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建成 徐松 文/图
作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张振福从“捏泥人”到“烧陶人”,又从“烧陶人”变成“烧钧瓷人”。他的每一次跨界并非是把非遗传承变走样,而是让新的花样儿增添了非遗产品的传承价值和影响力,这就是张振福的艺术贡献。
土气才接地气
认识和评价张振福不能拘泥于传统眼光,而应该基于创意眼光。正是基于这样的前提,才能发现他的作品里有着最基层的“土气”、有着民俗文化的“农家乐”、有着泥与火之间的“艺术之新”。
张振福的作品很“土”。与所谓的新潮和先锋艺术作品相比,张振福的作品反映的多是故土、乡土、泥土。他的每一件作品,既有他的乡土记忆,也有他的乡土情感。“农”字是张振福的创作源泉,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所构成的一个个有趣的生活场景,都能勾起人们的乡愁。
在现今城市化的大潮中,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少人虽然远离了农村,但人们依然怀念青山、绿水、村落、亲人。这种“乡愁”可能随着时间的久远越来越浓,像一坛老酒,在人们的心底发酵、挥发、弥漫,给收藏者留下了美丽的乡土之梦。
农家乐留住乡愁
张振福作品中的人物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快乐。他的作品不论男女、不论年龄,张大嘴巴、开怀大笑是人物的共同特征,这也代表他对生活的理解和审美追求。张振福这种放弃追求形似,不是一味地追求逼真,而是追求神似。呈现在收藏者面前的一个个活泼有趣、气韵生动、形神兼备的人物,还有一个质朴、纯净、快乐的心灵世界和精神世界,这些恰恰是每一个人都心驰神往的“农家乐”。
创新更宜于传承
从发现泥人碰撞易碎、遇水易损,张振福便历尽艰辛、反复尝试,终于像烧砖头一样,把泥塑烧成了陶塑;然而,从土黄色变成了砖瓦色,陶塑的颜色仍然单一、呆板,不能展示出泥塑的深层次神韵。于是,张振福大胆地将泥塑与钧瓷结合起来,创造了一个不一样的艺术世界。
用郑州大学汪振军教授的话说:“张振福是河南第一个给泥塑穿上钧瓷衣服的人,也是第一个跨越泥塑与钧瓷两界的艺术家。传统钧瓷是在一件作品上蘸一种釉,而张振福的钧瓷泥塑的不同之处在于局部抹釉、一件作品用几种配方不同的釉。我们知道,钧瓷的神奇之处在于它的窑变,在于它美丽的色彩。而张振福钧瓷泥塑既保留了泥塑有趣的造型,又吸收了钧瓷色彩丰富的优点,大大增强了传统泥塑的艺术表现力。这就是一个难得的艺术创新!”
如今,从一个泥人经过1300℃的高温之后升华为钧瓷,张振福的泥塑不仅是物品价值的提升,更是艺术价值的升华。
来源:周口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