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有多珍贵
文/小语
贝吉吉:说好了一起玩,为什么在这里傻愣着啊。
小二(打哈欠):对啊,布布玛,你有什么事瞒着我们吗?
布布玛(眼睛盯着时钟,秒针快走到8点整了):别说话,好好感受,我可要给你们一个大大的惊喜!
贝吉吉和小二:哼,什么惊喜,简直莫名其妙。
布布玛欢呼(时钟指向8点):你们感受到了吗?
贝吉吉和小二一脸疑惑。
布布玛:我们刚刚度过了7点59分60秒,白白得了一秒啊!
小二:你骗人!只有59分59秒,哪里有60秒?
布布玛:我可没骗你们,这就是闰秒啊!
闰秒是怎么回事
玩转小精灵:布布玛的自信来自这条消息:
国际地球自转和参考座标系统服务组织宣布:格林尼治时间2016年12月31日将增加一闰秒,也就是说12月31日11点59分59秒之后不是2017年,而是59分60秒,然后才是2017年。这也是自1972年启用闰秒以来的第27次“闰秒”。中国此时是北京时间2017年1月1日07:59:60。
小二和贝吉吉(不屑一顾):一秒钟,有什么稀奇,一下子就没了。
的确有很多人有他们这种想法。是啊,眨一下眼,一秒钟就没了,那么,一秒钟不是太微不足道了吗?可是,你们或许不知道,对于普通人来说,感觉微乎其微的一秒钟,用处可不小呢!
一秒钟能干什么
在航天领域,飞船1秒钟就要飞将近8公里的路程,要是差了这1秒,飞船着陆地点可能差上很远,飞船的安全也会受到巨大的威胁。
在网络通信上,如果出现1秒的误差,全世界那么多台电脑会一下子乱了套。
电网故障的维修、并网,都需要使用精密时间,1秒钟的误差,可能导致整张电网的停电甚至崩溃。
不增加闰秒会怎样
大概在七八千年后,太阳升起的时间可能就会与现在相差2个小时了,本来中午12点太阳当头照,而七八千年后就要下午2点太阳才当头照了。
贝吉吉:那可不成!那样的话放学的时候天都黑了,怎么出去玩啊?
相关链接: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珍惜时间
时间就是这样神奇,看似不起眼的一秒钟,积累下去却会有这么大的变化。我们学习也是这样,点点滴滴,日积月累,最后使自己成为一棵参天大树。古人就明白这个道理,关于珍惜时间,他们是这样说的。
《明日歌》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
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这首诗歌你听说过吧!它很有名,据说是明代文人钱福所作,是用来警示人们要珍惜时间,今日事今日毕,不要老是寄望于明天,蹉跎了岁月,到头来后悔都来不及。这首诗简单直白,却说出了一个人人皆知的道理,从而广为流传。
还有一个说法,想必你们也听说过:一寸光阴一寸金。说的是一寸时间和一寸长的黄金一样昂贵,比喻时间十分宝贵。那么,你知道为什么要用“寸”来作为时间的单位,“寸”又出自古代哪种计时器呢?
原来,光阴用“寸”表示,缘于古人用“晷”来测算时间,“晷”又被称作“日晷”。日晷即在圆形板上刻上表明时间的度数,圆中心立一个小棍,由日出到日落,根据小棍阴影的长短变化表示时间。寸阴,也就是日影移动一寸的时间,比喻短暂的光阴。
不少作家都直接或间接地写过与时间有关的作品,警示人们珍惜时间,欢迎你扫描二维码,回复“201612时间”,阅读跟时间相关的美文,在名作家马克·吐温和高尔基的散文中,你会感悟到什么呢?快去扫一扫吧!
文学家和时间
公告牌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鲁迅)
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力量。(郭沫若)
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易被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时间。(高尔基)
忘掉今天的人将被明天忘掉。(歌德)
从这些文学家的名言里,我们看出他们都很懂得珍惜时间,我们来讲一个鲁迅珍惜时间的小故事。
鲁迅是一位了不起的文学家,许多人从小就读过他的作品,但是往往在他们成人后,会更加体会他作品的深刻含义,敬佩他的伟大,甚至称他为“大先生”。鲁迅的成功,有一个重要的秘诀,就是珍惜时间。
鲁迅小时候在绍兴城读私塾的时候,父亲正患着重病,两个弟弟年纪还小,鲁迅不仅经常上当铺,跑药店,还得帮助母亲做家务,为免影响学业,他必须做好精确的时间安排,所以他从小就养成了爱惜时间的好习惯。鲁迅的兴趣十分广泛,他不仅喜欢写作,对于民间艺术,特别是传说、绘画也很喜爱,这都需要时间。为了挤时间,他每天都要工作到深夜。在鲁迅的眼中,时间就如同生命。他说:“美国人说,时间就是金钱。但我想:时间就是性命。倘若无端地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
这是美国《每日邮报》刊登的英国作家狄更斯的作息时间表,你能说出他每天写作几个小时,又是在几点到几点之间写作的吗?
时间的疑问
布布玛的问题
我看《西游记》有些地方看不懂,比如第九回里的:“却说那太宗梦醒后,念念在心。早已至五鼓三点,太宗设朝,聚集两班文武官员。”这个五鼓三点是什么意思呢?
古时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所以叫作五更、五鼓或五夜,时间是从19点到第二天3点,每两个小时为一鼓(更),又把每更分为五点,每点为24分钟。五更也就是凌晨的3~5点。五鼓三点为4时12分。
小二的问题:
我在中国古典小说里常会看到“午时三刻开斩”,这是怎么回事,是几点钟呢?
古代两个小时为一个时辰,午时在中午十一点到一点之间,古人崇尚“阴阳说”,觉得午时是一天当中阳气最盛的时候,而杀人阴气重,选在午时比较合适。另外,午时人往往昏昏欲睡,此时行刑,也可以减少人的痛苦。
古代除了用圭表、日晷计时外,还以漏刻计时,一昼夜分为一百刻,一刻相当于今天的14.4分钟。三刻即43.2分钟。午时三刻是11点44分左右。
更多古代的计时知识,都可以扫描二维码,回复“201612时间”获得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