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着放假的那几天去见了初中好友,或许是许久未见,刚分手的她向我大吐苦水。倒也不是抱怨对方如何待她不好她心存怨恨,而是她觉得是自己太胖,才会得不得他的心。如果胖是她的心结,那么这个坚持每天跑八百米操场十圈的她已经把自己昔日的水桶腰跑成了纤纤细腰,自有一番风情。
但是她还是不满意自己的现状,还想再瘦一点。说起减肥,她认为是很辛苦的,甚至是万分痛苦。我不知道减肥的痛,但是我敬佩这个能把自己万分痛恶的事情坚持下来的人。
她说,最痛苦的莫过于在吃与不吃之间做选择。吃了,觉得事后又要做出一番额外的努力来消耗额外多出的热量,又要把讨厌的事做一遍。不吃,又感觉委屈了自己,做了那么多不喜欢的事,连吃一口甜点都不能得。
我见过很多纠结的人,她也是这群人中的其中一个。
我问,如果你在做出 吃 的选择以后,难道没有负罪感吗?
在思考片刻后,她回答:会有负罪感。
我又问,如果你怀着满心的负罪感去吃一直很想吃掉的美味,还会觉得它好吃吗?
她沉默不语。
很多人在纠结,不在于不知道如何选择,没有自己的标准。而是从一开始,就在头脑中罗列出两个并列的选项,吃与不吃,A与B两个选择同等重要。然后开始分析每个选项的优势与劣势。
选择A,优势在于能尽情的吃东西,释放许久以来对自己的压抑情绪,也可以用来作为对自己努力成果的奖励与肯定。结果是要承担放纵自己的后果,做更多不喜欢的事情来抵消不良影响。
选择B,优势在于不用承担任何后果,还能维持现有的成果。但如果不做,自己肯定会惦记很久,长期抑制自己的情绪使它得不得释放,会忍的很辛苦。
如果单从优劣势来判断,这两个选项均有可圈可点之处,真叫人拿不定主意。
这个结构的独特之处在于,选项A的劣势,也就是自己不想面对的后果,恰恰是B的优势,也是自己想要的;选项B 的劣势也恰恰是选项A的优势。
就如同那只面对两剁鲜美可口的草而不知如何选择的驴子,竟然把自己活活饿死。如果它的面前有一剁是鲜美的青草,青翠多汁,一看就是美味,另一边是枯黄的干草,又干又涩。那头驴也不会把自己饿死,肯定是奔着好吃的青草去。
人当然不会在纠结中死去,但头脑中的A和B已经争吵了许久,浪费了无数的唾沫与时间却仍然无法说服对方。当AB双方都争执到精疲力尽的时候,大脑在此时跺一跺脚,就干了糊涂事。因为它已经没有多余的精力来思考了,只好任凭本能去行事。选择A或者B,只是看谁占得一点上风了。
问题是,虽然做出了选择,可是对该选项的顾虑仍然没有消失,尽管是吃了,可也没有吃的尽兴。选择A或B,仍然免不了要再去争执几个回合。
怎么样才能做出一个不会让自己后悔的选择呢?
做出选择不是让想法去说服想法,而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目标来衡量两者在自己心里所占的比重。
如果自己想犒劳下自己的辛勤劳动,就选择去吃。如果想要继续保持自己的状态,那就不吃。也没有所谓的纠结了。
希望在减肥道路上的人别太纠结,也不要完全依靠自己对吃的冲动来做事,以免自己将来后悔。
愿天下纠结的人越来越少,每晚睡的安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