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是不按照我的方式做,我们就分手吧。
你要是不按照我的方式做,我们就断绝关系。
你要是不按照我的方式做,我就死给你看。
你要是不按照我的方式做,你就会失去这份工作。
以上这几句话,你是否曾经听过?在你的日常生活中,是否也出现过类似的场景?你是否总先处理别人的需求,有时甚至要忽视自己的感受?
你的人生,都在满足别人吗?
试着问问自己这个问题,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再问问自己:“发生了什么事,让你愿意拿自己的人生去满足别人?”
情绪勒索的定义
上周观看武志红老师在得到的直播“界限意识与共生关系”,第一时间想到极速阅读课上遇到的书:周慕姿的《情绪勒索》。
情绪勒索(Emotional blackmail或FOG)是一个由心理治疗专家苏珊·福沃德(Susan Forward)发明的词汇,指一种无法为自己负面情绪负责并企图以威胁利诱迫使他人顺从的行为模式;FOG为英语恐惧(Fear)、义务(Obligation)与罪恶感(Guilt)之首字母缩写,同时取其“如迷雾(英语:fog)般”之双关语意。
情绪勒索常见于许多人际关系中,包含职场、亲子、夫妻、朋友等。
妈妈:我把这辈子希望都放你身上。你怎么忍心让我失望?
婆婆:你把孩子给保母带。你真自私,你会毁了孩子的一生。
女友:如果你敢回公司加班,我们就分手。
上司:好好干,别忘了,你试用期还没过。
情绪勒索者可能在有意识或无意识中,使用要求、威胁、试压、沉默等直接或间接的“勒索”手段,让被勒索者产生各种负面情绪,例如挫败感、罪恶感、恐惧感:这些感受就会在被勒索者的内心发酵、造成伤害,为了减少这些不舒服的感受,被勒索者可能因为顺服对方的要求,长久下来,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被勒索者让勒索者以此手段控制、左右自己的所有决定与行为,失去了“为自己做主”的自由与能力;最终,被勒索者的“自我”就在这过程中消耗殆尽,至到其心里一滴不剩为止。
为什么你总是无法拒绝别人?
在情绪勒索的互动环节中,牵涉到非常重要的三个元素:自我价值感、罪恶感和安全感。换言之,情绪勒索者非常擅长做一件事情:贬低你的自我价值,引发你的罪恶感以及剥夺你的安全感。
当你觉得自己没价值时,当你觉得对不起别人的时,当你觉得没有安全感时,根本上就是你的“生存危机”。面对这样的危机,脑中出现的唯一任务便是“如何度过这个危机”,焦虑感使得你先忽略自己的情绪和感受。更严重的是:当“接受情绪勒索者的要求,委屈自己”成为你处理“生存危机”的习惯时,情绪勒索者甚至不需要使用任何手段,只是向你提出 “需求”,如果你不答应,你就会有很深的“罪恶感”。
书里举了一个很深动的例子:
即使你有不喜欢做的事情,不喜欢吃的东西,但是,有一把上膛的枪抵在你头上,要你做这些不喜欢的事。这时候,为了生存,再怎么不愿意,多数人都会屈服。
在武志红老师的《巨婴国》,也有很多类似的例子:
我发现身边这样的人比比皆是。我的父母、哥哥都是这样的人,为人极好。特别是我哥哥,简直到了极致,父母、嫂子和我,都认为他一辈子没说过别人(除了我嫂子)一句坏话。可是,他的生命力很弱,不爱和人交往。他一直在建筑队里打工,但不能做头儿,因为做头儿时,年底分工资,他总是先把别人的发完,最后发现自己的钱却少了。
“中国式好人”:他们看起来对人很好,但情感是淡漠的,缺乏热情,并且总伴随着孤独,就像是活在一个孤岛上。
需要特别指出,由于受到“孝顺”文化、“集体主义”以及“权威尊崇”的影响,我们每一个人,出于有意无意,都挺擅长情绪勒索。它的好处是让我们之间的关系更紧密,坏处是,我们失去与家人、朋友、情人之间的界限,迷失了自己。
我并非挑战或者反对“尊敬长辈”、“集体主义”等传统文化,而是认为对于有些概念的打磨万万不可人云亦云。我们需要独立思考这些概念所代表的意义:它们不是简单的“听妈妈的话”、“爸妈做的都是为你好”、“老师的话都对”、“听话才是好孩子”,而是爱,是感恩、是追本溯、是制度和道德的传承。
在任何文化中,有一个概念不能忘记:我们彼此身为一个人,有自己的需求和感受,应该被尊重和理解。
怎样拥有一个你说了算的人生?
想拥有一个自己说了算的人生,第一件事是认识你自己,另外在关系中建立自己的“界限”。
唯有自我价值感提升,才能使你不再深陷“情绪勒索”的泥潭中。而“界限”,指的是自己的忍受范围,是“如果别人侵犯我,我就会不舒服”的范围。当我们建立了自己的“界限”,也意味着:我们们、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我不为其他人的行为负责任。
村上春树在挪威的森林里有句话,我很喜欢:
不管全世界所有人怎么说,我都认为自己的感受才是正确的。无论别人怎么看,我绝不打乱自己的节奏。
理清一下:重视自我感受和需求,设定自己的“界限”,算不算自私?
我自己的答案是不算。一个人尊重自己,不是自私。但如果他出于自恋需求,一味地要求别人符合自己的想法,甚至不惜侵犯对方的界限,贬低、胁迫对方,以达到自己的目的,才叫自私。
当然开放性问题,每个人立场不同,思考和判断不同,自然答案不一样。
另外,在武志红老师和罗振宇老师的得到直播中,关于“如何建立自己的界限”给出了他们的答案,供大家参考:
1. 不含敌意的坚决:界限意识是要说 “NO”,如果你想影响我,我就要拒绝你。对讲道理的人很管用。
2. 从小事开始:树立界限意识,从吃喝拉撒睡开始,这些事情虽然很小,但传递了“我”很坚决的态度。
3. 尊重事实,驳回情绪:从事实和逻辑出发,把理清事实和考虑情绪分开。
4. 直击命门:当界限不清、对方干涉你的时候,你可以和对方说,你比我说的有道理,但是我的事情还是我的事情,还得我说了算。
5. 让对方疼:刚才的四招,如果都不行,且对方一再地侵犯你,你就让他疼。攻击和恨是人都是在树立界限。当别人进入你的世界,你要告诉对方,不是你想怎样就怎样的。这招可能比较狠,但也是一种方式。
6. 在地理上保持界限:停止对话,转移情绪,离开现场。设立地理界限是最简单的避免冲突的方式。
7. 非正式话题的正式沟通:这招很管用。其实人人都有界限意识,你用正式的方式跟别人沟通,虽然都是小事,但也能跟对方明确,有堵“墙”,在这里,不要过来。
建立好自己的“界限”,除了让我们能了解自己的需求,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更重要的是,让自己的行为是出于自己“有意识的选择”。
成熟的界限意识,是“我”知道,“我”的地盘在哪里,“我”也知道,“你”的地盘在哪里。对于“我们”共同的部分,我们相互沟通、理解和协调。
在自己的地盘里,尽可能把所有的注意力放在自己的成长上,证明自己根本不重要,成长才重要,因为成长若是成真,证明自动完成。
德尔菲阿波罗神庙上刻着三句箴言,其中最有名的一句便是“认识你自己”(γνῶθι σεαυτόν)。
以上思考,来自《情绪勒索》、《巨婴国》、得到专栏《武志红心理学课》、《通往财富自由之路》。