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剁手,买了好多书,其中就有一本杨绛先生的《我们仨》,看过书评,期待了很久,就从这本开始读吧。
为了保持浓浓的读书热情,先在朋友圈晒出了我的读书计划,说到就要做到。
星期六的日子,比较忙碌,从早带的《我们仨》到了下班,也只看了一个书皮,甚至都没有翻开一下。
读书前,总在想,会写什么内容呢?从题目来看只是他们一家三口吧!怎么会有这么好的口碑呢?怎么会在热卖排行榜居于前列呢?
发朋友圈后同事与我交谈了《我们仨》她说很好,她读了两遍,还有一本珍藏版。没有太多询问,我想自己体会。
下班后,与朋友约在肯德基,在等着他的时候,我翻开了这本书。认真看了封皮,看了扉页,看了杨绛先生和钱钟书先生的手书,很多字不认识,只得作罢,看了正文,只读了三行半,朋友便来了,意犹未尽,埋怨朋友怎么来得那么快……
陪他打点滴的空隙,很困,想小憩,又想读书,干脆打起精神读书吧。
郑重的开始了与杨绛先生的一场对话,听她娓娓道来,之前也一直在想,什么样的文字是有温度的文字?她的就是,能清楚的感觉到文字的滚烫,每一个字都围绕着浓浓的爱意、热烈的情感,对女儿的爱,对先生的爱,充满爱意的一家人。
书开头,就设置了一个悬念,钟书被带到一个山上开会,又在驿站外的小船上休息,家人只能追随着小船,随着小船移动驿站……
没有再向下看,停住了,我开始疑问:“开什么会呢?为什么把他带走到小船上休息呢?”不解,更期待了。
行文以一个老人的口吻讲述自己对爱人对女人的心理状态,这应该是广大老人共有的心理状态。有理由相信,杨绛先生晚年是一位可爱而又慈祥的老人。
剩下的部分,改天再看吧!书很薄,读完就没了。
次日:
读完了余下的部分,从“古驿道上相失”到最后。
体会着杨绛先生对家人温柔的爱。到回忆阶段,都很美好,不急不怒,不悲不火,温柔的口吻讲述着自己的故事。
当钱钟书得知杨绛怀孕时嘱咐道:“我不要儿子,我要女儿——只要一个,像你的。”我以为这是世界上最美的情话。
当杨绛先生得知女儿需要降一级才能上初中时,决定休学:“功课由我自己教。”而女儿跟争气考上了高中,代数满分。这就是底气。
钱钟书先生,在生活上很多方面会依赖杨绛,在杨绛先生产女后住院期间弄坏了房东家的许多东西,躺在床上的杨绛都会说“不要紧,我会修。”当听到这样的话,钱钟书真的放心了。这是多么大的默契与信任。
直到结束,我也不知道为什么钱钟书不能回家,只能住在小船上。从离开,直到去世,钱钟书先生也没有回家,一直留在了小船儿上。
一个高龄老人,先后失去了女儿、丈夫两位至亲,那种悲痛我不敢揣测,却可以体会,这本书的伟大在于,每一个字,都充满了——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