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定公问:“上级怎样对待下级?下级怎样对待上级?”孔子答:“上级尊重下级,下级忠于上级。”
上对下,叫“使”;下对上,叫“事”。这句话,就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理念:上下级关系应该是怎样的。
但往往糟糕的公司都是:君使臣以忠,臣事君以礼。也就是上级天天给员工洗脑你要忠诚于公司,或者给员工灌输“离开公司你什么都不是”的思想,希望员工是无底线的奉献;而员工对于公司只是做到我符合劳动法就可以了,对于公司的要求也要是用劳动法的标准来衡量利弊。
总的来说,糟糕的公司就是希望员工尽心竭力,无限效忠于自己。而员工的想法只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还用所谓的劳动法来保护自己。这便是君王和臣子之间定位不清晰的时候会出现的状况。
而孔子说说的:君使臣以礼(有规矩);臣事君以忠(无限制):上级尊重下级,下级忠于上级。上级对于下级的要求就是,你只要符合劳动法就可以了,遵守公司规章制度。以礼节来节制下级即可。
如果我们作为领导,不需要让员工把身心献给自己,员工的人身即是自由的,精神更是自由的。
如果我们作为下属,不能有置身事外混工资的心态,而是要想尽办法把这件事情做更好。
这种状态,才是即和谐又双赢的。员工个人主观能动性与价值感能够得到鼓励与提升,公司进展也能得到提到,公司做的越好,员工的发展空间也就越大,这就是一种良性发展。
而现实生活中,往往是相反的结果。老板觉得员工做的远远不够,而员工觉得自己做的已经很多了。联系到我自己,当年,就是这样的一种环境。现在想想,离开,真的不用后悔。
所以上级对下级提要求,不要提太过分的要求。
小人易说(悦)而难事,君子易事而难说(悦),不以其道悦之不悦也。就是说,我们和君子共事、合作,很容易,但你很难取悦他。和君子共事,看的是事情本身,事情做好了,其他的不会过分要求,更不会求全责备。但和小人共事,事情本身变得不重要了,讨好他变得更重要,但做事情的时候,要求又是更高的,你做什么都不对了,你并不很容易真的使其满意,“及其使人也,则求全责备”。
所以这句话,除了“边界感”,还有一个“责任感”。这是一个需要权衡的关系,进一步则近,退一步则远。所以,无论何时,无论我们处于什么位置,都要衡量好这种“君臣”的上下级关系。
最后,樊登老师说:一个好公司,千万不要给员工洗脑;绝对不要整天讲感恩;员工工作,公司发工资,这是规矩,不值得感恩。好公司不要讲忠诚,好公司讲的是底线、讲的是劳动法,讲的是共赢,员工是自由的,是独立的,你可以创业,你可以想走就走……
这句话,是职场关系中的一句警世格言啊。
子曰:“《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孔子说:“《关雎》给我的感觉是有快乐又有悲伤,但是都不泛滥,恰到好处。”
这是孔子的文艺观,孔子认为,一个好的文艺作品,应该做到“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但孔子本人并没有做到“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孔子是会“悲之以恸、三月不知肉味”的。
但是,梁淑敏先生说,孔子的乐和难过,都是发自本心的,只要是发自本心的,就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那种故意瘙痒、过度渲染的感情氛围,才是泛滥。那些让你痛苦到极致、快乐到极致的文艺作品,实际上都是背离了本心的。
这一句,就应该是我们在作创作的时候,如何诚挚的抒发感情,就有了标准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