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大火的反腐大戏《人民的名义》引起了一大波收视热潮,从小官巨贪的炸酱面处长赵德汉,到惊天一跪,最终畏罪自杀的祁同伟,每一个反面人物的命运都引起了我们的密切关注。
而剧中多数反面人物,经常会有“穷怕了(祁同伟),祖祖辈辈是农民(赵德汉),苦孩子出身(高小琴)”这些台词设定,而反观侯亮平,陈海这些正面人物,则无一不是根红苗正的官二代。家境殷实,仕途光明。这真的只是巧合还是这部剧想传达的一个价值观?—— “穷养的”孩子更禁不起诱惑,更容易被纸醉金迷的生活所扑倒吗?
我想起了小时候的自己,过生日的时候没有生日蛋糕,妈妈告诉我,我们大人都不过生日,小孩子过什么生日。所以,我从小就没有和别人一起分享过我来到这个世界的喜悦。我当时觉得,可能在妈妈眼里,我来到这个世界上是不值得庆祝的一件小事。也许,她只想省下一个蛋糕?可是我家里其实不缺这个蛋糕的钱啊。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我上高中,当时班里的一个男同学过生日,说要请全班的同学们吃必胜客。我问了一下必胜客的价格,人均50左右的样子吧。我就没有去,我想这么贵,我和他又不熟,怎么好意思。后来知道班里大多数同学都去了,大多数同学还给那个男生买了礼物,看着大家都高高兴兴的样子,我真的很失落。
后来,班级再有同学过生日,我碰巧知道了,都会鼓起勇气走上去,跟他说一声“生日快乐啊!”不管我和她熟不熟悉,我知道这是对别人的关心,对别人存在感的认可。虽然在童年的时候,没有人给我上过这一课。让我这么晚才知道,原来一句“祝你生日快乐”,对于对方和自己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啊!
可惜当时宣传的价值观并不是这样,我也从来没听过爸妈跟我说过生日快乐。我以前总是觉得自己的感受是最不重要的,爸妈的感受,外公外婆,甚至老师对我的评价才是重要的,值得关注的。是的,就是很多像过生日这样的小事,给我传达了这样的思想。比如,小时候是外婆带我,她经常会说,你要好好学习啊,不然以后扫大街去,别人都会笑话你的。我妈妈在我考试成绩不佳时,就会对我露出满脸失望,那种感觉就是我怎么这么丢人?
妈妈爸爸生活很节俭,把省下来的钱很大一部分都送我去上补习班。我成绩虽然渐渐稳定下来,但每次考试前后,我都独自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害怕的情绪笼罩着我。怕自己没有考好,更怕别人超过自己。(我考了几次年级第一,后面每一次我妈都把目标定在保持这个位置上,天啊,我要一边努力给自己成绩锦上添花,还要虎视眈眈别人会后来居上)
我如愿以偿得了几次第一名,那一瞬间我感觉到的只有放松,没有所谓的喜悦。没有想过我付出这些是不是值得,把每一个同学看做潜在的竞争对手。那段时间,我没有什么朋友,也没有什么除了学习(取得第一名)之外的快乐。“人在少年时得不到的东西,会终其一生去追求来弥补。”这是真的,那些我缺少和同龄人亲密的互动,缺少对自我的探索,缺少对这个世界的热爱和向往。我确实在本科,研究生的路上比同龄人更加渴望。
在《人民的名义》里,看到贫穷给他们带来的心理阴影之巨大,成年之后依然无法抗拒。而于我而言,于大多数人而言,我们经历更多的则是心灵上的“穷养”,是家长们无意间给了我们不安全的语言环境,没有让我们的心灵得到充分的滋养,而无法旺盛自由的生长。而到了成熟期,我们只能开出脆弱的花,结出畸形的果啊。
前段时间看的一部电影非常棒,叫作《The help》(相助),推荐给大家,里面有一句话,是黑人女佣安慰她照顾的白人小baby的:you are nice, you are beautiful ,you are important.(你很善良,你很漂亮,你很重要)
祝你无论穷养还是富养,既然我们已经长大,就要努力地,坚定地听从自己的内心,我相信我们都有改变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