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有个书生名叫秦学义,从小喜好读书,一心想考取功名,仅靠祖上留下的微薄产业为生。
后来,妻子给他生了个女儿,取名蕙兰。蕙兰满百日时,秦学义就自作主张,给蕙兰和同窗贺山的儿子贺之凡定了娃娃亲。
不料几个月后,妻子得了急病去世,此时蕙兰尚未满周岁。
秦学义思来想去,觉得蕙兰太小,便续娶了年轻貌美的蔡氏为妻。
此后,秦学义仍旧像之前那样,一心只读圣贤书,因此秦家的日子过得越来越艰难。
一年后,蔡氏生下女儿巧兰。没想到巧兰刚满周岁,秦学义又自作主张,将巧兰许给同窗薛家贵的儿子薛耀堂。
在秦学义看来,读书人的儿子想必也是走科考之路,即便他自己一生考取不了功名,两个女婿只要其中一个成功,他这个岳父也没有白费心思。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秦学义算好了两个女儿的将来,却不想自己却没等到那一天。
一次外出跟好友喝酒聊天,夜里回家时,秦学义脚下一滑,不慎跌倒,头磕在路边的一块石头上,一命呜呼。
临终前,秦学义将两个女儿托付给蔡氏,叮嘱她一定要按照定下的婚约将女儿嫁过去,好完成自己的心愿,也好让蔡氏老有所依。
蔡氏泪流满面,连连点头。此后十几年,蔡氏含辛茹苦将两个孩子抚养长大。
蕙兰十八岁时,巧兰也已十六岁,两个孩子出落得亭亭玉立,端庄大方。
女儿们已长大成人,此时的蔡氏只想赶紧将她们嫁出去,一则了却秦学义的心愿,二则自己也能有个好依靠。
这年刚开春,蔡氏便托人给两个亲家捎话,让他们准备聘礼来秦家提亲。
几天后,贺家率先来提亲。只见贺之凡骑着高头大马,不仅多给了聘金,还带来不少丰厚的礼品。
询问下得知,贺山早已弃文从商,如今做布匹生意,由于经商有道,以此发了家。贺之凡如今跟着父亲经商,也没有继续读书。
蔡氏收下贺家的聘礼,笑得合不拢嘴,对大女婿很是满意。
过了五六天,蔡氏左等右等,仍旧不见薛家前来提亲,听着母亲不停唠叨,巧兰心里也很着急。
本就打算同一天嫁两个女儿的蔡氏,又托人到薛家去催。
又过了五天,薛家终于来人了。薛耀堂送来的礼金刚刚够数,聘礼也是寻常的几件。
看着薛耀堂的穿着打扮,蔡氏心里不快,但并没有当面说什么。
原来,亲家公薛家贵和儿子薛耀堂仍旧坚持读书,为考取功名一直折腾,然而时运不济,家道日益败落。
两个女儿的婚事最终敲定,只待出阁之日,然而蔡氏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两个女婿家境不同,这让蔡氏心里十分忐忑。
蔡氏回想秦学义的一生,刻苦研读,最终什么都没留下,反倒苦了自己抚养两个女儿。
如今薛家父子仍埋头苦读,何时才有出头日?要是巧兰嫁过去,岂不是走自己的老路?蔡氏越想越不对劲。
转眼到了迎亲的日子,贺家的迎亲队伍早早就等候在秦家门前,八抬大轿,锣鼓喧天。
没想到,蔡氏竟不动声色地将亲生女儿巧兰送上了贺之凡的大花轿。
贺家迎亲队伍离开后,过了很久,薛耀堂才来迎亲。且不说没有迎亲队伍,就连花轿都是半新不旧。
蔡氏心里嫌弃,却佯装高兴,将大女儿蕙兰送上薛耀堂的花轿。
就这样,两个女儿都出嫁了,蔡氏本该松一口气,但她担心事情败露,一直提心吊胆。
她甚至想好,万一被发现,就说盖着红盖头,一时弄错,让女儿们上错了花轿,而两家各自拜过堂,一切都尘埃落定。
三天后,两个女儿分别回门,一切相安无事,蔡氏这才放下心来。她心里暗喜,从此就能享亲生女儿巧兰的福了。
贺家富有,起初,巧兰还时常送些好东西回来给蔡氏。渐渐地,巧兰回来的次数越来越少。蔡氏明白,贺家看不上她是一个寡妇。
得知巧兰有时会受贺之凡的气,蔡氏也不好说什么,只能在心里心疼女儿。
而另一边,薛家虽条件一般,但薛家人知书达理,蕙兰夫妇对蔡氏十分孝顺。
但凡家里有好吃的,都给蔡氏送来,小两口还时不时接蔡氏过去小住。
不料过了一年,贺山患病去世,贺之凡从此接管贺家生意。然而,没了父亲的约束,他原本就有的恶习,如今更加肆无忌惮。
贺之凡不是待在赌 场,就是进出烟花之地。仅仅一年,就把家财全部败光,甚至欠下不少赌债。
最终,贺之凡变卖房屋田产不够,又将巧兰卖了,才勉强将债还上。
蔡氏得知后,没钱将巧兰赎出,终日以泪洗面,为巧兰担忧,结果把身子愁坏了。
蕙兰自然也无力赎出巧兰,她和薛耀堂商量后,将蔡氏接到家中供养。
薛家日子一直清苦,蕙兰能干懂事,将家事操持得井井有条,平时替人做针线活贴补家用。
薛氏父子一边干活,一边刻苦研读。终于在蕙兰嫁到薛家的第三年,父子俩同时考中。接到任命后,蕙兰带着蔡氏,随薛耀堂到外地赴任。
两年后,蕙兰夫妇回到家乡,出钱将巧兰赎出,一家人终于团聚。
改编自《民间故事》。关注@心言笑语 一起听故事,悟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