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这一节我们继续讲解《接纳》这本书。
说到接纳自己,很多人最大的感慨就是无法接纳自己的长相,要么觉得自己眼睛不够大,要么觉得自己鼻子不够高,要么觉得自己皮肤不够白。不过,脱口秀演员徐志胜的长相似乎是他的加分项,领笑员罗永浩点评说,他是过分利用相貌优势取得好成绩的。
他每次出现,观众只要看到他那张脸就开始笑了。用网友的话说,他的整个五官都长在了笑点上。这个评价并不是说他长得帅,毕竟他的长相跟好看是完全不沾边的。他眼睛细小,眼角上扬呈现倒八字,尤其是右边一缕头发像个逗号似的,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地贴在额头上。
连他的脱口秀段子里,也是常常拿自己的容貌开涮,老板让他卖面膜,他疑问,难道是为了表现面膜的副作用?看到自己脱发,他自嘲本以为他这张脸已经没什么好失去了,没想到脱发又给他“长脸”了;连他去买牙刷,老板都凑过去说:“这个最便宜”……
徐志胜对容貌的大胆调侃让人觉得他的容貌非但没有影响他,反而成为自己的致胜法宝。可事实上并不是这样,他和很多人一样也曾因为容貌而困扰。
1 我们大多数人都经历过某种形式的“自我厌恶”
在小学3年级时,徐志胜换了个新同桌,对方第一句话就是:“你长得真丑。”上到六年级,有个同学直接说他长得像个怪物,在初中广播操比赛中,老师看了他一眼,把个矮的他放到了最后面。那会儿他很自卑,觉得自己长得不好看,不敢穿好看衣服,想把自己藏起来,可心里又希望找到自己的存在感。
长久以来,长相给他带来的只有伤害。虽然到了高中,他觉得自己用幽默能逗乐同学也很好,可是并没有彻底摆脱这些阴影。在他的段子里说,女生跟他在一起特别安全,不会产生其他感情,又能被他逗得开心。潜台词说的是,那会儿的他根本没想过会有女朋友。
他说得幽默搞笑,可是笑过之后,却让人感受到他的心酸,甚至还有感同身受的悲哀。
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过否定自己或者贬低自己的行为。有人觉得对自己的身材不满意,不好意思穿漂亮衣服;有人觉得自己能力不够,不敢去竞聘高级职位;还有人觉得自己不擅长交际,走哪都会冷场,不敢参加聚会……
很多人以为只有自己是这样,其实这种现象非常普遍。艾希莉医生说几乎每个人都经历过某种形式的自我批判、自我厌恶,我们可能会羞辱自己、否定自己、贬低自己,轻者只是低声嘲讽自己,严重的还会对自己破口大骂。我们常会认为自己不讨人喜欢、没有吸引力、不可爱、不聪明、不够好等等,这种错误的假设,让我们对自己不满,也会对自己要求苛刻,甚至残忍无情。
举个例子,网络上有个名为兔子的催吐减肥群体,为了让自己瘦下来获得周围人的喜欢,她们会把吃进去的食物,想办法吐出来。只是催吐的方法让人很难受,初级的会用手扣喉咙,中级的会用筷子、牙刷等工具帮助催吐,再厉害点的会用软管伸到胃里,用自来水洗胃。
这个过程听着就觉得很难受,而且催吐对身体的影响也很大。它会导致腹内压迅速增高,不仅让胃口里的食物逆流而上进入口腔,还可能使十二指肠的食物或者其他流物逆流。如果十二指肠的消化液返流到胰腺,就会导致急性胰腺炎。这种疾病危险性很高,死亡率达到10%,如果是重症坏死性胰腺炎病死率更是高达50%以上,即使手术治疗,死亡率也只能降到20%。可以说,它比有的癌症治愈成本还高,风险还大。
可是即使后果如此严重,还是有很多女孩因为厌恶自己的肥胖体形,选择了这种摧残自己的瘦身方法。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自我厌恶的情绪?接下来,我们详细分析下这种心理问题的成因。
2 人们为什么会陷入自我厌恶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人们主要会因为两个方面的原因产生自我厌恶,第一个原因是家庭环境的影响,第二个原因是为了从自我厌恶中获得心理安慰。
我们先来说说家庭环境的影响。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为了让孩子能更优秀,会提出一些苛刻的要求,常常会苛责孩子的言行,比如,我们常听到家长说“你连这么简单的题都不懂,还能干啥?”虽然家长并没什么恶意,但是这种伤害性的话语却很容易让孩子产生自我厌恶。
尤其是很多孩子没法分辨家长是对自己言行的批判,还是对自己的指责,这就很容易让孩子觉得“我不好”“我什么都干不好”,于是自我挑剔,对自己感到不满。
当然,有时候父母并没有过分苛责孩子,孩子也会在成年后感到自我厌恶。这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父母很少对孩子正面肯定和鼓励,或者很少正面表达对孩子的喜爱,这会让孩子解读为“父母并不喜欢我的存在,我无法让父母对我满意”。
