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悔梦归处,只恨太匆匆
这是唯一一部戳到我泪点的青春类题材的电影,它描述的爱情,太过忧郁,太过幼稚,太过放肆,也太过让人心疼。
青春校园类的电影大都是一个模式,在高中校园里的纯纯爱恋,大学时期的种种矛盾隔阂,再到步入社会的分道扬镳,彼此怀念。只是各个电影的侧重点和落脚点不同,每个导演都有自己对青春独特的理解,和感触最深刻的那部分。
相信看过电影版「匆匆那年」的人,都会记住那一个镜头,陈寻在返回教室时看到在办黑板报的方茴,白色的校服,白色的球鞋,女孩踮起的脚尖,被微风吹起的头发,还有她清秀的脸庞。青春里的爱情仿佛就是那样,那样的不经意,那样的阳光四溢,那样的清纯美好,那样的闲静舒适。那样的画面是陈寻一辈子不能忘记的美好初恋,也是大多数男孩心中爱的起源。这样的慢镜头在这部电影里运用多次,可能导演试图以这样的方式,让那些记忆里的美好重现,他对于青春表现出来的是太多太多的留恋,怀念,以及难以言说。
乔燃对方茴的最美好的记忆,就是在丁香花下那一个回头,那一抹清新美好的微笑。以及那一篇关于丁香女孩的作文,构成了乔燃对方茴的那种爱的方式。那是一种默默付出,不图回报的感情方式。这让人对方茴的感情方向有了很多的期待,有一些人是希望她跟乔燃在一起,因为他给方茴的爱,有一种踏实安全的感觉。可是这样的感情在一开始就有了悲剧性的色彩,毕竟爱情是两个人的事,而爱是一个人的事,他爱她,可是他并没有拥有跟她的爱情。
赵烨和林嘉沫同样是两个爱着别人,却并不拥有爱情的人。整部电影中他们不是主角,但他们的性格特征却很明显,他们爱一个人的方式也独特,他们其实是一类人,他们的青春代表了一部分人的青春。可以说,谁没有暗恋过呢?不管是说破或者没说破的暗恋。谁没有被备胎过呢?不管是甘愿或者不甘愿的备胎。
最喜欢的一个镜头是,在沙滩上,赵烨和林嘉沫都写出自己喜欢的人的名字,赵烨写了林嘉沫,林嘉沫写了苏凯,林嘉沫没有看赵烨写了什么就走了,赵烨看到了,然后把苏凯改成了赵烨。他们的行为真的很符合他们的性格特征,也真的很让人心疼这样的错过。我会想如果她看到了,她会不会有一些触动呢,在最开始的时候,她会不会就陷得不那么深,她会不会看到身边的他。
其实,绝大多数的电影在类似于他俩这样的欢喜冤家的结局上都会给人一个安慰吧,会去机缘巧合的安排一些错过后发现,觉醒,然后心照不宣的在一起。可是「匆匆那年」,还是选择了悲剧性的结局。他们用自己的行为来一步步打破自己曾经说过的话,做过的事,并以此来验证爱情的残酷,或许青春里的爱真的没有未来。
方茴和陈寻的结局,就像是整部电影的一个谜底一样,让人不断期待,也被导演一步步揭开。十八岁的我们常常以为考上大学就是一个很好的终结,尤其是相爱的两个人考上同一所大学,那真的是一个再好不过的结果了吧。或许那真的是终结,是未成年的终结,却同样也是开始,是我们关于成年人的开始。
大学是一个更加广阔的天地,让身在其中的我们也越来越广阔,那些被压抑在灵魂深处的爱好,梦想,都能慢慢找到一个可以展现的舞台,找到一个可以共同高歌的人。能够遇到沈小棠,对于陈寻来说是幸运的,因为他们有共同的爱好和梦想,跟她在一起,陈寻是快乐的,所以他选择了她。可是他忽略了方茴,那个他最爱的人。其实这样的问题,很多人都会遇到吧,结局也就只能是伤害,方茴承受着这些伤害,因为爱,也因为不甘。
方茴的性格是隐忍和勇敢的并存。我很心疼方茴,美丽善良,像无意坠落人间的天使,她对陈寻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别对我说对不起,好像你欠我什么似的。她总是试图在寻求爱情里的平等,她努力的让自己变得跟她爱的人一样优秀,所以她才会在知道自己高考考的不好时那么痛苦那么难受,她才会在陈寻唱着信仰的时候,义无反顾的奔向他,拥抱他。这是她的勇敢,就像那场篮球赛,她从父亲的自行车上跳下,跑到篮球场去分享属于陈寻的荣誉时刻。可是陈寻却没有看到她,因为她不是一开始就呆在那里等待的,因为她同样用力的隐忍着对陈寻的喜欢,先是被父亲带走,默默承受那些不情愿,差一点就错过了这一刻,最后她来了,可是错过了他寻找她的眼神,他最终还是没有看到她。当她们的爱情遇到了问题的时候,她还是选择了隐忍和逃避,她在陈寻要唱那首写给她的歌的时候,说了分手。她选择独自去承受那些她以为的移情别恋,她以为隐忍是爱他。在最后却表现了她脆弱无力的勇敢,在夜市小摊上相聚时刻明知无用却用尽全力的挽留。
记得有一篇文说,青春里的爱情没有未来,可还是哭了,哭的伤心欲绝,哭的鼻子都塞住了,哭的天都亮了,哭的哭不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