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眼看到这个电影的名字,第一反应却是“又是一部阿三的喜剧片”,当时在买票的自己,纠结着要不要把钱花在这种电影之上,与其给印度片,还不如贡献给李茶的姑妈呢,至少也算是支持“国货”。但是,单单就“老师”二字,让我拾起了最基本的尊重!
一头雾水地走进电影,前十分钟就让我泪目了。印度片永不缺少的就是激励人心,奋发图强的正能量,早就对俗套的煽情麻木的自己,被它走心的情节给打动了。影片还是讲述“教育”的主题,这一次印度电影对教育的表达和反思,让我又一次刮目相看。
影片的女主角奈娜,一直梦想着成为一名老师,拥有双硕士理工学位的她,却总是碰壁,经历了无数次失败。因为她从出生就患有图雷特综合症,又叫抽动秽语综合征。病症的表现是神经不受大脑控制,不由自主地频繁运动性抽动和声带抽动。奈娜控制不了自己,时不时发出“嗝、嗝、嗝……”的怪声。嗝嗝老师由此而来。
她的父亲从小就想治愈好这种神经性疾病,一直都没有完全接受“病态”的女儿!但是父爱无言,为了打消她当老师的妄想,给她安排了一个银行的职位。奈娜一直回避着父亲,她父亲始终不理解为何非要当老师,当老师一个月能赚多少钱?奈娜当时是这样回答的:“你小时候也有过非常敬重的老师,你会问他当老师的工资是多少吗?”
奈娜终于得到了当老师的机会,在她的母校。故事从这里开始,也从这里继续。失败了无数次的奈娜,坐在现任校长面前,被问询:“尽管你有这么好的履历,但是因为你身体的状况,是不可能当老师,为什么你还这么坚持?”奈娜指了指校长的座位。
女主人公小时候,也是时不时发出“嗝嗝”的怪声,被周围所有人用异样的眼光看待,在老师上课时,她也是“嗝嗝”不断,常常引起课堂的哄笑和骚乱。最终她的父母被叫到学校,告知他们女儿被无限期休学。还建议他们把女儿送到特殊学校去,天生的缺陷剥夺了她受教育的权利。奈娜母亲一直坚持,自己的女儿智力正常,理应正常地在课堂上课!
有一次,母亲带着小奈娜观看学校的演出,整场下来都是“嗝嗝”不停,不可避免影响了周围的人。演出结束时,那时的校长走上台问道:“刚才的声音是谁发出来的,现在请走上台来”。小奈娜战战兢兢的走了上去,校长问她为什么总是发出那种声音,她解释了原因。校长最后慈爱地问她:“我们有什么可以帮助你的吗?”小奈娜回答道:“我不需要任何帮助,我只想要被大家正常的对待”。校长当场向她做出了保证,我们会像对待其他学生一样对待你!
一个一出生就无光的生命,遇到了为她照亮前程的老师。
奈娜最终成为了老师,不是因为她的能力,也不是因为她坚毅的品质。而是因为学校有个“9F”班,实在没有老师能教的下去,才无计可施地让奈娜去填补这个空缺!一群来自贫民窟叛逆的孩子们,这次打赌一个星期就能把新来的“嗝嗝”怪家伙赶走。于是俗套的剧情节展开了,“9F”班如何通过努力逆袭9A班,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但是这部印度电影,虽然故事老套,但情节塑造的细腻感人,小故事再一次讲述了大道理。那群不被整个学校和社会接纳的孩子们,从一出生就被身边的老师同学贴上了“loser”的标签。奈娜看到他们,就像看到了当年的自己。这个社会上有无数因为疾病,贫穷,出生……,而被视为异类,不被接纳不被理解。想当然地被剥夺了和正常人一样的权利。
虽然受教育的法律是公正不阿地写在法典里。但是,真正把公正公平的权利变成现实的,要靠我们的老师们!“阶级阵痛”的感觉需要靠教育来缓解,因为有这些伟大的老师,教育才不会沦为一项优胜劣汰的工程。
还记得那个考上清华的学生接受采访的说的话:“作为中产阶级,更加钦佩那些考上清华的农村孩子”。如今中国农村孩子考上清华北大的比率仅剩一成。当然,电影的主题可以把它升华到教育公平的高度,但是,教育不仅仅是为了让寒门出贵子,不仅仅让考上清华的穷孩子去感恩贫穷。更多的是依循生命本真的爱!
就像一直在电影中充当“反派”的老师说得那样:“我年轻的时候,觉得当老师是最难的一件事,教了20年学,我知道了,做一个学生,甚至更加困难。一个学生如果学到了错误的知识,便不可能得分,老师如果教错了,却不会失分,教起来容易,学起来却难。”感恩生命中为我们带来光和爱的老师!感恩让我的生命中遇到了你们!
其实,电影也是教育,印度的电影又一次诠释了教育的力量!这让我想起了中国荧幕上,也有一个非常出名的图雷特综合症患者,他的名字叫赵四…… 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