还有另一种情况是,父母正处于自己的“困难时期”,敏感的孩子也容易对自己产生厌恶。比如说,家长工作忙早出晚归,疲于应付出现的各种棘手问题,从而导致自己心情焦虑,这种负面情绪潜移默化地也会让家庭氛围变得很紧张。当孩子感受到时,就会怀疑“自己是不是父母的负担”。尤其是,有的家长还会抱怨说“要不是你,我现在就不用这么累了”之类的话,更容易造成孩子的心理负担。
孩子从小产生的自我厌恶很可能会延续到成年之后,表现为缺乏自信、不愿意与他人沟通等等。
下面我们再说说造成自我厌恶的另一个原因:自身原因。这里我们讲一个特殊的理论,人们之所以会自我厌恶,是因为在这个过程能获得心理安慰。
这听起来很矛盾,怎么理解呢?我们举个例子,陷入困境时,我们常会想“要是我变得足够好,一切都会很顺利”。这就是用否定自己设定了一个虚假的希望,让自己心安理得地处于某种困境,“因为我不够好,所以不顺利”。
比起那些无法掌控的事,“一切都是我不好”更容易让人们接受,所以为了让自己心里舒服点,自我厌恶成为很多人安慰自己的借口。就比如说,那些“兔子”女孩觉得工作难找、同学嘲笑、爱情难求,肯定是因为自己太胖。工作、友情、爱情让自己无能为力,“自我报复和伤害”反而获得了某种确定感、力量感。尤其是经历过一些痛苦真的瘦下来,更让自己感到在“自我厌恶”中获得了改变的力量。
不过,这真的有用吗?显然不是。心灵导师、心理学著作《全然接受》的作者塔拉·布莱克将这种自我批判称为“全盘否定自我价值的迷思”,在这种厌恶的情绪下,我们变得越来越消极、越来越自责。
就像那些兔子女孩,如果吃东西不吐,就会产生深深的自责,有的女孩想摆脱这种对自己的摧残,可是想到肚子里还有食物就会焦虑,最终持续催吐导致自己的身体越来越差,即使没得胰腺炎,也会因为身体缺乏正常的营养补给产生其他疾病。在这里我们也要特别提醒大家,通过过度节食、催吐减肥都是不可选的。与其伤害自己,不如让自己由内而外放光。
3用接纳改变“自我厌恶”,获得真正的解脱
那我们具体该如何避免厌恶自己,真正获得心理的解脱呢?答案很简单,就是接纳自己。
我们继续讲讲徐志胜的经历。徐志胜高中的时候靠讲笑话赢得了同学的关注,让他感到很开心。上大学后,他又申请去一个脱口秀俱乐部当志愿者,延续着他的幽默,不到2年成为了一名正式的脱口秀演员。他很享受从观众的笑声中获得的存在感。用他自己的话说,笑声是他获得安全感和成就感的所有来源。
不难看出,他虽然乐观,但是还是以取悦他人为目的,还是在压抑自己、隐藏自卑。直到遇到周奇墨以后,周奇墨告诉他说:“如果你说脱口秀是取悦别人那有一天观众不笑了,你就会很有挫败感,但是如果你用搞笑的方式传达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你会走得更远。”
这句话一下把徐志胜点醒了。在一场演出中,他在临上场时觉得段子里的内容不是自己想表达的东西,于是,他用十分钟时间构思了一个想法,直接上台讲了三分钟,讲的内容就是别人对他长相的同情与安慰。
他讲出了自己想要表达的情绪,终于与自己的长相和解了,从此真正成为舞台上散发自信光芒的主角,后来他还在舞台上公布了自己的恋情。如今的他不会介意他人评价自己的长相,也不会在意大家说他靠长相赢得比赛。他坦然地说,如果在意,那就又陷入容貌焦虑了。
徐志胜在决定要说长相这件事时,说明他正式接纳了自己,开始了自我疗愈。当然,接纳自己并不意味着不再努力奋进,而是意味着爱自己本来的样子。徐志胜还在不断雕琢自己,把自己的经历编成段子,不仅逗乐观众,也解开了人们对容貌的焦虑,引发了人们对于生活的思考。他不仅是舞台上的强者,也成为了生活中的强者。
当我们觉得失落、自我厌恶时,不妨像徐志胜那样去理解自己、接纳自己。用ACT疗法,关怀自己,承认自己的困境,用共情想想跟自己有同样困扰的人,并且友善地对那个自我否定的部分说:“我能处理好。你不需要担心,也不用试图保护我。无论怎样,我都会没事的,所以你可以放松一下,休息一段时间。”
芥川龙之介曾说过一句话:“删除我一生中的任何一瞬间,我都不能成为今天的自己。”既然如此,那我们不妨培养关爱自己的习惯,感谢生活的每一天,从每天说一句“我爱你”之类的鼓励话语开始。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会感到自己的生活更加快乐,也更满足了。
因为当你通过自我关怀来反复练习自我接纳时,其实你的内心已将接纳内化于心了。一旦你增强了自我接纳的“肌肉”,你就会创造出接纳一切事物的强大动力。
好了,今天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
下一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