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来无事,翻看了下QQ空间,读到一篇大学时写的文章。当时的挣扎与彷徨历历在目,重新贴出来排了版
一直在同社会抗争,没有融入到其中,也曾尝试改变,但内心的某些特质决定了我无法彻底的跟市面上主流的价值观吻合(要声明的是这不是普遍意义上的非主流)。不断的自我冲突把我的很大一部分心力消耗掉,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并没有得到相应的自我完善。并且导致不能完成日常的社会事务,非常失败的负和博弈。一直问自己到底要的是什么?后来发现一直是在满足自我的不现实的想法,却忽视了本我这个社会人的身份。
这是个物化的时代,忙碌的人们仅仅用杂七杂八的物质来填补内心的空虚和焦虑。忙的时候没有时间去扣问自己的内心,闲下来的时候也不敢问及自己的灵魂,或者歇斯底里的娱乐,或者通过一些事物掩盖内心的嘶吼。有些勇敢一点的人也只是从古人的身上汲取营养,并没有深入剖析自我存在的意义。“忙”分解为“心”“亡”,还是古人有先见之明。忙尽管能获得更多的物质,但是太忙并不是什么好事。忙的时候心处在一个沉睡,甚至假死的状态。忙说白了也是一种逃避。
那到底什么是人生的意义呢?这不是一个简单到随便给一个定义的命题,简单几句话肯定没法说清楚,也可能是自己的水平不够,不能给出一个完整且简洁的定义。主题的展开需要一些铺陈才能说的透彻。也希望有过此类困惑的朋友能够一起参加讨论,也有助于发现一些被忽视的问题。
我们讨论的是人生的意义,所以这就有个前提就是人必须活着。死了之后是否还有人生,鬼生之类不在我们探究的范围之内。人之所以自杀是因为他内心的崩溃,自我意识被摧毁,为了停止那种特殊的感知,他选择了终结自己的肉体,因为他知道死了就一了百了了。当然,跟前面提到的一样,人死了之后是否可以终结这种感知我们不得而知,也不去讨论。这种内在的痛苦和焦虑(这里的焦虑与普遍的不同),只有产生过自杀心理的人才能深刻的体会到。很悲哀,大二那会儿产生过自杀的念头,没有勇气实施救了我一命。错误的人生观或者价值观极易由于外界的变化产生动摇,一旦现有的意义遭受到威胁,轻一点的产生心理问题,严重的产生轻生的念头,更严重的直接对社会产生影响,比如马加爵。
经历过才能明白,放下了才能承担,无才能有。值得在文章开始提出的一点是,如果不倒空瓶子里的脏水,再多的泉水也是灌不进去的。这不是小说,不需要一目十行。需要的是经过缜密思考的思维碰撞,不是诸如“兰州烧饼”的情感发泄物。经过上面的例子从另一个角度剖析了人生意义。那么到底到底怎样才算找到人生意义,内心变得强大呢?内心的强大是现有的价值观和社会排序不会对你产生任何影响,比如,在上级面前不好说话,遇到比自己帅的人会产生妒忌,遇到心爱的女孩说不出话等,这些都是因为自我遵从现有的社会价值排序,潜意识中把自己摆到这个排序的底层,自然而然产生自卑心理。只有逃出世外,才能成为高人,这里逃出不太准确,应该是积极的。现在知道了问题产生的原因,想改变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这是从童年认识世界开始,从显意识慢慢加深到潜意识的价值体系。待续
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这是清代学者张潮的名句, 短短几句话,道出了不同人生阅历对待读书的态度和收获。不要在没经过大脑反复思考前轻易的下结论或者倾倒情绪垃圾。
现有价值体系通过ZF无神论的固化,通过物质创造的价值来衡量一个人的价值。这就造成了人的自我价值感很容易因为外界的变化而产生波动。要知道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后,人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不断变小,进一步造成的结果是上面那种所谓的价值感在不断降低。这也就造成了现在很多人抱怨的:生活好没有意义啊。因为他那种价值感因为个人的原因无法得到社会的认可,或者自认为没有得到社会的认可,无法跟外界产生互动,然而外界的环境是一直变化的。说白了就是通过外界来左右自我价值,而不是通过人的自我意识的实现来完善价值观。一个人既有正确的价值观,又有社会人的创造力,也就是明白了自己存在的意义,我想不出还有什么力量可以阻止他的内心变得强大。
自卑是因为和他人通过比较,按照现有的价值排序,如果比较方掌握的社会资源多余本人,那么他就会产生自卑心理。比如,同班同学学习比他好,妒忌高富帅等等。 孩子从小是不掌握社会资源的,但是他本能的需要这种资源生存下去。 本身他人学习好不会使自己产生自卑,就好像一个没听说过杨梅的人看见杨梅也不会生津。 而是因为学习好带来的后果。这是从小经过这种价值体系的不断刺激才形成的应激反应。从小长辈们对学习好的孩子都喜爱有加,各种奖励措施在孩子们的意识中形成了这样的认识:学习好就能获得更多的资源,学习不好的孩子因为反复的刺激,心里留下阴影并且存留在潜意识当中,很多时候显意识是感知不到潜意识的,但是潜意识又在时刻影响着这个孩子。这种潜意识伴随这个孩子很长时间,上了高中后在学习好的同学面前还是会自卑,但他对这种自卑很焦虑,因为这种自卑会有连锁反应,很可能会因为学习不好而低估自己得出很偏激的结论,比如认为自己是个废物之类。由于这种自卑让他陷入到不断的自我冲突中,尽管当时可能因为学业的繁忙,没有注意到这种心理的问题,但它并没有消失,只是在潜伏,日后一定会暴露出来。欠下的债迟早要还的。向鲁先生学习: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现在的很多心理问题如果找不到原因,可以试着了解下自己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