冏到桂林时正值冬天,这并不是大部分人眼里最适合畅游桂林山水的时节,但杜甫在诗中所写“吴岭皆炎热,宜人独桂林。梅花万里外,雪片一冬深”。
范成大也在游览桂林后,发出“杜甫不欺我”的感慨。
冬天桂林的独特之处,美在细雨蒙蒙,烟波袅袅,两岸青山在薄雾的笼罩下若隐若现,宛如蓬莱仙境,烟雨山水更青绿。
看山水:人在画中游
“千峰环野立,一水抱城流”是对桂林城市风貌的写照。
先看山。
北方的山,或沉稳、或雄伟,且山就是山、水就是水。可以想象,当北方人来到广西,秀丽、精巧的桂林风光和山水相融的鬼斧天成有多么震撼其心灵。桂林的山不似北方大山般宏伟高大,属于卡斯特地貌,纷纷拔地而起,给柔情的水增添了挺拔沉稳的气势。
在桂林看山,有四座山是不容错过的:位于城中心的象鼻山、独秀峰,阳朔的九马画山、黄布倒影(人民币20元取景地)。
象鼻山,不用说啦,毕竟在小学课本打了二十多年“硬广”。直到真正来到象鼻山面前,冏才知道了它的一点小秘密:在大象肚子里是空的,是桂林当地酒——三花酒的酒窖。酒窖常年恒温19摄氏度,最适宜藏酒。三花酒是“桂林三宝”的头宝,是典型的米香型酒,为什么要取名叫三花,是不是因为是几种花酿成的酒?去了才知道,为这个酒在摇晃过后会起三层酒花,故而得名“三花酒”。
独秀峰,犹如南天一柱拔地而起。让冏想起了张家界的乾坤柱,也就是电影《阿凡达》中潘多拉星球的取景地。
清代著名的诗人袁枚,就直白形象多了:
来龙去脉绝无有,突然一峰插南斗!
桂林山形奇八九,独秀峰尤冠其首!
——第一次读古诗读出了喊麦的感觉怎么回事?
“自古山如画,如今画似山。马图呈九首,奇物在人间。”该诗所取之景,是漓江风光的精华——九马画山。据说越聪明的人看到的马越多,你看出了几匹?
说到兴坪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但是只要提起第五套人民币20元背面的风景,咱们小时候一定不陌生。20元背景图案上印着的便是兴坪大河背村的秀美山水——“黄布倒影”。
小学课文《桂林山水》中写道桂林的山“像巨象,像骆驼”,骆驼又是在哪里?原来在七星景区的骆驼山。这里有“中国游圣”徐霞客最偏爱的天下“第一洞天”。古称“栖霞真境”,是桂林古八景之一。七星岩是钟乳石溶洞,还可以和路边、头顶树上窜来窜去的猴子玩耍。
再观水。
90后的小学课本《桂林山水》写道: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漓江发源于桂林市的猫儿山,山脚下的涓涓细流汇聚。世上无水不东流,是因地球西侧地势比东部的地势高的缘故,但只有湘江的水是由南向北而去,漓江的水由北向南而上,水位湘漓而去,“漓江”也因此而得名。另外,“漓”字在字典中有清澈透明的意思,这大概也是漓江这一名称起源。
晚上看不清山水的时候做些什么好呢?可以乘船游览桂林的“两江四湖”,即漓江、桃花江、榕湖、杉湖、桂湖、木龙湖。
每当深秋的晚上,秋高气爽,明月高悬,月光照到江面上,银光闪闪,这就是桂林十八景之一的“阳江秋月”。为什么要把阳江改名叫桃花江?是因为以前在两岸种了很多桃树、夹竹桃树,在桃花开的时候,桃花的花瓣顺着风飘洒于江面上,漂亮而浪漫,所以才给它改名桃花江。
在腊月,冏居然真的看到了桃花盛开。
榕湖因为在岸边有一棵800多年树龄的大榕树而得名。桂林的三大树种就是榕树、香樟树和桂花树。
木龙湖,原本不是湖,是四个内湖当中唯一一个人工挖掘的湖。它在宋代时上面建造着一排排的兵营,而后来,桂林市为了要将江与湖连通,于是在这里挖掘了一个人工湖,这个湖因为邻近木龙洞,故名“木龙湖”。木龙湖是一个结合了自然山水与历史文化的景区,因为在木龙湖北侧遗留了宋代东镇门、宋城墙遗址等历史人文景观。依照了宋代画家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当中的一角修建,宋代建筑群大气典雅,整个湖区如上了色彩的水墨画。
看文化:竹排与瑶族少女
如果把桂林比作一本书,青翠的山水是她的封面,多元的文化是她的篇章。
桂林优良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鱼类资源,也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桂林渔民,桂林的渔民大部分都姓黄,据说在元末明初的时候,黄氏的祖先带领他们的族人从福建邵武至临湘一带以捕鱼为生。
捕鱼有三大法宝:渔网、竹排、鸬鹚鸟。冏在哥哥80年代的小学课本上读过郑振铎的这篇《鸬鹚》:
