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女儿已经快要十一岁了,至今我都记得她出生的时刻,那一刻是我们期盼已久、激动万分的时刻。从一个只有45厘米、六斤二两的小婴儿,慢慢地长成了一个大眼睛、活泼调皮、善良可爱、会哄我开心也会惹我生气的小女孩。
一个小生命的来临,不仅带来了喜悦,更是将我们的希望全部倾注到了她的身上,这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也是每一个新生家长的期待,正是在这种心理的作用下,我们早早就给孩子设定了成长的目标和任务。但是当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远离我们的期望值,或不能达到我们的目标时,那一种焦虑、彷徨、甚至失望的心情不仅影响自己,更是将种种不良的情绪带给了孩子。 每当遇到孩子做作业磨磨蹭蹭、满篇的错题、考试成绩不好、被老师点名等等,我还是控制不住地生气发火,会忍不住的说这么简单的题你都不会做、谁谁谁怎么就能学的那么好•••••••,有时甚至会出现“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行为,过后却又总是后悔,为什么会如此暴躁,如此没有耐心。有时候也想我们虽然生养了孩子,但我没理由要求孩子和我一样!无论孩子是什么样子,将来能不能出人头地,她始终是我们的孩子,我们应该无条件的接受孩子,这样孩子才能有自信和安全感。当我们学会接纳和欣赏自己的孩子,像孩子已经成长为你希望其成为的人那样对待她,你会发现,你自己对了,孩子就对了。
从接纳开始,先调整好自己的情绪与态度,改变粗暴的训斥、打骂等管教方式,少说教、多示范, “立足行不言之教”,我们父母通过自身行为的规范,用榜样和力量来影响和熏陶孩子。
理解和尊重孩子,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生命体,而不是我们的所有物。懂得倾听、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而不是整天把孩子的不足挂在嘴边,相信孩子的成长空间和无限可能。
做最好的父母,爱自己的伴侣经营好婚姻,创造温馨幸福的家庭环境,有自己的生活和爱好、锻炼好自己的身体,秉承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让孩子懂得爱、相信爱。
每个孩子内心最大的渴望,都是爸爸妈妈完全地接纳自己、无条件地爱自己,这是他自爱自信的源泉,而养育孩子的过程,实际上是父母不断地发现自己、教育自己、提升自己的过程。 美国心理学家大卫•凯特说:无论一个人的生活环境如何,当好父母,最基本的是要给孩子两样东西:根和翅膀。所谓根,就是给孩子安全感,并引导孩子活得健康快乐;而给孩子翅膀就是给孩子最大的自由和机会,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最大的智慧和潜能,有机会成为所能做到的最出色的人。
最后,以黎巴嫩诗人纪伯伦的《论孩子》为结尾,感谢我的女儿,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快乐和幸福。
《论孩子》
你的孩子,其实都不是你的孩子。
他们是生命渴望自身的儿女。
他们借你而来,
却并非来自于你,
他们虽然和你在一起,却不属于你。
给他们你的爱,而不是你的思想,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给他们的身体提供居所,但不要禁锢他们的心灵,
因为他们的心灵栖息于明日之屋,
那是你在梦中也无缘造访的地方。
你可以尽力变得像他们一样,
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像你,
因为生命不会倒行,也不在往昔停留。
你是弓,孩子是离弦的生命之箭。
那射者在无穷之间看准了目标,
用神力将你引满,使他的箭疾驰远射。
让你欣然在射者的怀里弯曲吧,
因为他既爱那飞翔的箭,也爱这稳定的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