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合理的心理动机,提高孩子生活质量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情感和愿望是人类一切努力和创造背后的动力。”由此,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要让其学会“为自己而玩”。
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前的一大片草地上嬉闹着,像一群小鸟一样,叽叽喳喳地喊个不停。几天之后,老人实在难以忍受了,他决定采取行动。
于是,他出来给了每个孩子25美分,对他们说:“你们让这儿变得很热闹,我觉得自己年轻了不少,这点钱表示谢意。”
孩子们很高兴,第二天仍然来了,一如既往地嬉闹。老人再出来,给了每个孩子15美分。他解释说,自己没有收入,只能少给一些。15美分也还可以吧,孩子仍然兴高采烈地走了。
第三天,老人只给了每个孩子5美分。孩子们勃然大怒:“一天才5美分,知不知道我们多辛苦!”他们向老人发誓,他们再也不会为他玩了!
转过身,老人露出了笑容,心里无限放松。
人的动机可分为两种: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如果按照内部动机去行动,我们就是自己的主人。但是一旦我们被外部动机驱使,就会为外部因素所左右,从而成为它的奴隶,正如寓言中的孩子们一样。
当孩子被学习中的外部因素干扰,不想继续努力时,我们应引导他们多想想,自己在“为谁而玩”?
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个和时间赛跑的孩子的故事。
安德烈的祖母过世了,读小学的安德烈心里非常难过,因为祖母生前最疼爱他,因此他每天在学校操场上一圈又一圈地跑着,跑得累倒在地上,扑在草坪上痛哭。
那衰痛的日子断断续续地维持了很久,爸爸妈妈也不知道如何安慰他。他们知道与其骗儿子说祖母睡着了(可那总有一天要醒来),还不如说实话:祖母永远不会回来了。
“什么是永远不会回来呢?”安德烈问道。
“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昨天一旦过去,它就永远变成昨天,你不能再回到昨天。爸爸以前也和你一样小,现在也不能回到你这么小的童年了;有一天你会长大,你会像祖母一样老;有一天你度过了你的时间,就永远不能回来了。”爸爸说。
以后,安德烈每天放学回家,在家里的庭院里面看着太阳慢慢地沉到地平线以下,就知道一天真的过完了,虽然明天还会有新的太阳,但永远不会有今天的太阳了。
时间过得飞快。有一天,他放学回家,看到太阳快落山了,就下决心说:“我要比太阳更快地回家。”他狂奔回去,站在庭院前喘气的时候,看到太阳还露着半边脸,就高兴地跳跃起来,那一天他觉得自己跑赢了太阳。以后他就时常做那样的游戏,有时和太阳赛跑,有时和风比快,有时一个暑假才能完成的作业,他10天就完成了。那时他三年级,常常把五年级的作业拿来做。
每一次比赛胜过时间,安德烈就快乐得不知道怎么形容。
在他渐渐长大的日子里,和时间赛跑让他受益无穷,虽然他知道人永远跑不过时间,但是人可以比自己原有的时间跑快一步,如果跑得快,有时可以快好几步。那几步看起来也许很小,但是用途却很大。
这也是一个关于内部动机的故事,安德烈由祖母的死亡认识到了时间的流逝只能给自己带来悲伤,基于这一想法,他开始与时间赛跑。事实就是这样,只要你心中有渴望,你不仅会战胜时间,而且还会战胜自己。
总之,合格的父母,应懂得如何在生活中培养孩子合理的心理动机,从而提高孩子的生活质量。
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实现其“自我监督”
给孩子太大的压力,会使他精神紧张,甚至与父母的期望背道而驰。当学校老师为孩子施加压力,让父母监督孩子学习时,父母最好不要让老师牵着鼻子走,而要做到“不管”和“不说”。孩子们已经够累了,就让他们在这种“不管”、“不说”中学会自我监督、自我放松吧!
很多家长会问:“让孩子自觉,哪儿那么容易啊?”对此,专业人士指出,培养孩子自我监督,关键在于培养孩子的好习惯。一个好的习惯可以让孩子终生受用,孩子一旦养成这种好习惯,长大后便会一直坚持下去。
作为父母,应从以下4方面对孩子加以培养:
1、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习惯。很多家长对孩子特别关注,照顾得更是细致入微,恨不得每次孩子遇到问题时,都能自己挂帅上阵,亲自指挥其“作战”,有时还会“并肩作战”。殊不知,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重要的不是教会孩子一道题怎样解决,而是要告诉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至关重要。
2、培养孩子思维活跃的好习惯。我们不要以大人的眼光来看待孩子的提问,要善于培养孩子勤思考的优点,对他们的提问进行恰当的鼓励与表扬,并能及时更正孩子的错误想法。对孩子接触的事物家长要多讲,多启发诱导,千万不要对孩子的提问不理不睬,这样会使孩子有问题也不敢问。
3、培养孩子专心致志的好习惯。孩子入学之后,我们应懂得严格要求并经常提醒孩子们:在上课时,一定要用心听讲,聚精会神,不要做小动作,更不要说话影响别人听课等。回到家时,我们要给孩子创造一个适合孩子学习的环境,让孩子养成放学及时做作业,按规定时间完成作业之后再做其他事情的好习惯。
4、培养孩子认真细致的好习惯。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我们要从小就培养孩子 认真细致的好习惯,具体可以通过提高孩子责任感来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