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老师,就是一位睿智的引领者。
没错,就像我昨天在谈及丰子恺先生时曾同时谈到了一个人,那就是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绘画史、戏剧史,包括教育史上都赫赫有名的一位风流人物李叔同,后来变身为一代高僧:弘一法师。
李叔同的言传身教,对丰子恺影响颇大。
他曾在一篇悼念李叔同的文章中,详细回忆了当时李叔同为他们上音乐课的若干场景。
他说:"音乐教室里的空气比别处的空气更为温暖"。
读着这段文字让我想起了自己所尊敬的一位恩师,一位引领者:著名音乐理论家、教育家、活动家,原上海音乐学院教授谭冰若先生。
以下这篇文章是我三年前在获悉谭冰若先生逝世后写的一篇随笔短文。
文 | Rainbow
写于2014年11月18日
前天,意外得知恩师谭冰若先生逝世的消息。
很想说点什么,但脑子一片空白,不知从何说起。
已经好久没见谭先生了,记忆有些模糊。
印象中先生说着一口糯糯的、带有浓重粤语味的普通话,说话时总是带着微笑,感觉有时像受人尊敬的师长,有时又像是一位慈父……
在音乐学院读书期间,所接触到的基本都是古典音乐,但在先生那儿除了古典音乐,也开始接触到了西方的一些流行音乐,可以说我现在对流行音乐的了解与喜欢与谭先生的启蒙不无关联。
那个年代在音乐学院,不管是本科生、研究生也好,因为学生和导师常常是一对一开小灶的教学方式,所以关系之好、之近是其他学校学生没法企及的,也算是绝无仅有的一种特权。
而谭先生更是如此,他完全把学生看作是他自己的孩子、朋友。他经常喜欢把学生叫到他富民路上的家中,围坐在舒服的沙发上、椅子上,边享用他特意准备的点心,边观看音乐video,或聆听磁带......
我后来在为人师的诸多方面,很大程度上都受到了当时先生爱学生,视学生如朋友这一点对我的影响。
在谭先生家中,当时几乎收藏了最多最全的古典音乐及流行音乐磁带或录相带,且分门别类,井然有序。
第一次看《We are the world》(天下一家)就是在先生家中。
从这个视频中第一次听到了迈克尔·杰克逊、莱昂纳·里奇、保罗·西蒙等众多流行乐歌手的名字,并看到了他们不一样的演唱及表演……
我想这应该是那个时期学生的集体记忆吧!
谭先生还是一位不折不扣的"社会活动家",不仅在学校范围,更是在社会范围,大力推广古典音乐,尤其是流行音乐。
80年代,那时候的流行音乐在中国还未得到主流音乐的认可。作为一位"正统"音乐学院的教授,谭先生大谈鲍勃迪伦、皇后乐队… .因而被视为流行音乐的一位先行者,甚至被视为 "异类"。
可以说,现在很多人对音乐的记忆或许都源自于先生的某次讲座、某次面对面的专业点拨....
先生今年已届90高龄。他的仙世或许对天堂而言是个福音,天堂上因此而多了一位音乐传教士。
愿这首《We are the world -天下一家》陪伴先生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