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父母,最无奈的是什么?
莫过于,看着自己孩子被欺负,却无能为力。
最新一期的《婆婆和妈妈》中,伊能静谈到女儿米粒转到新学校的情况时。
伊能静说:“她回来两三天都跟我说,说大家都不理她,我可心疼了。她很容易被欺负……”
有一次小男孩不小心撞到了女儿。
女儿去报告老师。老师要求男孩道歉,事情很快解决了。
却没想到,此事成了女儿被针对的导火索。
从那以后,男孩每天都会有意无意撞米粒一下。
他会在上舞蹈课的时候,毫无缘由地把米粒挤到角落里。
米粒只能默默忍受,整个人被挤到墙壁上,也不懂得推开人家。
听到这里,老父亲秦昊忍不住哽咽“说的我心都难受了”,掩面落泪。
秦昊的那种遗憾、无奈和力不从心,网友们从屏幕前都能感受的到。
最后,秦昊无奈地问道:
“如果你有一个女孩,在学校总受男生欺负。
你跟老师说,回来孩子也还是受欺负。
第二天跟老师说、跟家长说,回来还是受欺负。
那你该怎么办?
难道只能转学吗?”
2、孩子受欺负只能转学吗?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篇关于“校园暴力和欺凌”的报告:
在全球144个国家和地区,每年有2.4亿学生遭受校园霸凌,差不多每三名学生中,就有一人曾遭受过来自同龄人的欺凌!
他们所遭受的包括身体上的暴力欺凌,也包括辱骂、中伤、排挤等言语欺凌。
在这样的一个现状下,转学不失为一个办法,但谁又能保证,转学后就一劳永逸?
美国反校园霸凌网站调查显示:因为新环境没有熟悉的朋友,转校生反而更容易成为被欺负的对象。
要知道,米粒就是因为转到新学校,没有熟悉的同学,才被欺负的。
转校,可能是解决问题最快的方法,同时也是隐患最多的。
所以教会孩子从根源上解决问题,才是最重要的。
3、沉默,只会纵容恶意滋长
著名安全教育学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学教授王大伟曾说过:
“坏人喜欢选择什么样的孩子下手?一般是那些软弱的、遇到问题就吓傻了的孩子。”
当孩子被欺负时,一味地回避矛盾,只会助长对方嚣张的气焰,更肆无忌惮。
在最新一期的《看我的生活》中,马思纯就谈及自己曾在初中遭受过校园霸凌:「“我是从小被欺负。”」。
「“上了初中,觉得就是到了地狱了吧!我也不知道,就是有一个女孩一直在欺负我,一直很讨厌我”」。
因为长的胖、跑的快,就会被嘲笑:“长那么胖还跑那么快”。
拿排球砸她的脑袋,拿走她寄回老家给朋友的信当众大声朗读出来。
就连喝剩的可乐里,都时常被人恶意地添加了各种“调料”:粉笔灰、拖把水、抹布水……
她没有向别人求助过吗?
有。
只不过她的父母告诉她:“不要去理会,你要努力地去证明,你过得比她好”。
她的老师找来欺负她的同学,一句不痛不痒地敷衍道歉,最后还责怪她:“都已经道歉了,你还哭什么”。
本想息事宁人,得到了却是对方的日复一日地变本加厉。
而这样的日子,不是一天,不是一个月,而是整整三年,直至毕业。
即使成年,马思纯也未曾从学生时代的阴影走出来,一度患上“焦虑症”。
如今成为金马影后的她,也坦言到现在不敢面对当初欺凌她的那个人。
想起知乎上曾有个话题是:经历过校园暴力的人后来怎么样了。
有人说:14年过去了,我仍旧希望他们去死。
校园暴力对一个人的影响是终生的,身体上的伤口会很快愈合,但是心理上的伤疤却难以磨灭。
即使走出了阴影,性格也会在潜移默化中被影响。
那些青春带来的伤害和疼痛,可能是10年、20年,甚至一辈子都无法忘记的。
4、教孩子做个“不好惹”的人
一位遭受校园欺凌的10岁男孩妈妈说:
“10年前,我拼了命生下儿子,10年前,儿子拼命来到我的身边。
每对母子都要拼了命才能相见,可我却没能保护好他。”
曾给孩子描绘过完美世界,但当校园暴力充斥在他身边时,却没办法护他周全。
孩子被欺负,哪怕只是言语中伤,最心疼的一定是父母,可再强大的父母也无法24小时守在孩子身边。
既如此,不如及早送他一身自保的铠甲?
一、口头上不能说,态度上不能垮
华南师范大学池毓凯教授曾提出“孩子吵架胜利发法”。
眼睛要直直地看着对方,挺胸叉腰,要表现出一副“我是不好惹”的模样。
然后气汹汹地说:
“住手!”
千万别小觑语言的威力,弱小者敢发声,霸凌者才不敢造次。
教育学博士凯瑟琳·迪皮诺有一本书叫《蓝芝士嘴,臭汗脚》,以帮助不同年龄的孩子面对这持续、痛苦的挑战。
其中讲到“对付爱欺负人的家伙”,有一个方法也是:
和他对话,要有力量,挺起腰板站直。
比如史蒂夫经常被格斯欺负、起外号,家长就教他用有力的语言反击。
父母带领孩子多练几次狠话,孩子下一次才能信心满满地“回怼”。
沉默是被霸凌者的宿命,发声才是改变命运的开始。
二、必要时,打回去
如果孩子真的是受到了恶意的欺负,
而不只是简单的争执打闹,父母一定要教会孩子去反击。
这并不是一昧的出“以暴制暴”,而是要告诉别人我们不软弱!
而是如同蔡康永所说:
“我们相信还击是必要的,相比还击的力量,我们更要培养孩子还击的智慧。”
如果语言制止不了,就一定要反击。
节目《开讲啦》中,一个妈妈问犯罪心理学专家李玫瑾教授,如果孩子说有人欺负他,打了他,要不要告诉孩子打回去。
李玫瑾教授语气坚决地回答说:“肯定会啊。”
她谈到:自己的孙女刚上幼儿园的时候,被调皮的小男孩抱起来狠狠砸在地上。
她告诉孙女:“如果被对方抱起来,可以双手揪对方耳朵,一拽,他一疼,就把你放下了。”
不主动惹事,也不怕事儿,面对校园霸凌,告诉孩子千万不要怂。
“先文斗,再武斗,武斗不行就撤退。”
好汉不吃眼前亏,逃跑并不是一件丢脸的事情。
父母一定要告诉孩子,危险面前,别逞能,保自己周全就是最大的“英雄主义”。
因为教孩子“打回去”,不是单纯的力量较量,不是你胜我负的输赢比赛。
而是让孩子拥有克服困难的勇气,练就孩子强大的心脏,锻炼孩子在社会中为人、处事的能力。
三、做孩子最坚强的后盾
作为父母,我们不仅要培养起孩子拥有强健的体魄,还应该有注意孩子心理的成长。
如果孩子跟你控诉学校里的事情,不要急着反驳,请耐心倾听。
千万不要先找孩子的错,“人家怎么不去惹别人,你自己也有问题”这样的话,能不说就别说出口。
告诉孩子,爸爸妈妈永远在他身后。
无论何时,遭受暴力威胁,不要一个人默默承受,爸爸妈妈会无条件地站在你这边。
父母的支持,不仅能给孩子安全感,还有反抗的勇气和保护自己的决心。
为人父母,我们既要让孩子拥有不伤人的修养,同时也要有不被欺负的气场!
注:部分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