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行之
第一次邂逅简书,是在朋友圈,看到朋友怡记发了一个文章链接。点击去之后,界面清爽。我便问她,这是什么工具。她说是简书,一款很好的阅读和写作APP。我当晚注册了一个,然后发了几篇过去的文章。那是2015年的10月份。
第二天,我就在简书的首页看到了我的文章。很幸运,编辑推荐了这些文章,其中有一篇还上了最顶端的滚动海报。我记得那篇文章中午两个小时,点击量就达到了8000+,评论一直在刷新,我整个午休时间都在不停回复评论。
接下来的日子,我陆续发一些文章。其中一篇关于读书的文章,以前发在博客上,只有40+的点击量,我想这样的文章根本不会有人看的,但是很意外,发表到简书后,几天的时间,点击量就累积到了40000+,评论数500+,点赞和喜欢数3000+。
是真的挺意外的,坦白讲,在此之前,我的文章从未受到过这么多的关注。以前写文章,基本属于默默无闻,读者寥寥,自娱自乐差不多。后来通过这篇文章,我终于意识到,整个阅读环境,已经从pc端转移到了移动端,在移动端其实有着众多的写作者和读者。
后来的日子,便坚持在简书上写文章,首页投稿大部分通过,也有被拒绝的时候。阅读量有高的时候,也有低的时候,像是曲曲折折的走势图。庆幸的是,通过这个平台,认识了更多热爱写作,读书的朋友。也因为这个平台,受到很多编辑的关注。
2015年年底,开始有《意林》杂志来转载我在简书上的文章,随后陆续有《青年文摘》、《疯狂阅读》等杂志的编辑来找我转载。尽管稿费并不多,但是还是很开心。这期间,很多公众号也陆续有编辑来找我授权转载,《十点读书》、《读者》、《作家富豪榜》等,不乏一些知名的大号。
私信里时常有一些读者来聊写作与读书,有一些编辑来谈合作。其实都是简书这个平台带动的。2016年的年初,《读者》的编辑来邀约我写专栏,我便很高兴的答应了。小的时候,一直想着什么时候能在《读者》上发表文章,以前总觉得没有希望,但自从跟《读者》写专栏后,这个小愿望总算是圆满了。不得不说,这是简书的功劳。
2016年6月,签约简书。签约并不复杂,当时签约的基本要求是粉丝数达到2000,点赞和喜欢数达到4000。数据我早就达到了,我以为手续缓慢复杂,但编辑那边很快就帮我解决了。签约成功后,编辑把我拉进一个签约群里,当时群里已经有了59个签约作者,我是第60个,于是编号是60。进群后,包括简书的CEO简叔和工作人员在内,大家开玩笑说要爆照,要发红包,气氛很好,于是很快就和大家聊开了。
一直以来,简书的公众号都会选一些简书的文章发表。选中的,笑曰“翻牌子”。这一年多来,也被简书翻过不少牌子,由此认识了很多新的读者。也得到更多反馈。有了这些读者,写作的动力也就越来越足,觉得写作这条路并不孤单。后来认识很多写作的朋友,我都推荐他们到简书上写作,他们很多人也收获了自己的写作喜悦。
下半年来到了上海,联系简书里的人气签约作者安梳颜,得知她也在上海,于是很快就约了起来。姑娘虽然写字细腻,但是性格潇洒,很好打交道。口头禅是“厉害啦!”
2016年12月,简书签约又升级了一步,走正式的经纪合同。新的合同签约后,简书给我派了经纪人,来共同完成一些工作。经纪人颜值高,工作又勤快又认真,很好说话,报出她的名字,简书里的朋友说我运气好。
听说,简书的编辑们都很辛苦,也曾听闻首席据稿官Tama酱审完一天的稿后,还要回去写童话“疗伤”。这让我很感触。
不知不觉,在简书写了一年多。回望起来,写了100+篇文章,收获了10000+的粉丝,22000+的喜欢和点赞。这个数据,在简书的签约作者中并不起眼,但对我而言,已经很满足了。但为了促进自己进步,接近年末的时候和简书的另一位签约作者尹沽城打了个赌,谁的粉丝先过20000算赢,输了的请吃饭(笑)。
简书发展至今,很多签约作者已经出了书,对此,我只能表示羡慕嫉妒恨。这一年来,也有一些图书编辑来谈出版的合作,但始终没有成熟。但计划一直在推进,但愿明年能有图书作品出炉。
我是行之,简书的ID是“在下行之”。在年终的时刻,回顾了与简书有关的日子。感谢简书上每一位支持,帮助过我的朋友。
听说简书的新版即将面世,希望简书在未来的日子,越走越远,越办越红火。
在2016年最后的日子,感谢简书的全体工作人员。也祝所有简书的朋友在新的一年,身体健康,梦想成真!
未来有相关合作的内容,请联系我的简书经纪人:扣舷
2016-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