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21天写作训练营"后的第一个星期每天还能按照作业要求写上一篇500字的随心短文。第七天开始,一方面忙着工作上的事,另一方面(主要原因)是因为心里脑里有点打退堂鼓——感觉肚子里没墨了,仅有的一点小池塘一下子就被掏空了(着实尴尬阿)。
我也知道这么多年不爱写作怕写作是因为给了一个标题后脑里空空,一方面不能从多方面去论述它,另一方面文采不怎么样。虽然我不是那些爱阅读的人,但是上学至今也多多少少看了一些书。阅读的那些书感觉吸收率极低,对于写作没有多少提升。总感觉一直没学会作家们的"套路"。
在听弘丹老师的讲课时,我注意到老师说的:写作不仅仅是坐在椅子上写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前期思考。结合以前一直觉得自己脑袋空空的感觉,我顿时更加确定还是在于思想思路不清晰。
我一直是按照传统的看书方法读书:逐字逐行逐段、从头到尾的看一遍,感觉自己慢慢的走进作者描绘的深山里,不能跳出来一览此山的全貌,也就不能理解、明白、清楚作者的写作思路。
上网搜索"读书方法",仿佛打开了一扇窗户,原来有那么多人分享他们的读书方法阿。有一种种叫作思维导图的东西,感觉就像是小时候上学时把每一段每一节每一章的中心思想概括出来,然后一段段的把作者大纲拼凑出来。我想(我还没动手做过)这样应该能比较清楚看懂作者的写作思路。
百度搜"他们是怎样读书和选书"能找到萧秋水采访收集一些看上去忙又仍然能够不间断地读书的人的读书与选书方法。感觉萧秋水无私的分享,让我们能够站在巨人身上探询解惑问题。
他们看书很快,但殊途同归:把握作者的逻辑脉络。
文章里介绍了好几种方法:强力研读法,读书笔记PPT等等。因为我都还没尝试过就先不发表什么看法。
我这次算是领悟了现在的我不能像以前一样思想与文采都想吸收采纳,应该先构建相对完整的知识地图,再提高文采水平。接下来就是行动实践文章的读书方法,然后形成自已的一套读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