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核锅底
2016-03-10
惊蛰过后万物复苏,不安分情绪也随着被点燃,昨天见识了两次朋友撕逼事件,猛烈等级和刷三观程度都很抓人眼球。
其中一个当事人前天微信朋友圈提前发布预告,将在昨晚发长文把这件事讲讲。经过一天的酝酿升温,晚上大家都搬小板凳准备好瓜子坐等发文看撕逼,22点的时候朋友圈新鲜出炉。这篇撕逼文在一个小时内阅读量窜到三百多,阅读范围还只是微信和微博的圈子,声势极猛。我早就把朋友圈关闭了,在微博看见之后专门打开朋友圈看八卦,因涉及的人物我都认识,看到文章中如此不打码不避讳的文辞,当事人是真怒了,看得我倒吸凉气。这个朋友跟我同龄,还真是热血啊,当真佩服。
另一件撕逼事件是朋友的朋友,也是微博和朋友圈同时开撕,撕逼自己闺蜜和父母,也把我吓了一跳,让我的八卦欲望一度高涨。
今天早上我开始反思这件事,反思撕逼与观战。
现在网络和通讯发达了,撕逼变得越来越容易,还能实现宣战、直播、实时回击、围观、站队等一系列的功能。而躲在互联网大幕后面匿名发表的安全感,让人们不用去在意自己说的话会造成的影响,更是给撕逼战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丰富素材。想象民国时文人撕逼需要撰写文章在杂志发表,呜呼嗟叹我的观点是这样这样的,对方也同样要著文反击,这期间有多大的时间间隔啊,何况还有支持者也要通过写文章来来助威,久而久之所写文章编制成册都可以作为两个学说的对比文献了。哪里敢想象现在撕逼可以如此容易,几个小时就可以上千条回复,而且就连小学生粉丝都可以引起世纪骂战。
反思自己,在这件事上我做的特别不好,没有克制住自己八卦的心。不关注、不评论、不传播,我一样也没做到。从酝酿阶段就在期待关注,看完之后还跟朋友讨论,最后还将帖子发给别的朋友一起看,并没有什么意义,也不会产生什么价值,只会把负能量和猎奇心理传播出去。
除了作为旁观者坚持不关注、不评论、不传播的“三不”原则,遇到有逼要撕的时候,也要克制住。首先是态度。争端事由和撕逼情绪总是会来挑战我们的底线,稍稍忍不住就会掉进这个大漩涡。但是撕逼本身却是浪费精力影响心情的,对于一些人提出的“欢迎来撕”,我还真是不能理解,这种事避之不及怎么还会欢迎呢,生活缺少波澜是吗?对待想要撕逼的人,不争辩、少评论,转身走开,过一会儿这茬就过去了,千万不要迎战。再就是角度。产生不同的意见是正常事,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还会将不同的观点同时吸纳,辩证思考,更何况是每个人的言论了。经常会发现两个人吵的脸红脖子粗,其实只是站的角度不同说的都是一回事。看到不同的意见,先站到对方的角度想一想说不定就通了,如果说不通或者荒诞无稽就没有争论的必要。还有深度。之所以叫撕逼,是因为争论的主题较浅,通过无下限的揭短谩骂战胜对方,没有任何深度可言。如果是有深度的讨论,那么应该用私信或者写文章的方式有逻辑的表达自己观点,保证争论的过程中就事论事,一旦跑题或者加上个人情绪很容易偏离成人身攻击,这时候立刻停止转身就走,千万不要因为生气而恋战。争论,完全是浪费时间,而且和傻逼争论会让自己变成傻逼。
不撕逼,不观战,不理会别人的恶言,可以让自己的世界清净很多。谨记,谨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