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今天晚上,我的一位朋友问了我这样一个问题:
如果有人(你的同辈)经常说「心疼你」,他想要表达的到底是什么?
我觉得这个话题非常有意思,因此拿来和大家分享。
你们身边有那种经常说「心疼你」这句话的人吗?
我觉得应该是有的,至少我本人就曾经被“心疼过”。
那时的我因为一些和别人的摩擦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当时的我还十分得不成熟,觉得自己要受不了了,悲愤交加——像一头看见红色布匹的公牛,横冲直撞,逮着人就说,仿佛要昭告天下。结果也如我所愿——所有的人都对我的遭遇表示了同情。他们都「心疼我」发消息来”摸摸头”、“抱抱你不哭”。当时我感觉,果然还是关键时候朋友靠得住,你看,他们对我的遭遇都“感同身受”。我还有那么多朋友站在我身后呢,这点小事不应该左右我的情绪。
我仿佛得到了弥补和救赎。
只不过,有一点奇怪的是,当我过了一段时间再如当初一般愤恨地提起这件事时……
他们好像都不太记得了。
嗨!记性真不好!我当时这么想——然后再绘声绘色地讲一遍。
02
后来我才发现,根本就不是那么一回事儿!
这还要从我和我们公司的心理咨询师闲聊时提起的一个来访者说起。
那是一件有关家暴的案例。咨询师们都知道,一段有家暴却依旧能持续的婚姻里,一定会有一个原生家庭不幸福且存在超我焦虑的妻子。
简而言之,就是小的时候父亲或母亲存在家暴倾向,无力改变现状只能屈从于权威,潜意识却一直存在着「这是我的错,我没有拯救他们」这样的观念。长大以后也许原生家庭的矛盾已经缓和,但是因为超我的道德感中一直存在着「我没有拯救他们是我的错」的遗憾。这最终导致了这个人倾向于被具有家暴特质的异性吸引,作为一个童年家暴父母的「投射」,企图让长大的自己模拟童年的遭遇并且重塑结局,弥补当年的遗憾。
这就是为什么有童年家暴经历的女孩长大后更容易爱上家暴男的原因。
而「企图拯救他们以获得潜意识自我的满足」就是她们选择家暴男的理由。
我们通常把拥有这种特质的女性称作「圣母」。
要说圣母们最喜欢表达的形式,恐怕就非「哭诉」莫属了。她们通常能把自己悲剧式的遭遇描述得绘声绘色,催人泪下。一个为了家庭,为了子女,牺牲了自己的青春,自己的全部,任劳任怨的好妻子好女人。
咨询师笑着和我说,你知道这样特质的人最常收到的答复是什么吗?
没错就是「心疼你」。而且效果拔群。
如果你劝她离开那个该死男人?
那是没用的。她会告诉你,这个家完全由她支撑起来的,那个家暴的男人也有哪些哪些情有可原的隐情,偶尔他也会痛哭流涕地跪下来求她得到她的宽恕和原谅……
你看,她生存的意义就在于此。她受苦受累支撑起这个家庭——她得到了童年缺失的掌控感,偶尔丈夫良心发现时跪在地上对她求饶的样子让她一次又一次地原谅他,并且,从中获得了莫大的满足。
你如果想要救她,想要改变她的现状。
非常麻烦。
首先千万不能再「心疼你」了——那只会助长她那自我悲悯的幻想。这种时候要狠一点,现实,真相,童年阴影,要说地不能有一丝怜悯。这个度极其难以掌握,说重了你会瞬间失去她的信任,说轻了她又会把你当作她那“悲情女主角”的辅助配角,被她感动,然后巩固这一形象。接着还要让她正视自己,正视这段感情,放下拯救的执念……
其中过程之复杂,引得几个咨询师同时摇头。
那可不仅仅是一句「心疼你」所能替代的了。
03
心疼你。
这个词吧,还真是不好说。应该按照情况来定。
不过我觉得吧,这真是一个讨巧的词儿啊。
一般人在抱怨某件事儿的时候,大多不是想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是想要发泄感情,寻求认同罢了。这对于女性来说尤其如此,当女性在抱怨的时候,有八成的概率只是在发泄情绪,只要倾听和表达认同就够了。(各位男同胞们听好了,当你们的女主人回来后一脸不爽的表情,然后开始批评这个不满那个的时候,只要认真听着并表示宝贝辛苦了,他们真讨厌就好了。而不是认真探讨这件事的对错,你也有做的不对的地方云云。)
这个时候,「心疼你」是非常合适的。
之所以说它讨巧呢,是因为它——哪儿都能用。
对说的人来说。只要别人在抱怨,说一句「心疼你」非常轻松又符合实际。甚至不用完全听清楚在抱怨的人到底说的是什么事情,总之「心疼你」就对了。既不用发表自己对整个事件的态度并为之负责,也不用帮着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就心疼这两个字儿而言,是非常能够表示亲近的词,拉近人的距离。无法验证,也无法拒绝。
说的人什么都不用付出。
却可以让听的人有种“啊,你懂我。”的感觉。
它是一个非常好用且常用的工具。一个表达关心的善意的词。
有的人用它表达感同身受的情感,也有的人用它表达礼貌。
有的人说完「心疼你」以后还会继续认真倾听。
而有的人说完「心疼你」以后,就没有然后了。
”哎呀!就是上次那件事嘛!怎么可能不记得我和你还说「心疼你」的呀!真的快气死我了!我和你说当时…………”
“哦哦……想起来了……嗯嗯……「心疼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