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读书爱学习的小伙伴,一定都听说过这两种理论:
短板理论:又称“木桶原理”、“水桶效应”。该理论由美国彼得提出:盛水的木桶是由许多块木板箍成的,盛水量也是由这些木板共同决定的。若其中一块木板很短,则盛水量就被短板所限制。这块短板就成了木桶盛水量的“限制因素”(或称“短板效应”)。
优势理论:简言之,只应该做擅长的事情,不要浪费时间去做不擅长的事情。
目前,最流行的说法是:“短板理论已经过时了、不适用了,只要优势理论就足够了!”
你也这样认为的吗?
我们看看《刻意练习》中是怎么说的:
道格对高绩效教师的研究中,一个最让人感到欣慰的地方就是他发现在教学中成绩斐然的优秀教师,其实在很多方面和成绩平平的教师没什么差别,他们也有不足之处,在授课过程中,他们也可能会词不达意,他们的教案有时候也会有问题。事实上,让这些教师卓尔不群的其实是他们的激情与活力。
有一位叫比尔的数学教师,他在教学上屡创佳绩。课堂上的比尔有时在讲解中也会有失条理,虽然他会在教案设计中尽量弥补这个缺点,但谈不上做得有多么出色。有时他站在讲台上,会突然想起来刚才没把要点写在黑板上。比尔众不同的授课魅力在于他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潜能,你只要走进比尔的教室,就会感受到比尔的教学热情和充沛的精力。
从比尔的例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如果你想培养更多能突破常规的教师,也许就不能死盯着每一个缺点不放,而是要更多地关注那些能扩大成效的优点,不断强化这些优点,直到他们可以完全抵消掉缺点带来的负面效应。
——摘自《刻意练习:如何成为一个高手》
这个栗子说明了“优势理论”的妙用呀,很多小伙伴读到这里,特别开心,兴冲冲得放弃“补短板”,重点去“发挥自己的优势”,做自己爱做的事了。
这样做,对吗?——显然不对!
栗子中的优势理论是有前提条件的,看原文:
“在教学中成绩斐然的优秀教师,其实在很多方面和成绩平平的教师没什么差别,他们也有不足之处,在授课过程中,他们也可能会词不达意,他们的教案有时候也会有问题。事实上,让这些教师卓尔不群的其实是他们的激情与活力。”
如果请你用一句话来简述下这句话的意思,你会怎么说呢?
我会这样说:
成绩斐然的优秀教师,有2点:
1、很多方面他们和成绩平平的教师没什么差别,有时也会出错。(注意:是“有时”,不是“常常”!)
2、他们还有卓尔不群的地方,即他们的激情与活力。
我再进一步讲解:
上述第2点是优势理论,毋庸置疑。即,优秀教师比一般教师做的更棒的地方。
而第1点就是前提或基础,他们教室和一般教师无差别。即,他们达成了普通教师的水平。
我用数据来说明的话:
假设作为老师,需要具备10个技能,每项技能的满分是10分,合格分是6分。共计满分100分。
再假设,社会上普通教师在各项目的平均分数都是7分。
那么,在9个项目里,优秀教室也都是7分。但在剩余1个项目里,优秀教师是9分、甚至10分、12分。
至此,小伙伴们看明白优势理论的适用条件了吧?
——原则上,没有短板的前提下,再适用优势理论。如果你有短板,通常,仍然需要将短板弥补到社会平均水平。
在本书中,对这个教室的栗子也做了进一步的总结说明:
如果一个练习者告诉你他可以圆满地完成练习任务了,其实他的潜台词就是不必再练了,但事实上,这个时候更需要继续练习——因为不断地练习优点,能优势越发明显,同时能使优势的效应发挥得更加彻底。练习优点就像一份额外的奖金,它让我们牢记什么是我们擅长的,并让我们坚信有朝一日可以在某个行业或某项任务中做出成绩。
——摘自《刻意练习:如何成为一个高手》
我依然用两个点重述下这段话:
1、“圆满地完成练习任务”是指达到普通人的社会平均水平。通常到这一步,人们完成了从“不会”到“会”的跨越,便止步于此。所以,世界上大多数人的技能水平都在60分、70分。
2、而优秀的人,可以继续练习,而且是不断地练习其中的一项或几项优点,发挥优势。于是,他们变成了行业内“出类拔萃”的人!
当然,这个栗子只是从一个侧面阐述的优势理论。短板理论有优势理论有很多的适用条件,大家可以多琢磨下哦。
读后实践:
1、找出一个你正在工作或学习中的角色(例如:团队负责人)。
2、把这个角色再分解出数个小技能或知识。
3、给自己的每项表现进行打分。低于6分的,制定补短板计划;得分较高的,制定优势发展计划。
<后记>
古人说“尽信书,不如无书”,不是说读书无用。
而是指:读书时,要独立思考!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