。
如今大家都在讲的,复利的力量,也是这个意思。每天抽出固定的时间,来专注于某一件事,只要坚持,就会有所收获。
但同时,在坚持的过程中,也要讲究方法。
①决定了充电时刻,就要严格自律,保证每天的充电按时进行和完成。
有时的确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可能会有各种原因,导致我们没办法准时开始。
但一定要记得,今日事今日毕。今天制定的计划,一定要完成。
比如今天加班,比预计晚了2小时到家。晚就晚吧,但今天的充电内容一定要进行。
②重质而不重量,每天只安排一个充电时刻。
人的精力和意志力都是有限的。特别是上班族,一天紧张忙碌的工作下来,很有可能身心俱疲。
这个时候就不要勉强自己,一定要做多少事才行。其实,专注地做好一件事,也是非常不容易但又非常有成就感的。
2.学会利用工具
确定了每天的充电时刻,接下来就要想办法提高效率了。
学会利用工具,是提高效率的不二法宝,但要保证产出要高于没有工具的时候。
以下几种工具都可以适当选择。
①思考工具
现在最流行的思考工具,要数思维导图了吧
思维导图主要分为手绘思维导图和软件思维导图两大类,两者各有利弊。
手绘导图,适用于初学者,能帮助我们理清思路,加强记忆。
软件导图,适用于熟练者,能快速归纳、检索。
②组织工具
比如效率手册,时间管理APP等。
这些工具大部分都是运用了GTD法则,即Getting Things Done。
提前安排规划自己要做的事,记录在手机APP或是效率手册上,然后按计划一一执行。
③资源工具
这个大家都很熟悉。
不论我们选择的充电内容是什么,我们都可以从各个渠道获取各种资源,来为我所用。
特别是现在盛行的“知识付费”,看起来要比免费资源多花钱,但因为很多内容都被系统化归纳,可以使我们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变得更高效。
3.设置“趣味点”
“微信读书”APP上有个功能:根据每人的读书时长,可以转换成账户余额,能直接用于购书。
相信这个功能的存在,能激发出我们更大的读书热情。
在自我充电的过程中 我们也可以给自己设置一个类似的“积分兑换”机制。
分别列出自己的学习计划和娱乐计划,再设置“分值”。
学习一小时,就可以兑换一次“价值”5分钟的刷朋友圈机会。
学完一门课程,就可以兑换一次看电影的机会。
健身三次,就可以兑换一次吃冰激凌的机会。
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才学习了一会,就觉得枯燥乏味,然后就开始玩手机;把微博朋友圈都刷了个遍,但心里还有点愧疚感,今天的学习任务还没完成,这样下去就没法顺利复习完,考试就可能不通过……
就这样,在厌烦、内疚、焦虑等各种负面情绪中反复循环。不仅没学好,人的心态也越来越差。
善于运用“趣味点”,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今天的娱乐时长超出了规定,那就用更多的学习时长补回来。充电的时候认真学习,娱乐的时候好好放松,这样才能真正地使我们劳逸结合,提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