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老物件,一个银镯子,或一个牛皮包,都不用把它们捧在手里,光看着就让我两眼放光,血脉喷张。
爱老物件不需要理由,如果非要我说,也只能勉为其难地说几点:
老物件经过时光的雕琢,往往透着美好的质感。一把古旧的竹编椅子,不知多少人坐过,已经磨得光溜溜,透着光泽,新椅子怎能与之相比?
老物件承载着历史,它能够让我们穿越时空,回到过去。一把木制算盘,就能打开我记忆的闸门,让我回到书声朗朗的小学时代。
老物件透着人情味,人们因此结缘。曾经从朋友那里得来件素黑的棉麻上衣,竹制的扣子是唯一的点缀。朋友在泥泊尔时,一同爬山的女孩给了她这件衣服。她又穿着从印度一路搭车回到德国。这件衣服陪她穿越不同的国家,遇见各色各样的人。我从未见过那些人,但这件衣服让我们发生了关联。
老物件质量过关,经久耐用。大多数老物件是大规模批量生产和快速消费时代来临之前制造的。过去,人们造东西就是打算用很久,坏了就修补,而不是扔。我奶奶的缝纫机,用了几十年,仍然正常运转。
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爱上老物件的呢?大概是二十四五岁的时候吧,也不记得发生了什么,反正一个夏天过后,我发现自己非常着迷于老物件。
迷上老物件之后,我开始收藏。哦,我所谓的收藏,并不是买来之后放着展示,而是物尽其用。当我日常需要什么的时候,就先看看能不能从旧货市场里找到,这样既能获得心头所好,也能省钱。
现在就来说说我和一些老物件(旧货)的情缘吧。
大部分女人都爱包,我也不例外。我尤其喜欢有年代感的包。曾经收获一个中古包,深棕色牛皮编织,意大利制造,大概是六十年代的产物。包身小巧玲珑,泛着经年的油光。
在柏林墙公园的露天集市上,这个包虽然挂在不起眼的角落,但一下子就吸引我的目光。一问价格才八欧,不贵。老板很实在地告诉我,之所以这么便宜,是因为包身的线散了。我一看,没问题,找个师傅缝好就可以。不过,在德国可能要十几欧的工钱,比买包钱还贵。回国时带回去,修包师傅才收了五块人民币。这个包太美貌,被妹妹相中,就留在了中国。
家居用品能弄到老物件也是一大幸运事。
我的卧室里有个古色古香的小木柜子,深褐色,四个抽屉的把手是扭成花纹的黄铜。这个小柜子是一个德国老人给我的。她原本用来装银餐具,后来她把餐具分给了子女,这个小柜子闲置了起来,她不想留着,就给了我。
我的餐桌,也是老物件。实木,褐色,可以往两边拉伸,质量自不必说了。这张桌子是我邻居给我的。她买了张新桌子,就把旧桌子给了我。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这张桌子,我第一次在邻居家见到时就十分喜欢。它是我邻居刚来柏林时布置新家的第一件家具。她二十五年前从德国南部来到了柏林,买了这张张桌子。而她当年买的时候也是二手。说不定,这张卓子的比我还老。她说,这张桌子陪了她二十五年,一起见证了她和朋友们的美好时光,现在她把它交给我。
我书架旁边的墙上,挂着一面镜子,镜子的框架是六边形的木框,深棕色,描着金边,看上去很复古。今年三月,我在伦敦闲逛,走进一家慈善店里发现了它。不辞辛苦地包装起来运到柏林,幸好没摔坏。
看看,这些老物件我都是免费或者花很少的钱就得到的,它们给我的满足感却是巨大的。每天都被心爱的物品包围着,这种感觉很辛福。看着它们,我就能想起遇见它们的过程和它们身上的故事。
有的人喜新厌旧,而我却钟情于旧物。在不得不买新东西的时候,我大多会选择质量过硬,且符合我审美的物品。买回来后,善待这些物品,好好地护理保养,尽量地延长它们的寿命。比如,买一条质地良好的牛仔裤,或一个植鞣革钱包,好好打理,让它们慢慢地留住我使用的痕迹,真正成为我的物品。
我总觉得,新东西买回来后还不属于我,直到到我和它们之间建立了关系,它们变成了旧物的那一天。
老物件,越老越珍贵。如果你和我一样,喜欢老物件,请和我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