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的呵护,跨过时间的长河,一直陪伴在身旁;妈妈的关爱,穿过空间的阻隔,一直装在我的心底。
再大的喜悦,也不及你慈祥的笑容;再美的佳肴,也不及你煮的饭菜喷香;再多的失落,也总有你和蔼的目光为我疗伤。永远爱你,妈妈,母亲节快乐!
对母爱的表达,故事的述说,情感的流露,会打动许多人的心,守在父母身边的子女可以经常看看父母,远离家乡的子女很多时候只能寄托一份对母亲的思念。 要把孩子养育成人,其中的个中滋味只有做了母亲才会深刻地体会到。生育孩子是母亲的一种天职,意味着责任与担当。我自己是一名母亲,和一群十岁左右孩子的妈妈们聊天,发现妈妈们现阶段重点关心的是学习习惯和学习成绩的话题。
十岁左右都在上小学四五年级这个阶段,面临小升初的压力,小孩的要求学习成绩好是必备条件,小孩普遍的情况是回家作业多,周末语数外的补习班,再加上兴趣爱好班,小孩的周末都在学习中度过,学习强度高,时间长,小孩不愿意多学,或者学的过程中偷工减料,考试成绩大多不好不坏。小孩也怪家长要求多,家长也觉得委屈,不是要求多,是除了学习好别无选择,这么小的年龄能在社会上做什么呢,如果以后想要有自由选择的权利,学习成绩好成了唯一的选择,社会现实就是这样的。
家长也想让小孩玩,但是这个度很难把握,现在小孩玩基本上以各种游戏为主,监管不严,加上小孩的自制力差,玩着玩着就上瘾,学习成绩直线下降,如果学习成绩不好,在学校里呆着就会自卑,这种情绪时间长了,对学习就更没兴趣,学习上跟不上,就会出小差,更沉迷于玩游戏。在学习上如果被边缘化,加上青少年身心成长的叛逆期,就更容易成为边缘群体对象。到时候再拉回正常学习生活的轨迹付出的代价会更大,妈妈们都很焦虑。
我个人认为培养孩子有三个基本条件:一是生存能力,二是心理健康,三是自食其力。
现在物质条件好了,小孩基本上吃穷用度的条件都很好,没有吃苦的条件,家长对小孩的要求是只要学习成绩好,其他都无所谓。越是这样,小孩从小就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通过锻炼体验,小孩才会有对生活的感受,苗从小育,在劳动中体会到父母的不容易,学会换位思考。
心理健康最重要的是有培养小孩有一颗感恩的心,懂感恩的人才会愿意奉献和付出,在奉献中获得社会价值,为了这个目标不断调整自己,让自己形成相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中国父母对孩子的教育都是希望把小孩培养的出人头地,尤其是独生子女,家庭的关注更多,期望越高,小孩的压力越大。小孩有出息当然更好,至少我们希望孩子都能达到自食其力,加上理想和追求,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都会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也期望每个孩子长大后都拥有自由选择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