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在简书上读到一篇文章,中心内容是要对自己的文章进行总结,因此本周末我花了大约一个小时,回顾了最近 一周我的收获。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希望这次的总结能成为自己在简书上持续前进的一点动力。
1 收费的和不收费的功能比较,到底用哪个?
我从来没有认真评估过“麦库记事”与“印象笔记”之间的功能区别,并且在这两个的软件中间还一直在犹豫和徘徊。近一年虽然以麦库记事为主,并且为麦库记事还定制了很多的文件夹,但是里面的内容越来越多,越来越杂,也没有抽出时间整理,其实是一个沉睡的宝藏。
是时候对比分析一下两个软件的好处了。然后确定大方向,看是否如何投入和整理。如何将印象笔记和简书联接起来。
麦库记事:
优点:可以使用离线,笔记分类,上传暂无限制;新建笔记自带9个模板;搜索可以搜标题也可以搜内容;暂时免费;
缺点:其他功能无;打开某个笔记比较困难;搜索速度较慢;分享功能不好用;
印象笔记免费版:
优点:功能较多,菜单丰富,容易使用。
缺点:上传量受到限制,每月60M
印象笔记标准版:年费98元;
优点:上传每月1G,应该对我是足够了;其余包括免费版的所有优点;
缺点:收费
印象笔记高级版:年费148元;新增的功能基本用不到。
因此想要使用印象笔记,对我最合适的是标准版。免费版没法用。简书上有很多文章,大致是免费的不好的意思,可是麦库我已经用了一年多了,收费的印象笔记并不在功能上有明显的优势,因此暂时还用麦库。
2 原来模仿只能在短期内达到中高的水平,还是要有自己精于的专业(1万小时定律)
这是从得到上得到的启发,文中以日本学习巴西足球为例,日本足球在世界能达到中高水平,但是达不到顶尖水平。要达到顶尖水平,还需要大量的知识和实践的沉淀。我有个朋友,学了物流也就3-4年的时间,在咨询项目中负责物流的板块。但是由于他比较深厚的高管经验,以及系统思维能力,掩盖了他在物流方面的专业知识的不足,因此在行业里看上去很像专家。但是在项目实际中,他负责的板块还是推进缓慢,成果较少。
3 要博学,广为接触,要服从20小时定律
要定义自己急需的技能,20小时定律针对的是专业,而不是你所选择的专业。这个技能也许就是一个小小的技巧,也许是你受用一生的技能。要把它分割成一个最小的技能单元,这样你可以在不同的场合,随时运用和嵌入这些技能。
4 每周的总结和回顾可以参考spint
学习spint周回顾的方法:
1)花五分钟写上”我们的成功/失败的经验是什么”
2)花五分钟写上“有什么能够改进的”
3)询问“如何解决这些改进?,路径在哪里,工具在哪里?”
每周的回顾要看一下本周的日记和随笔。并进行以上总结,也可以不限于以上。
5 写作主题的选择,也可以参考SCRUM的冲刺会议模式
写作主题缺乏,是一个头疼的问题,通过我这38天的持续写作,我觉得写作主题可以来源于:
1 自己以前的经历。如游记,印象深刻的事件,标志性的事件,内心的感受等;
2 读书笔记和书摘
3 来自简书上的好文摘录,再加上自己的感想
4 来自其他,如微信圈的好文摘录,加上自己的感想
5 来自新闻热点
6 自己的总结回顾文章
6 尝试写作时,先写框架,再写框架下的内容
以往写作时,我都直接在简书上开始写,为了节约时间,写到哪里到哪里,往往写出来后逻辑不清,内容贫乏,文字可憎。今天总结,也尝试先用框架的方式,再在标题下面写,这样整个文章就显得条理清晰,虽然文字还显得不太专业,但是已经可以成为一篇有价值的短文了。
7 拖延症也不难对付
昨天处理了两件拖延了22天的事件。虽然处理的也不是太好,自己也也有些不满意,但是这两件事情毕竟还是有了推进。昨天处理的心得体会是:拖延症会变化各种形态来说服你“先做其他的事情,这件事等会再做吧”,但是昨天,我决定马上就做,就这样不知不觉地做了4个钟头,也就把这个事情往前推进了一大步,因此,克服拖延症的妙药就是,管他的,马上开始做就好了。
8 总结
零零碎碎的说了这么多,觉得有好多营养都是来自于自己的日常工作,以及从简书上简友们获得的灵感,昨天还和“白教主”微信交流了一下如何积累素材,以及使用什么工具积累素材,如何对素材分类等。这些都是点点滴滴需要慢慢积累的东西。因此,周总结一不小心就总结了8条出来,让我明白了总结是如此的重要!
要进行周总结,本身也是一条收获啊!
坚持下去吧,每周总结,并且马上记录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