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看手机。朋友圈多是些转发的内容,没有解读的转发,看不出转发的情绪。甚至连个人“炫富”“晒幸福”的都没了,想从微信窥探别人的生活,感受他人喜怒哀乐的“通道”已然不通。
朋友圈变得很成熟。转发,点赞,无关痛痒,无甚意义。好像都在,好像都不在。好像是自己的“地盘”,却总觉得会有隐藏的“地雷”要小心避开,很不“安全”。
成熟的朋友圈让自己变“成熟”,这倒是个好事。以前一有感就发的“冲动”得以遏制,也省得写了被人猜测又删了的郁闷。
不说有时候是自我保护,这个道理在微信朋友圈也是一样。虽然你只是想记录自己的成长,但亮了出来就必须接受别人的审视。展示就是两面性的,认同的给你个“赞”,不屑的便在心里给你加个“叉”,然后在不定什么时候给你有点影响。
所以,何必呢,自己给自己找麻烦,所以,人便懒了、怕了、躲了,放弃了自己的“阵地”,埋伏在茫茫朋友圈中等着看旁人的“热闹”,然后用及时的附和表明我的存在和关注。
环境影响朋友圈。有时候你不是你自己,有时候你也不能只是考虑你自己。而且,当朋友圈有了职务阶层的分布时,你的发言必须要斟酌是否触动了什么、有没有让人感觉影射了什么,即使就事论事也得有情绪的侧重,不能让观众感觉你有所针对。
朋友圈能让人成“思想家”。发的人思想的是会不会伤到谁,看的人思想的是会不会有啥“内情”。所以,干脆,用转发代表我的情绪,任你思想,横竖都是旁人的思想,任你怎么想都没有所谓。
思想枯竭,因为没有安全渠道发泄情绪。
翻看朋友圈,翻看自己的文字,突然觉得心累。被别人情绪引导的朋友圈,瞻前顾后的思量,欲语还休的纠结,不喜欢这种状态。
晒,也是需要有心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