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育儿,先育己才是根本
大家好,我是来自山西太原的辰辰妈妈,我今天分享的内容,是我对海文颖老师的接纳力课程的总结和理解。
作为新手妈妈,在育儿过程中,我总是特别容易被各种困扰包围。在不断的学习中,我渐渐发现,比起东看一点,西学一点这种摸不着头脑的碎片化学习,系统学习才是王道。
还记得去年中秋,我和老公一边在阳朔游玩,一边听了《倾听孩子 》的课程。那次课程算是上路吧,我接触到了比较系统的倾听和共情的育儿方法。但不幸的是,如果你自身条件达不到,方法根本不能为你所用。就比如我吧,虽然知道了当孩子有情绪时,家长要平静的倾听孩子,安抚情绪,可要做到真是太难了。当时的我依然在她乱扔玩具、不好好吃饭、不能勇敢保护自己东西时候抓狂,无法抑制火气想要吼她。后来,痛定思痛,我总算发现最大的问题原来在自己身上,试想,如果我有能力控制自己的情绪,不会为琐事莫名的焦躁、烦恼、自我否定,如果我会给予她恰当的支持,而不是把两个人都搞得一团糟,那我就不用承受,训了她自己心里更痛苦的折磨了。看来,不解决自己的问题,根本无法开始育儿。
幸运的是,我选到了海老师的家长养育课,21天9节课,每一节课的指向都是作为家长的我们自己,我跟随海老师脚步,步步深入,觉察、发现自己,外观我的领地,内观我的情绪、期待,叩问我内心的准绳,找寻我远去的过往、曾经的童年,让我身上原生家庭的烙印浮出水面,拥抱我内在的小孩。
“立规则需要立的是你们自己啊亲爱的们;你能决定的只是你自己怎么做呀;你才是独一无二的呀,不仅仅是你的孩子是独一无二的;亲爱的,你要聚焦一切力量养育自己呀”。一句句暖心的嘱托,还时常在耳边萦绕。
这一趟痛并快乐着的旅程中,干货满满,实操性强,太多自我养育的好方法,值得我们一生去细细琢磨,并付诸实践。接下来,我想从四个方面谈一谈我对自我养育的理解。
一、划界限,把你伸出过长的手收回来。
虽然老师讲的是家长要把领地归还给孩子,但我更愿意理解为,家长应该把我们伸出过长的手收回来。举个最常见的吃饭的例子吧。上周末,我们在姥姥家吃饭。辰辰已经快4岁半了,我认为使用筷子、选择食物 、决定饥饱都完全没问题。但姥姥完全不这样认为,“来,姥姥给你夹豆角,“啊呀,看看,自己夹的两块都掉了,还是姥姥给你夹吧”。甚至还指挥我,“你快让她吃虾,你快让她喝银耳汤”。一顿饭从头安排到尾,最后我俩都头大,想赶快吃完。我好想让我妈明白:虽然你有太多不放心,但是,从不会夹到会夹必然经历掉落;从这一顿到下一顿吃多少就不会饿,孩子需要时间调整;而我更没有办法主宰她,饭后还能不能喝下银耳汤。
在吃喝拉撒睡的问题上,如果我们做家长的不带着觉知,时常警醒自己放下那份“不放心”,真的太容易把手伸入孩子的领地,打乱她体验完整事件的波形。而我也很欣慰自己可以做到,静静看着她用筷子加一块圆滚滚的土豆好久好久,听她自问一句,我怎么就吃不到呢?而最终她把嘴巴凑在碗边吃到之后,看着她满意的小表情,我心里更为她有机会体验到困惑并自己解决这个全过程而感到喜悦。
亲们,记住海老师一句话,先放心再放手,套牢之后难出手;先放手,再放心,如同投资成长股。关于应对家长的不放心,有两点有效做法。一是协助与陪伴,二是善用“我信息”提醒。这两点和静语倾听一定都不冲突。还是举个例子吧。从9月1日开始听课起,我就把刷牙洗脸的领地交还给她了。期间我详细讲解了如何刷,刷多久,怎样算干净,然后就应她的要求每天陪伴一起洗漱。虽然一起做,但我一直抱着洗漱的质量我不管了,做了就行的心态。期间也有一次没忍住,想更多指导,但遭遇反抗后我就打住了。现在21天过去,辰辰不仅养成了早晚刷牙的好习惯,动作也蛮标准了,还骄傲的让我看牙齿上刷出的牙膏抱抱。至此,先放手再放心的任务完成。也增强了我对其他事情放手的信心。
再说“我信息”,它也是解决不放心的一件法宝。善用它,既能尽到引导孩子的责任,又不破坏孩子的主体性。
我现在几乎每天都在使用我信息。
比如晚上,妈妈看到都10点了你还在玩救护车,我好着急呀。一会儿我们还有时间讲故事么?明天早上会不会起不来呀?真希望辰辰现在就去洗漱呀。我没有喊她,但神奇的是,她通常很快就会按我希望的去做了。
比如她画了一幅画送我,我说,谢谢你的礼物,妈妈收到礼物好开心!我好喜欢这幅画,它的颜色好美哦!然后我听到她自言自语,我画画和送礼物都做的很棒呀。其实我没有直接夸她,但她什么都收到了。
第二、倾听自己,稳定情绪。
在没有学习倾听之前,我是一个暴脾气妈妈,也会常常用指责的口气来表达关心。现在我觉得,倾听自己,真的是一件很温柔很美好的事情。拥抱那个因为气愤而浑身僵硬的自己,体贴那个因成全别人而受委屈的自己,安抚那个因被忽视而心情跌倒谷底的自己。当情绪来的时候,亲爱的,放下一起顾虑和包袱,先好好的,无所顾忌的心疼下自己吧。倾听自己,找寻情绪的源头,源头处有生命赠与的礼物。
