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2017年的那个夏天,班主任上完最后一趟课,跟我们说:把桌子排排好就可以走了。没有过多煽情的话也来不及煽情,我们就这样迎来了高考。三年来,这两个字一直被老师家长像洪水猛兽一样挂在嘴边:“高考作文这么写,肯定不超过四十分”、“这次考这么差,到了高考怎么办?”
这两个字听到耳朵都生了茧,百日誓师大会上校长的慷慨激昂、黑板右上方逐渐变小的数字、那本江苏高考数学真题卷上越来越少的空白。这一天还是来了,不管是期待还是忐忑,不管是希望还是不希望,它真的来了。
看考场的那天,我还在和老友相互打气,各自说着没什么好紧张的话,可是隔着窗户看着自己的座位,心还是在扑通扑通的跳——“明天我就坐在那里啊”,走廊上挤满了家长和学生,口中的话离不开“高考”两个字。看完了考场,来不及和偶然遇见的同学说上几句话,我便早早地离开,为的就是能多记几个明天可能会考的文言文释义。
语文是我最拿手的科目,带着那份对高考的好奇与紧张我端坐在位置上,听着广播里传来的考试规则,突然觉得“高考”其实也就是那么回事,那年的作文题目是关于“车”,我写了我爸,事后跟他讲的时候他跟我说了一句:不管写谁,不要偏题就行,结果一语成谶。
语文分数虽然不尽人意,但是那时候自我感觉还是良好的,所以考数学的时候也没有太紧张。按部就班地解题,告诉自己一定要细心。没想到却意外的把18题也做了出来,虽然19和20题都只写一小部分,但是对于理科看了就头疼的天命文科生来说,这简直是不敢相信的事。碰巧的是,我们班的数学课代表跟我一个考场,试探性地问了他19和20题,他说他也没做出来,听到这我才放下心来,这次的数学应该没拉太多分。
下一门是英语,我还记得的看考场的时候,我爸妈问我:最有把握的是哪几门?我答数学和英语。我虽然英语底子不太行,但是帮我补课的那个女老师真的超级温柔,导致我对英语的兴趣嗖嗖地提升,最后一个学期狂练英语,对这门课的把握自然不用多说。那时候在考场门外等的时候,我还翻了一下英语词汇书,看了conversation、contradiction和convention的区别。没想到考试的时候还真的中了,只不过当时看得太仓促完全记不得具体含义是什么。英语大概是我那场英语考试中最大的遗憾,最后一篇阅读理解花了太多时间,导致作文时间不够用,一紧张脑子里就一片空白,平日里自己记的万能模版一个都想不出来。除此以外,答题纸上画画杠杠,错误率很高卷面也不好看。
后面两门选修课的具体细节也记不清了,只记得当时考最后一门的时候心里只想着:快点考完吧,考完之后就可以去聚餐了。事后证明,当时候不应该这么浮躁。考完最后一场的时候,我在走廊上还遇见了几年不见的小学同学,时间的流逝让他的容貌发生了改变,但还是能一眼就能认出来。他靠着栏杆安慰着一位女生,我想大概是他的女朋友吧。
不管是考前还是考后,我都觉得我爸妈比我佛系多了,每当我因为高考有恃无恐的时候,他们总会说:高考怎么了,你又不是快当上状元了。送考的时候,他们挂在嘴边的也都是:考不好没关系,反正有学上,大不了去上大专。这些在他们眼里是为了宽慰我的话,其实让我自闭了好久:难不成在他们眼里,我的成绩就那么差劲吗?
不管结果怎么样,2017年的高考也已经结束了,那段独一无二的记忆每年都会随着高考来临而时常想起。和千万人一样,送考的家长、严肃的监考老师、紧张的同学,这些都是些普通又特别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