一只鸬鹚钻出水面,拍着翅膀跳上渔船,喉囊鼓鼓的。渔人一把抓住它的脖子,把吞进喉囊的鱼挤了出来,又把它甩进水里。
鸬鹚这种水鸟在北方很少见,我们也叫它鱼鹰,酷似鸭子,但嘴巴是尖的,而且带钩。它的脖子非常具有张合力,弹性很好,所以渔民会在它们的脖子顶端系上绳索,捕到大鱼就被渔夫取出来,小鱼则可以自己吃掉。
在夜晚的湖上,停着很多的小竹排,那是渔火夜捕。
让冏想到了一首诗:
雾雨蒙蒙养景稀,人编黑叶作蓑衣。
橹摇渔父唱歌去,牛背牧童浮水归。
在夜游湖中,红瑶少女在水边优美起舞,她们身着束身宽袖瑶服,下穿齐膝、宽松的摆裙,围绕着用杉木做成的大木桶准备梳洗长发。
红瑶的女孩从小就有蓄发的习俗,用一块黑布将自己的长发盘在头顶,一生当中只会在18岁成人礼的时候剪一次头发。桂林“红瑶寨"获得“吉尼斯群体长发之最"的称号。
桂林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东北部,是少数民族集中的一个城市。在湖边有六根图腾柱,它代表的是桂林主要的六个民族。咱就以瑶族为例,过去瑶族曾因服饰的颜色、裤子的式样、头饰的装扮不同而得各种族称,比如“红瑶”“白瑶”。这一点,冏在湖南张家界旅行时发现苗族也有相似的分类。
看历史:在街巷建筑中看千年兴衰
悠悠漓江,有道不尽的故事,巍巍青山,更有说不完的历史。
北部的荆楚文化渗透到桂林地区,西面的少数民族文化北上在这里交汇,南面和东面可通南海,海洋文明也影响桂林地区的文化发展,因此桂林的建筑有着多元融合的风格,而每座古建筑背后都有着一段段历史故事。
在兴安县境内,至今保留在公元214年前秦始皇时期所建造的中国史上第一条人工运河——灵渠,灵渠是秦始皇为统一岭南而创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它沟通漓江与湘江,使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相连。通过开凿灵渠,秦军得到了源源不断的后勤和兵员补给,最终统一了岭南地区。
坐船夜游的一段,在宋代属于桂林的护城河,放在古代,还没进城呢,进入桂林城内要经过古南门。
古南门前水面上有一艘短蓬石船,是为了纪念北宋著名文学家黄庭坚而打造的。北宋初年,王安石变法致力于革除弊政,为谋国富兵强,但坏蛋蔡京,借变法排除异己,将司马光、米芾、苏轼、秦观等人打成奸党。身为苏门四学士之一的黄庭坚自然难逃厄运,被贬时途经桂林,桂林的地方官不予接待,也不让他进城门,无奈之下他只能将自己的小船系在榕树下,在桂林城外睡了一宿。后人为了纪念他,就在湖面上打造了那艘短蓬石船,并立碑“黄庭坚系舟”。
东西巷,就像一部时光机,走进去可以看老桂林的市井生活风貌,也见证了桂林城自唐武德年间建城后近1400年的历史兴衰。斑驳的城墙、古朴的民居、古树掩映下的小店,让人一时不知是身处江南抑或岭南。
沿着漓江进入阳朔县下船,走进西街,就处处是“小青瓦、坡屋顶、白粉墙、吊阳台、石板街”的桂北建筑风格。
更值得一去的,不在县城,而是兴坪古镇。如今古镇内仍存有古街、古桥、古戏台、古庙等具有浓厚桂北风情的人文古迹。其中老街长约1000米,从古镇东南延伸至榕树潭、兴坪码头。明清所兴修的各省会馆都坐落于此,漫步其中,尽可领略“老街长长,古巷深深”的幽娴意趣。
有对宝塔是桂林市地标性建筑物——日月双塔,取“日月同辉”的意思。金碧辉煌的是日塔用铜材所打造,共有9层,是我国目前最高的水中铜塔;银白色的月塔用琉璃装饰,共有7层。因为佛教有说“七级浮屠”“九九归真”,因此佛教的塔大多数以7层、9层居多。
当来到逍遥楼前,冏被告知这就是中国四大名楼之一时,冏是震惊的。与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齐名?
逍遥楼始建于唐武德四年(621年),由桂州大总管李靖最早修建,逍遥楼因庄子著作《逍遥游》而得名。历朝历代的达官显贵文人墨客来到桂林,逍遥楼是他们必造访的场所,他们在逍遥楼上夜吟留别,吟诗作对,使得逍遥楼名声远扬。
四大名楼中,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均已在课本上打过硬广,而逍遥楼知名度不高,连同在一个地方的的桂林山水都声名远扬。
只想说,酒香也怕巷子深啊。
最后,冏写了一首打油诗《冬日烟雨游桂林》作为结尾吧:
青衣携伞沾石苔,
行舟竹筏破雾开。
忽有青鸟双飞去,
何处笛声江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