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
标准是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制定标准的目的是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促进最大社会效益;标准的本质属性是对标准对象的“统一规定”;标准产生的基础是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综合成果;制定标准的对象具有重复性;标准是协商一致的产物;标准的格式和制定颁发程序有统一的规定。
标准化
标准化是制定标准、组织实施标准和监督检查标准实施,并不断完善标准,实现标准目的的过程,是一项有组织的活动。标准既是标准化的基础,又是标准化的成果,标准通过标准化实现最佳秩序,获得最佳效益。
标准体系
标准体系指一定范围内的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的有机整体,是一种由标准组成的系统。
从国家技术标准体系层级来看,我国标准依照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四个层次。国家标准的制定和发布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管理。目前。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受国务院委托管理全国的标准化工作;行业标准由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或受国家标准委委托的行业协会、学会,负责组织制定和发市;地方标准由各省、市、自治区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制定和发布。企业标准由企业自行管理。
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中又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两种,其中保障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的标准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强制执行的标准是强制性标准,一经发布生效,就要由政府行政执法部门强制执行。其他标准是推荐性标准,推荐性标准由企业自愿实行。
标准编制
(一)全面梳理
对已有规章制度进行全面梳理,对于不符合当前实际操作的文件进行修改,废止重复或不适宜的文件,把适合中心实际并且运用成熟的制度,全部以标准的形式固定下来。
(二)广泛调研
按照以申请人需求为导向的原则,通过调查问卷、电话回访、申请人评价等多种形式深入了解申请人的需求和期望。组织人员到省内外运行较好、发展较快的项目进行考察,学习借鉴各地有关先进经验。安排专人搜集国内外有关类标准化的文献,系统研究该行业标准体系的运行特点。
(三)科学构建
在对体制和运行现状进行充分调查与评估的基础上,把建立明确的工作质量评价标准和全程可控制的服务程序作为标准化建设的根本目标,初步搭建起以质量标准体系为核心,以管理标准体系和工作标准体系为支持的,覆盖全过程的标准体系框架。
(四)精心制定
在系统性、可操作性和考核性上下功夫,精心制定各项标准。建立健全多项标准,涵盖管理和服务的各个方面。同时,按照控制面的不同,科学设定标准子体系,按照控制点的不同和标准之间的相互关系将各项标准进行科学归类,纳入相应的标准子体系,保证了整个标准体系的系统运行。
(五)实施改进
按照积极探索、循序渐进、持续改进、不断完善的原则,针对标准体系试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标准覆盖面不全、个别标准实用性不强等问题,先后对标准体系和标准内容进行修定,推动标准体系持续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