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事功”这个概念的理解,有事半功倍的内涵,同时,也包括日常工作中,对于某件事或者某类事件处理时,每个人应对的策略和习惯不尽相同,进而导致了这件事情或者这类事情处理的效果不同。
首先谈谈我们在日常行政工作中实际遇到的情况。行政管理工作相对科目较多,内容复杂。因此,处理某一件事情的整块时间并不充裕,而更多的是几乎同时处理多项目、多内容的工作。这就要求我们在面对多任务时,首先区分轻重缓急。有马上会人说:“那还不容易,领导交办的事情先办,别的事情全都靠后,因为办公室工作最主要就是服务领导嘛!”
这话虽然不错,但是,并非所有情况都是理想状态下进行的。换句话说,再不可能把事情全部第一时间内做到最完善的情况下,就需要将现有事情进行分类,更需要将现有时间进行划分,之后,再将分类后的事项与可掌控时间进行匹配。
具体举个例子,这也是我们日常行政工作中的情境再现:
公司开完晨会后,我准备办理前一天便已经安排好的报销相关事项,我手边一共有5笔不同类型报销单;此时,电话响起,总裁室领导需要清理一下地毯上的碎屑;放下电话,人力部同事说有2位新人办理入职手续,请我协助他们领取新人办公用品;这时,15层机构部同事通过手机告诉我,打印机硒鼓用完了,他马上需要打印一份重要外报材料;接着电话再次响起,办公室总经理刘总让我们去他办公室一趟。
不到五分钟的时间里,我们前后接到五项来自不同地方不同种类的任务,而且都相对紧迫,如果是你,你该怎么处理?
如果按照简单的领导优先原则,我们办事的顺序应该是这样的:1.上到23层,边上楼边帮总裁室领导联系保洁,清理该清理地毯碎屑;2.回来下到21层,去主任屋子里,询问主任有什么需要,并马上去办理;3.接着去库房领用帮15层所需硒鼓一个,电话给机构部同事,签字领取;4.帮新入职同事办理新人入司手续,并去库房领取新人所需全套办公用品;5回来坐在座位上开始报销。
按照这个顺序下来,我们很明显的发现:首先满足了各级领导的需求,这点很好。只是,机构部同事的外报急文,很可能由于我们的安排顺序问题,而延误甚至耽误了外报时间。这里一定会有人说:“既然是急文,那么就应该提前准备,不该临时抓瞎。”这个时候,我总会想,在一个极快速发展的公司里,紧急着急的事情真的很多,如果你真的融入,就会发现,太多事情没法预估。
“变化”---“迅速的变化”是初创公司工作的特性,所以,我们对于紧急之事从来都是理解的,也会尽力协助的。在我们看来这也是“事功”的部分,因为这是做事情之前的思想和心理准备。只有你真的认同和热爱你自己的工作,你才真正能把那份工作完善。
那么,我们处理的顺序是这样的:首先去总经理刘总办公室询问,理由有三:1、很可能刘总吩咐我们的事情就是23层领导碎屑清理的事情。2.或者刘总吩咐的事情与23层领导保障有关,这样我们便可以一次完成两件23层事情。3.一般情况来看,刘总不会跟我们聊很久,基本布置完工作我们就出来,时间都在5分钟以内,因此,我们可以首先去刘总屋里询问。
其次,这里有两个方案,方案一,我们在得知刘总正是吩咐我们处理23层碎屑之事之后,我们紧接着来到23层(为了节省时间,我们一般会选择楼梯),联系23层保洁帮领导清理屋里碎屑;方案二,我们电话给前台,让她帮忙找到23层宝洁,处理此事。为以防万一,我们发给她23层宝洁手机号。这里假定我们选择方案二。第三,前台负责保障领导后,我们来到库房,将15层硒鼓领用出库。
这里有另个关键点,我们同时领用了2套新人办公用品,这样预备后用。第四,我们将硒鼓送到15层,或者我们回到工位后,通知机构部同仁来签字领取。第五,我们帮2位新人领取了办公用品套装,并开始报销。
虽然,这样处理并不一定是每个人的最优方案,但是对于我们个人来讲,此类处理方式,是在思考和分析前提下,进行事件和时间相对合理搭配后,进行的处理,可谓我们自己的最优方案。而最优方案是行政工作者事半功倍的首选,也是完成工作的同时,在公司树立威信的必要之选。
最后,关于“紧急、重要”事件的理解。
很多管理课程都会讲到,我们们首先处理紧急重要的事件,而最后处理不紧急不重要的事件。我们的问题是,为什么会有紧急和重要的事件?其实,除了事件本事的重要性之外,还会有因为我们们办事习惯和策略不同而导致的所谓“重要和紧急”的事件。具体来说,一件本来并不重要和紧急的事件,我们们经常由于太忙或者其他某些原因,而未能相对及时的处理,进而会出现“瀑布效应”,也就是那件本来不紧急的事件,突然像瀑布飞流直下一样,迅速呈现在我们们面前,而使得我们们措手不及,也就是变成了紧急也许还是“变得”重要的事情了。因此,我们们在日常行政管理实际工作中,尽力做到一日事一日毕,从自身角度不拖延。
结尾一句话:行政不易,多些思考,多点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