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高考日,昨晚临睡大概扫了一眼全国各地的作文题,心里盘算如果我再写一篇作文能得几分,转念再一想反正没有老师给打分,写了给自己看,难免陷入老婆是别人好,文章是自己的好的误区,不写也罢。
高考前一天晚上看到安徽朋友在朋友圈发的笑话,全国卷:西游记是谁写的?北京卷:西游记里有妖精吗?安徽卷:西游记里的妖精们都叫什么名字?!题目难度之大好像成为莘莘学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但可是然而But,就算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也得充满希望去拼搏,一线生机或许就这么来了,如果在心里已经失去勇气,一线生机也会随之远去。几十年前,有德高望重的老教授被强行拖离教学岗位下放到某地筑墙,墙修好后就被推翻后再重修筑,周而复始老教授难免被折磨成精神失常。
如今距离被别人掌控身体的时代已经渐行渐远,越来越相信,你相信什么,你就能看到什么这句话。我在学前班的阶段就有了座右铭“能”,那个幼小的孩纸将“能”字用圆珠笔写在了手背上。
如果那个六岁孩子能够秉承着这个宗旨活到现在,一定会拥有完全不一样的人生。历史可惜没有如果,有的只是结果和后果,结果是用写着座右铭的小手又去上房揭瓦、水里捞鱼,“能”体现在了淘气上,自家房顶的红瓦被踩碎几片,水盆里养起从大河里历尽千辛捉来的大鲫鱼,不久手背上座右铭的字迹隐没在历史的滚滚洪流中,像流星一样划过天际而不是像浩瀚星辰照亮整个漆黑的夜空。
高中时班主任找我谈话,别的学科起码都还说得过去,唯独英语特别差严重拖了后腿。我对班主任说,英语学不好是“历史遗留问题”,从初中开始就没有及格过,想改变颇有难度。
结果,中考时120分满分的试卷考了60分;高考时150分满分的试卷又考了60分。学习考试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学习不好不可怕,可怕的连自己都不相信自己能够学习好,在心中已经失去“能”的信念时,所剩下的只有迷茫、无奈和叹息。一个正在装睡的人怎么可能被唤醒呢!
人往往自己丢了东西,结果看谁都像贼似的,心里所想的和眼里所见到的其实是一致的。那我们为什么不赋予自己力量和勇气呢?
个体进行归因时,有内因和外因两种,内因指存在于个体内部的原因,如人格、品质、动机、态度、情绪及努力程度等个人特征。外因指事件发生的外部条件,如背景、机遇、他人影响、任务难度等。
内控者相信个人生活中多数事情的结果取决于个体在做这些事情时的努力程度,控制点在个体的内部。外控者则认为个体生活中多数事情的结果是个人不能控制的各种外部力量造成,控制点在个体的外部。
主观不努力的人往往会客观找原因替自己开脱,这是一种自我防卫策略,但归因的偏差很可能让自己失去努力奋斗的意义。
据说在这个世界上别太依赖任何人,因为当你在黑暗中挣扎的时候,连你的影子也会离开你。进化论中有观点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不想被淘汰,就必须自己赋予自己力量。
《圣经 马太福音》中有一个观点,“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凡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去。”
故事是讲一个我从来没见过的人,不对,是一个我从来没见过的神(即使从没见过也不能完全否定他的不存在),分别给三个仆人五千、两千、一千,前两个仆人做生意又赚了五千和两千,最后一个仆人将一千原封不动埋起来。等神回来后,神将两个赚了钱的仆人鼓励一番,然后将最后一个人仆人的一千剥夺交给赚了五千的仆人。
公平吗?这个世界从来就没有绝对的公平可言,这个世界从来又都是相对公平的。
某年某月某一天晚上的睡梦里,我曾经多么希望自己能够变身成富二代,出生就含着金钥匙,不需要努力就得来一切,走上人生的巅峰。
梦醒后回过神,别人得来终觉浅,绝知努力要躬行。不是自己通过奋斗创造,不劳而获的富二代有座金山也可能挥霍干净。可怕的不是别人是富二代,可怕的是别人是富二代还比你努力。
天赋决定上限,努力决定下限,也就是天赋多高决定你所达到的成就多大,努力就能保证你能达到一定水平。比如中学英语,只要多读多背,按照寻人的智商每个人都是可以学好的,结果心思并没有花在学英语上,睁着眼睛说是历史遗留问题。
赋予自己力量行动起来吧,可怕的不是失败,而是未曾努力过。岳飞、荆轲、拿破仑等等他们最后都失败了,但他们一样是英雄,没经历过波澜壮阔的人生是不值得一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