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梦芭蕾》观后感
按照观影有感的常规套路,应该是先对影片梗概做一个介绍。我也不能免俗。
影片讲述了一个女人对梦想的追逐。主人公名叫帕卡莱蒂,是一位农民的女儿,出生在巴西东北边塞阿拉州的鲁萨斯。帕卡莱蒂是个疯狂的芭蕾老舞者,多年来,她在福塔莱萨的几所学校里担任古典舞和芭蕾舞教师。但她一直心怀大志,仍想站在聚光灯下、舞台中央。几十年过去了,她觉得福塔莱萨不是她真正的家。退休后,帕卡莱蒂回到了她出生和成长的地方陪伴姐姐。然而,回到故乡并不意味着直面现实。在鲁萨斯举行建城二百周年聚会的前夜,她决定献上一场芭蕾表演,当作“送给人民”的礼物,但她得到的只有嘲弄。尽管如此,这位曾经的艺术家仍然相信自己。这部振奋人心的作品由1986年柏林银熊奖得主马西莉亚·卡尔塔舒主演,若昂·米格尔、泽齐塔·马托斯和索娅·利拉等演员共同出演。
片中让我震撼的有三:
一是开篇的一抹艳红。妆容精致的持扫帚优雅起舞,不年轻的面孔而自信、从容的舞姿,高昂的天鹅颈,红裙在丽日下烨烨生辉,见者动容。
二是结尾的升华犹如神来之笔。我由衷的感谢导演用心良苦,没有设计成鲜花与掌声哗众取宠。通篇都是两条主线——人性和追求。看电影无非就是看艺术的展示和在别人的故事中看世间百态人情冷暖。而在该片中,我们能够看到导演对人性和真实的忠诚,不粉饰不浮夸。当女主终身都没有得到广泛认可和理解的时候,尤其是在唯一理解她的亲人姐姐去世后又经历了一段抑郁的时光,作为一名曾经的教师,就是再想教化世人,也足够冷静地认识到“我所有的坚持都是为了我自己、我自己的喜欢,哪怕没有一个人认可、没有一个人欣赏,我也要在我自己的舞台上昂起美丽的天鹅颈,做永远优雅起舞的白天鹅”!
三是姐妹俩的那段对白,言语不多,足够温暖。亲情与理解在爱中交融。帕卡莱狄感受到了认可与温暖。所以失去时会痛不欲生。而狗狗的来临就是为了承接她的温情,没了姐姐,在这世上还有一个生命全然地依赖和信任她。
影片是冷酷的,也是温暖的。
女主没有得到她想要的舞台,她想要的认可,她看见人们迷失在现代的时髦的嘈杂的不高雅的音乐中时,她是气愤的,她想呐喊,她想对抗,她想人们能够看得到听到到什么叫高雅。她想要人们听见,所以她大声说话,不优雅地大声喊叫,像孩子似的噘嘴不满,大大咧咧地走路,这是她面对这粗俗的世界的日常,就像孩子的叛逆。但是一旦她出门就会妆容精致,举止优雅,不惧于与众不同。不管是在朋友的店里,还是在服装店,甚至是在家里三个人就餐的餐桌上,她就是那哪怕喝白水都要用高脚杯喝出红酒的优雅之味来的女人!这是她想要的却不能有的生活,但是她可以向往,可以追求,可以在有限的条件下去创造去享有,就像那残破的唱片承载的却是古老的经典。
所以,女主是幸福的!她的梦是那么美,而她一直都在追逐梦想的路上孜孜以求。她想要人们听见看见,哪怕此时此刻不能,总有一些人会记得她,不管以什么形象,只要记得就好!只要坚持,总有一天,总会有人看得见听得见……
虽然在导演影后交流中也无法得知她是否拥有过爱情,但是至少我们看见她爱过,她希望对方分分秒秒都记得她,不畏时间。她也被爱过,姐姐、小狗无条件地爱她,钟点工也忍着自己的悲痛安慰她,杂货店老板也适时牵挂她。
导演处理角色、把握人性的本真,真实而到位。这个世界本来就是好与不好伴行,但爱,总是美好的,因为我们的心需要温暖!说这是一部追求艺术的片子,毋宁说这是一个不合时宜的女人追求浪漫、美好和优雅的诗篇,巴黎也好、芭蕾也罢,不过就是梦中的载体。
如果爱,就深爱,爱得投入,投入得无法自拔。在国产片中也有类似的把人性的坚韧刻画得入木三分的片子,顾长卫的《立春》,张艺谋的《秋菊打官司》,皆如是。在片中看人生,看人性,我们会更客观更公平更冷静,而当我们身边出现如此与众不同的人时,又会是什么样呢?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们要想接受与自己大不同的人时,总是会有千差万别的!
好好做自己就好,不管自己的人生有没有人喝彩,每个人都可以活出自己的精彩!
我就是我,不一样的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