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昨天早饭时,澄儿边吃边玩。不一会儿,开始扔起食物来。
我心头一紧。
他已经很久不扔食物了。换句话说,曾经他扔的很凶,大约在14个月到18和月之间,持续扔了几个月,令我焦躁不安。
对此,我曾写过两篇文章:《娃饭桌上扔东西,怎么破?》《幼儿饭桌上扔东西,该管不该管?》。
后来我们回了一次老家,回来后他就不扔了,好像忘了还有扔这回事。
扔食物这个纠缠我许久的问题就这样凭空消失,很让我惊喜了一阵。
而现在,孩子突然又扔,为什么呢?
澄儿两岁了,需要学习文明社会的规矩。基于此,我决定管,但有两个问题:1.方式——怎么管?2.理由——为什么要管?
关于管与不管的界限,我的态度一向是:若无充足理由,那就不管。
我迅速在头脑里构想了两种方案:
方案一:立即收走餐具和食物。传达的信息是,扔了就不给吃了。
方案二:任他扔,但饭后他要自己打扫,自己做事自己承担。
就在我的斟酌中,方案一的最佳使用时间(扔的前几下)已经错过了。看来,只能采取方案二了。
于是,我默默地吃完饭,静待接下来的问题。
下面是方案二的实施过程。
抱他下餐椅后,我提醒他需要为自己行为负责——自己收拾(有过几次成功经验)。
但这次,澄儿不买账了——他不愿意打扫。
想起德国人强调的“后果教育”……于是,我捉住他的手,一点一点捡起扔进垃圾桶。
这个过程中,他反抗升级,捡到后手又故意松开,做游戏般大笑……后果教育进行的很不顺利,我的火气也被拱起来了。
为了避免情绪失控,我定了一下神,决定止损。
于是,我蹲下来,看着澄儿的眼睛说:如果你不想打扫,那么我来收拾。但是,我也讨厌收拾。所以,以后你若再扔,我会直接收走餐具和食物的。
确保他听懂,但仍然选择不打扫后,我憋着气,吭哧吭哧地收拾起来。
满腹不开心。
2
育儿书读多了,我变得婆婆妈妈起来。
最典型的表现是,孩子遇到的所有问题——吃喝拉撒睡和玩,我都下意识在脑海里找理论依据。
特别是在面对该不该管的时候。
每一次管教,我都谨小慎微,生怕自己不经意间就用“锄头来凿一块美玉”。
因为育儿书里写:要接纳孩子,自由的孩子最自觉。
我奉为金科玉律。
所以,当我纠结在管不管,怎么管,怎样解释时,时间常常就过去了。而事态,也很可能倒向另一个我并不想见到的局面。
就比如澄儿扔食物,我若在他刚扔时就直接阐明态度并采取措施,后面我就不用在打扫问题上和他纠缠。而且,我也不用打扫,不累不心烦。
我明明时刻考虑科学育儿啊,为什么越来越觉得不会带娃了呢?
3
为什么我这么努力带孩子,却还是常常气到内伤?
固然,我学的育儿知识都呈片段状,还处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阶段,没有形成一套自己的体系。
可是,还有个更隐蔽的原因:我的心中只有孩子,没有自己。
我顾虑重重只为照顾孩子的感受,生怕一次不经意的阻挠就折断了他成长的羽翼。
我那么在乎孩子,独独忘了自己。
我不是按特定程序设置的机器人,我有喜怒哀乐忧。
换句话说,让他高兴,很可能让我不高兴。
因为,我若一味牺牲,那些被压抑的感受,累积过度必会带来反噬性的后果。
世上没有完美妈妈,我也不是圣人。
以昨天为例。冷静后,我复盘了整个过程,才发觉方案二并不合适我,原因有二。
一是因为相比方案一,方案二没有考虑到两岁孩子的身心特点——缺乏承担的能力。
二是我自己并不是那种无底线忍耐的妈妈,程度到了,我会发火。我忍得了他扔,却受不了他不收拾。
那育儿书呢?科学育儿派常说:要给孩子无条件的爱,要接纳孩子的情绪,管教孩子要温柔而坚定,好妈妈要不打不骂……难道错了?
当然没有。
可是,比科学育儿更重要的是,家长管教孩子时要自我感觉舒服。
好的管教方式一定是与家长性格、孩子性格、家庭环境相融合的结果。
若我们学到的“科学育儿”导致管教孩子时自己感到别扭,不自在,那恐怕不是育儿书的错,而是我们生拿硬套,不结合自家情况的结果。
东施效颦,只能贻笑大方。
因为家庭与家庭、环境与环境、孩子与孩子都是不同的变量,根本没办法抄袭。
所有的育儿知识都只能是参考。
4
管教孩子时,若一味追求感觉舒服,靠经验就是了。为什么还要读书、学习科学育儿呢?
我对这个问题的理解是:1.经验过于陈旧,靠不住。2.育儿是一门科学,爱和爱的能力不是一回事。
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知识更迭的速度太快,你守着旧知识一动不动地站在原地,时代的列车只会将你越抛越远。
况且,谁的知识和经验能够永恒如新呢?
只有不断读书、学习,优化自己的信息和知识结构,这才是现代父母该有的态度。
毕竟,我们养的孩子是面向未来的。
你不以一种科学的、前瞻的眼光和态度育儿,就等于违逆了现代社会发展的规律。
最终受害的,还是孩子。
所以,我所指的舒服的感觉也是要建立在不断优化的知识结构上。
每个家庭的育儿路上,都会出现很多无法预见的难题,在处理这种难题时,必然需要父母们权衡各方利害——自己的、孩子的、环境的,挑选出更适合当下自家的方式。
这种权衡和更适合,就需要优化自身知识结构加特。
爱的能力也是这样提高的吧!
我想,学会提高,学会权衡,这才是育儿路上你我应该有的态度吧。
相关阅读
1.《娃饭桌上扔东西,怎么破?》
2.《幼儿饭桌上扔东西,该管不该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