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过得好啊,出门拾个大元宝呀~”^_^
大年初一拜年啦,见了谁也不管认不认识,都是吉祥话咯~
看完春晚,凌晨四五点钟就要起床收拾啦,从小时候开始,就知道大年初一醒来不能吵吵,也不敢乱说话。就知道跟着老爹去放鞭炮,等放完鞭炮回家就准备下饺子吃,完事儿再准备出去拜年。正好这次可以在简书,记个流水账~
首先就是,放鞭炮的人感觉好像没以前那么多了,不管是午夜还是凌晨的时候,我觉得可能是人们热情还是有些下降,关于这点不光是这一件小事儿能够说明,我还有几点发现呢。另外一个原因我觉得可能,我们这一代已经开始初露头角,父一辈慢慢不再像几年前三四十岁的时候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也开始归于稳重平静,我们这一代又刚开始,下一代的00后们,对年俗、鞭炮的兴趣不再那么大,取而代之的是各式各样的电子产品,回想小时候,我们这些孩子,哪有个手机、pad之类的东西,都是大包小包的揣着鞭炮,变着花的玩~
还有一点,觉得人们热情消减的小事儿就是,身边看春晚的人的确少了,或者说完整看完又乐在其中的人少了。我哥问我胡歌春晚干啥了-。-我倒是看了,结果我没太注意到,后来想着扫了一眼节目单,好像是跟凯凯王唱了首歌吧。
发短信拜年的少了,现在都用微信了。的确,科技改变生活方式。不过这样有利也有弊,就像马云粑粑当初说打车软件,给父母亲打车带来的影响一样。试想,还有很大一部分人(尤其是父母等长辈)可能还有很多人不用后者不常用这些东西,他们的再收到的拜年短信和祝福问候可能会在我们不经意间就忽略变少了,他们知道其中原因吗?知道了怎样呢,最后可能会觉得年味慢慢淡了吧。想想其实也挺可怕,再下去几年,等我们这一代人当家的时候,这个世界是不是就像经历了一次大换血,那些“老旧”的东西,慢慢就没了,转而替代的就是我们觉得理所应当的这些科技的方式,我们的传统啊,会不会就此消失殆尽呢,是利是弊呢?
成群结队拜年的人的确比往年少了很多,我感觉还是跟青黄不接有些关系。老一辈尤其是农村乡下的,有些人身体不适的症状愈发明显,慢慢就不出门了,我们这些刚起步的毛孩子,有时候又不屑或觉得麻烦,打个电话打个照面就完事儿了,当然也有的家里刚有了宝宝,出门就更有点不太情愿啦~
对了,还有一个挺好玩的事情。你们过年吃饺子的时候,会在馅儿里包一两个硬币吗?
有的地方或人家是没有这个风俗习惯的,我们这里有。就好像是一个彩头,包几个硬币花生之类的。吃到硬币寓意来年赚大钱,吃到花生寓意有福之人。小时候的时候,特别想吃到硬币,因为跟钱有关嘛,现在大了我反倒非常不想吃到。因为我发现长大些之后并不像父母那样,特别看中这个东西。而且,父母为整个家庭付出了很多的努力和心血,他们付出了更多的劳动,远比我们所做的和所从事的更辛苦、更辛劳。慢慢的每次吃这个东西的时候,我都有点战战兢兢的。我总是拿筷子插破饺子,试探一下里面有没有东西,没有就吃,有的话找个理由不吃了或偷偷放到别得碗碟里。-。-今年我吃到了,结果发现第二个又在我碗里,我就有点尴尬了,借口吃饱不想吃放到妈妈碗里了,哈哈~
电脑没电咯,不写咯~
给大家拜个年,恭喜发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