如何倾听自己,我也总结了两个小办法。
当我对孩子不满时,我就顺着不满的情绪回到我的小时候,这种做法那总能让我想起一些被封存和被刻意忽略的往事,其实他们一直在那里,早已变成了一个又一个“台”。是时候鼓足勇气去面对和“拆台”了。
当我对老公不满意时,我会在心里练习“他应该,他不可以”,然后转换为“我应该,我不可以”,从而找到自己该做的事情。同时,我会提醒自己,虽然你很要强,但别忘了,你还是个女人。这时候,我就会把各种我信息抛给他,寻求理解和安慰。貌似挺多争吵就这么化解了。
我知道有挺多妈妈和我一样,特别希望孩子爸爸也能跟着学习听课,多看点育儿书籍。但正如海老师所说,母爱如水,是需要妈妈们无条件接纳孩子,托举孩子,甚至托举老公;而父爱如山,带着父权的特有的选择性,会激励孩子不断进取。我曾经看到过这样一段话:海蓝博士在《不完美,才美》中写道:妈妈们,请闭上你的嘴巴,在旁边欣赏。你要是看不惯,就请走开。因为,你要知道,也要相信,很少有爸爸不爱自己的孩子,他不会有意伤害孩子。也许不合你的意,但也许合孩子的意,最关键的是,爸爸有爸爸爱的方式。都按你的方法和意见,孩子就等于多了一个妈,而你因此剥夺了孩子的父爱!我们共勉。
第三、先立起我,再立我的规则。
规则这个词,往大了说是社会普遍认可的准则,往小了说,其实就是你自己的好恶。我认为,与育儿中的规则息息相关的,其实是带有你个人色彩的“小规则”。
半年前,我还是一个压根不懂规则为何物的人。因为我从小没为自己拿过主意,我妈的话就是我的规则。而我妈,除了说这不行那不行,就是指责这没做好那没做好,却从来不说怎样就是好。
年初至今,我有幸经历了半年多没人管的日子。婆婆有事没办法看娃,我妈家离得远不能天天过来帮忙,所以我算是自由了。其实我是一个生活自理能力不太强的人,从小我妈包办一切,到结婚选老公时,她还念叨着:他会不会做饭啊,能不能照顾你啊。她认为这就是对我的爱,可其实,我只感受到了她对我的不信任。到了结婚生子后,很“不幸”的,我还有婆婆一直同住帮忙带孩子。因此,从来没有机会练习独立的我,忙乱可想而知。
但是,生命原本具足,只要有机会,每个人都会活出他本来的样子。从束手无措的一团糟,到井井有条安排得当,从逃避选择到头脑清晰的拿主意,从自爱自怜到自信笃定,这让我信心大增的美妙转变,原来需要的不过是半年的时间,和一块完全由我折腾的领地。我庆幸拥有这份自由,让我试错,让我在挫败和思考中成长,让我看清楚自己内心的目标和追求,理清楚我的想要和不想要,甚至我今后想要过怎样的人生。
当我清晰了这一切,我自然而然的知道该怎样要求和帮助我的孩子了。可不是,我提出的要求和给予的帮助,都源自我最最真实的想法和深入的思考,我当然可以笃定的要求她跟随我。
至此,我也彻底明白了,为何从前那些针对孩子去立规则的方法很难执行,因为,如果我是参考的别人的标准,或者自己还犹犹豫豫不那么坚定,我很难保证自己不出现言行不一、前后矛盾的行为呢。
四、让你的过往化为滋养未来的养分。
昨天,在秋高气爽的街头,我仰望天空,心里感叹:其实每个人来到这世上,一定会有自己独特的模样。那些你所经历过的无法选择的苦痛悲伤或喜悦自在,全部烙印在生命里,成就一个独一无二的你自己。那些深深浅浅的,你无比珍惜或不堪回首的记忆,都将成为生命赠与的一份厚礼。当然,拆不拆的开,需要看你的修为了。
举个我自己的例子吧。我从小生活在父母的争吵中,母亲压抑的心态和对我严厉的要求,加上父亲常年做生意对我和家里的忽视,一切都想让我逃离。在整个青年时期,我都被莫名的压抑、迷茫,渴望被爱、被接纳却无从实现而折磨着。我曾经怨恨父亲抛开我们,怨恨母亲从不关心我的想法和感受,别人家的孩子永远比我重要。
但当我尝试放下怨恨去理解父亲的角色担当,放下不满去理解母亲成长轨迹(她从小在舅舅家长大,9岁才回到父母身边),我忽然领悟了父亲内心很多的痛苦无奈,母亲的先人后己和高要求是和寄人篱下的童年息息相关。当真实的理解由心而发,原谅已是自然而然。如今,放下被伤害感觉的我,终于可以安然的享用亲情的甜美丰盛。那些曾经痛彻心扉的感受,也因转化为理解他人的基础、求索生命意义的动力、以及学会培养孩子的强烈愿望,而化作了心灵的养分。
放下痛苦的过往,才能拥抱生命的礼赞。
亲爱的各位爸爸妈妈,坚定的走好自我养育的路,才是我们养育好孩子的根本和前提。
我的分享结束,谢谢大家。
G��_2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